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白血病又稱牛淋巴瘤病、牛淋巴細胞瘤病。是牛的一種進行性和致死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續性淋巴細胞增生和淋巴肉瘤的形成。由于本病的復雜性 ,所以 ,也將此病稱為造白細胞組織增生癥、牛白血病復合癥。
臨床癥狀 :
(1)地方流行型白血病 ,潛伏期不大明顯 ,以 4- 6歲牛多發 ,故又稱“成年型”。患牛可以觸到骼內淋巴結腫大 ,粘膜貧血 ,食欲不振 ,前胃弛緩 ,瘤胃膨脹 ,心悸亢進 ,呼吸急粗 ,下痢呈水樣 ,血便或糞便泥樣 ,具惡臭 ,尿頻或排尿困難 ,骨盆腔和后腹部的腫瘤病牛 ,起立困難 ,子宮腫瘤時 ,母牛不孕 ,眼球突出。全身出汗 ,胸前浮腫。
(2)犢牛型白血病 :常見于 6月齡犢牛。以發熱和淋巴結腫大為特征 ,呼吸困難 ,體表淋巴結腫大呈對稱性 ,以頸淺、股前、下頜及耳下淋巴結腫大最為明顯。
(3)胸型 :以 7月 - 24月齡以內的牛多發 ,以胸腺的腫瘤性腫大為特征。胸腺是從下頜直中頸部前面觸到硬固腫塊。由于腫塊的壓迫可見靜脈怒張和靜脈波動。除此之外也有食欲不振、發熱、下痢、眼球突出、臌氣等癥狀。
(4)皮膚性白血病 :幼齡牛初皮膚感染 ,躲避接觸 ,發生尋麻疹樣皮疹 ,不久硬固膨隆 ,以真皮層為主形成肉瘤 ,淋巴結病癥與其它型相同。成年牛常于頸、背、臀和大腿等處出現腫塊 ,腫塊部有脫毛形成皮痂 ,痂皮自然脫落 ,結節性變化消失。皮膚干燥而失去彈性。
治療 :
由于本病最初期無特征性癥狀 ,固臨床診斷困難 ,臨床癥狀被發現時 ,早已是后期。特別是腫瘤已形成 ,企圖用藥物治療使其恢復則更加困難。據報道用氮芥 30- 40毫克 ,連用 3-4天 ;醋酸強的松龍 125毫克× 20,環磷酰胺200毫克× 25,長春新堿 10毫克 ,阿糖胞苷1000毫克 ,均分別用 5%葡萄糖生理鹽水釋放后逐個稀釋靜脈注射 ,每周一次 ,連用四次為一個療程 ,對腫瘤有抑制作用。
防治 :
(1)高感染牛群 :要及時淘汰 ,保護牛犢 ,防止犢牛感染 ,作血清檢查 ,確診為陰性者再入健康場 ,如為陽性牛的后代不做種用 ,注意環境衛生消滅吸血昆蟲 ,定期用敵敵畏、溴氰菊脂消毒。
(2)定期對牛群普查 ,如有陽性及時隔離。另外引進牛時應做白血病檢查。
林源牧業公司技術部
刁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