失誤三:害怕上司甚于對手 <br>
<br>有時CEO得不到做出明智決策所需的信息。心理學家兼《基本的領導才能》一書的作者丹尼爾·戈爾曼說,原因主要在于部屬害怕把真相告訴上司。即使上司沒有壓制異見的意思,微妙的信號,如厭煩的表情和簡短的答復,也會傳達這種信息:壞消息不受歡迎。據戈爾曼及兩位同事所作的一項調查表明,這就是為什么職位較高的主管不大可能準確地評估自己業績的原因。 <br>
當然,害怕有時也有益處。安迪·格魯夫歷來信奉時刻警惕競爭對手的意義。但在不正常的情形下,員工更擔心的是內部因素,譬如上司會說什么話、管理人員會采取什么行動,而不是來自外界的威脅。安然顯然就是這種情形,連敲響警鐘的謝倫·沃特金斯也是選擇以匿名方式表達她的憂慮,而不是斗膽向以呵斥下屬出名的CEO杰夫·斯基林進言。 <br>
<br>同樣的問題曾在1997年牽制了當時的三星公司,當時酷愛名車的董事長決定涉足汽車業。雖然知道汽車業市場擁擠不堪、生產能力過剩,但許多高層經理只是在內心里反對130億美元的投資。所以,三星汽車公司投產僅一年就倒閉了,董事長只好從自己口袋掏出20億美元安撫債權人。這使他顯得大為驚訝:怎么當時就沒有人大膽發表保留意見? <br>
<br>二次大戰期間,邱吉爾首相擔憂:自己帶傳奇色彩的個性會阻礙下屬匯報壞消息。于是他成立了獨立于指揮系統的一個部門:統計局,其首要職責就是為他提供最毫不掩飾、最如實的事實。同樣,即將出版的《公司是如何撒謊的?》一書的作者理查德·施羅特和拉里·艾略特建議企業在內部設立“反對人”機構,其職責就是提出最坦率的問題。 <br>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