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是選擇出來的
王 中(龍城狼與羊)
原文發在《飼料廣角》
時下許多企業、許多人都在研究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成功,小企業想做大,大企業想做成“航空母艦”,即使奄奄一息的企業也在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輝煌。飼料行業的變革序幕已經拉開,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也就是我們這里要說的“選擇”過程。有哲人說:“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成功的經驗則驚人得相似”。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這里我們就嘗試通過“選擇”這個角度來分析飼料行業的一些規律。
下面,我們從曾子的《禮記·大學》說起,希望一點點的看法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曾子在《禮記·大學》中提出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至今仍影響著許多成功人士,從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到許多成功的共同因素。《禮記·大學》的原文中說“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因而,欲求企業成功,回過頭來還要從“正心”開始。
1 “正心”之選擇
幾千年前的中國先賢曾子和幾千年后的外國足球教練米盧的話驚人得相似。“態度決定一切”成為了大家的口頭禪。從個人來說,從業的態度、對企業的態度、對產品的態度、甚至對老板的態度、對未來的態度,都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成功。有人說,做事情要有積極的心態,有了積極的心態就一定會成功。陳安之最喜歡說這句話,有道理,但是很片面。積極的心態首先要在有了選擇后才應該堅持。
有一個大學生,畢業以后滿懷信心地到了一家飼料原料企業工作,工作一直很努力,心態也很好。隨著對業務的熟悉,他發現這家企業弄虛作假較多,這時候他的心理開始不安了起來,對前途好象失去了希望,工作起來也沒有了勁,早沒了剛開始的激情。在這樣的企業里工作,追隨這樣的老板,這能叫“事業”嗎?有好的心態就可以成功了嗎?
一個業務員到一家小企業應聘,這家企業規模小還在其次,產品質量也總是出問題,管理也是一片混亂。這個業務員很執著,在市場上的時候努力耕耘著,到月底回公司開會的時候則虛心向大家學習。8個月過去了,他開發了一些市場,卻因為質量問題搞砸了,如此反復,8個月后他只好黯然離開。這是我們身邊的事情,不經選擇的在這樣的企業里“憑著良好的心態,努力的工作”就可以成功嗎?答案你自己選擇吧。
2 “修身”之選擇。
許多曾經優秀的、很有前途的飼料企業,因為老板的人格缺陷(或沒有合作精神、或貪圖私利、或口是心非等)讓許多優秀人才不恥與其同伍。或者因私利與股東明爭暗斗、相互拆臺,最后拖垮了企業,落了個竹籃打水一場空。這樣的例子,在飼料行業不勝枚舉,實在很可惜。
所以,不光要“正心”,更要“修身”,否則的話,沒有人追隨你,一個人能成就大事業嗎?因此,“修身”目標的選擇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事業成功的程度。是“小富”,還是成就“大事業”,要看你的選擇了。
3 “齊家”之選擇
中國有句俗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這里的“家”說的不是自己生活中的小“家”,而是企業這個大“家”,一群人為了事業而走到一起的這個團隊。“齊家”的意思是“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在這里我們把家引申為企業。企業的經營重在選才,這是一個“齊家”的選擇。統一潤滑油集團僅僅因為選擇對了一個叫李嘉的總經理,就使一個作坊式的企業變成了如今位列全國潤滑油3強的企業巨無霸。
企業的經營成功其實就是不斷選擇的結果。對于老板來說,他需要不斷地選擇人才;對銷售部來說,他需要選擇適合企業現狀的營銷模式;對配方師來說,他需要不斷地選擇新的、穩定的原料來降低成本;對生產來說,他需要選擇一套高效、低耗的設備;對業務員來說,他需要選擇有合作精神、有潛力的經銷商來發展業務;而生產工人也一樣要選擇一個最安全、最有效率的工作流程來執行。飼料企業缺乏成功的例子嗎?這個行業里缺乏優秀人才嗎?這個行業缺乏好的營銷模式嗎?這個行業缺乏好的技術、好的設備嗎?回答自然都是否定的。這個行業里什么都不缺,恐怕唯一缺的就是選擇的能力。
其實,所有優秀的資源都擺在你面前,就看你如何去選擇。
4 “治國”之選擇
筆者把企業喻指家,這里卻把“事業”喻指“治國”。做企業和做事業是絕對的兩碼事。做事業可以是做企業,做企業卻未必是做事業。做企業是小選擇、做事業是“大選擇”。希望集團的劉永好曾經是做企業的,如今就是做事業的了。這是個超越,是對自己的超越、是對自己的升華。
劉永好作為一個審時度勢的人,抓住了歷史機遇,把一個企業發展起來了,把新希望做成了行業內的排頭兵,他做企業是成功的。新希望入股民生銀行,涉足金融是為了更大的、多元化的發展。顯然,他有著更大的報負,他的抱負不在于做行業內的老大,而在于做更有“影響力”的事情。企業的目標是獲得“利潤”,而做事業的目標則是獲得“影響力”。當然,有了影響力則做企業就更如魚得水了。
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釋:做事業至少已經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之間了。這時候“錢”的觀念變得淡泊,而“感覺”的觀念則更突出。當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家做出這種選擇的時候,則他的影響力和經營能力會得到空前的爆發。因為,一個人當他不在乎錢的時候,你很難和他競爭的,因為他不但虧的起,更能耗的起。
當然,很多企業家的境界在“齊家”、“治國”之間徘徊,長久不能突破,所以,企業的發展也就成為“瓶頸”,不容易突破。
這個選擇是個比較痛苦的選擇。
5 “平天下”之選擇
“平天下”之選擇有兩個實例,一個是行業外的史玉柱先生,一個是行業內的張唐之先生,我認為在他們的人生中都成功地選擇了“平天下”。因此,他們也最受世人的尊敬。史玉柱在巨人集團轟然倒下之后,沒有選擇賴帳、破產等手段,而是重新選擇了一個行業東山再起,利用賺來的錢還過去的帳,贏得了信譽、尊敬,也獲得了巨額的財富,他的事業也因此越走越順。因為他早在10年前已經對“治國”和“平天下”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的境界直接進入了“平天下”,所以,他在保健品領域獲得了絕對的成功。而最近他又成功地進入網絡游戲行業,可以預見到的是:未來的再次成功也離他不遠了。
另外一個是我們這個行業里值得尊敬的一位企業家——張唐之先生。張唐之先生把一個作坊式的企業用10多年的功夫做到了營業收入100多億,位列行業3強,他“治國”的超人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張先生在六和集團的全盛時期而退,這是個“選擇”,在飼料行業難得有張先生這么干脆、利落的。許多人在選擇的時候是無法做到“舍得”的,張先生超越了,所以,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張先生再次涉足飼料行業,操盤“亞太中慧”并能取得初步成功,又是一次“大智慧”的選擇。放棄了一個成功的“蛋糕”——六和,從頭做起一個“亞太中慧”,行業內又有幾個人有這種“選擇魄力”或“選擇能力”呢?
張先生在企業還是作坊的時候,艱苦奮斗、持續堅持——這是“正心”的選擇;在企業做大了以后,進行股份制改造的時候心態平和、善于團結,——這是善于“修身”的選擇;企業走入正軌后開始涉足產業上下游,并能聚集一批將才,——這是“齊家”的能力。在事業顛峰時刻把名利一起放棄,——這是“治國”的選擇能力。重頭再來、操盤中慧而不計較失敗后的尷尬——這就是“平天下”的選擇能力了。
回顧飼料行業的過去、探討今天和展望未來,可以發現,成功與失敗,無處不出現“選擇”的影子。有眼光、有魄力的人在早期看到了機會、選擇了做飼料企業,他們獲得了初步(或曾經的)成功。在企業有一些規模的時候,有的人選擇了做品牌而不僅僅是賺錢,因而他們現在活的相對更輕松一些。如今,在飼料行業正在進行的大變革時期,有人選擇了抓緊賺錢,有人選擇了苦練內功、尋機發展,有人選擇了與大機構的合作共贏,道路是多樣的,不過,究竟哪一條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呢?這又將是一次困難的選擇。
[img=2772 border=0,1871 src=]http://www.gzdxslyou.com/[/img]
附件:
[ 本帖最后由 龍城狼與羊 于 2007-10-2 19:18 編輯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