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蛋雞育雛期的管理
育雛是蛋雞飼養中最為關鍵的階段,育雛期飼養管理的好壞將決定其一生的生長、發育和產蛋性能。因此,加強商品蛋雞在育雛期的管理至關重要。據本人多年的實踐經驗就雛雞飼養管理方面應加強做好以下幾點:
1 育雛前的準備
1.1 育雛舍的清掃與消毒。在進雛前要留有足夠的時間對育雛舍內外環境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掃、沖洗與消毒。舍外四周可用3%~5%的燒堿溶液噴霧消毒,舍內經過清掃,沖刷到風干后,可用2%的熱水火堿溶液或3%~5%的來蘇爾等進行噴霧消毒,間隔1~2天后封閉舍內所有門窗、通風口,并用透明膠帶或紙條封死門窗縫隙,按雞舍空間每m2用福爾馬林25m1,高錳酸鉀12.5g薰蒸(也可用固體甲醛薰蒸)。封閉24h以上打開門窗進行通風。
1.2 檢修育雛舍供電,供暖、供水等基本設施,堵塞鼠洞等。
1.3 備足飼料、燃料、常用藥品、燈具等。
1.4 制定購苗計劃和免疫預防程序,確定育雛飼養管理人員。
1.5 在進雛前1~2天供暖預熱,保證在雛苗入舍時環境溫度符合規定標準。
2 雛雞的選擇
雛苗應來自信譽好、品質優良的廠家。在選雛時要選擇羽毛清潔有光澤、活潑健壯,反應敏捷,眼大有神,手握有力,腹部大小適中,柔軟而有彈性,臍部愈合良好沒有血痕的雞。
3 育雛期的管理要點
3.1 舍溫控制
適宜的環境溫度是提高雛雞育雛成活率的關鍵。新生雛體溫調解能力較差,對環境溫度變化極為敏感,過低和過高或忽冷忽熱都會導致發病率或死亡率增加,必須人為地加以控制,使雛雞生活在最佳的環境溫度內,才能保證其正常的生長發育。第一周舍內環境溫度應在33~35℃,以后可每周下調2℃直至降到20℃左右維持恒定。控制舍溫遵循的原則:前期稍高,后期稍低;白天稍低,夜間稍高;晴天稍低,陰天稍高。
3.2 通風與濕度
雞的體溫高,代謝旺,從第2周起要注意適當進行通風換氣,在冷季尤其要解決好通風換氣與保溫的矛盾,盡量做到既保證舍內適宜的環境溫度,又要保持舍內空氣的流通,以防止因空氣質量差而誘發呼吸道疾病。舍內相對濕度前期應在60%~65%,后期在55%~60%,以人進入舍內感覺舒適為宜。
3.3 光照與密度
制定正確的光照制度是為了保證蛋雛雞的生長發育,使其適時性成熟。一般多采用漸減光照法:第1~3天為23h,4~7天為18h,第2周為15h,第3周起為11~12h。光照強度由最初的10~201x逐漸弱到51x,只要不影響雛雞的正常采食,飲水即可。雞的飼養密度不宜過大,密度過大會影響雛雞正常的生長發育,導致群體整齊度差,發病、死亡率高,1~3周齡每m250~60只,4~6周齡每m230~40只為宜。
3.4 飲水與開食
進雛后先飲水后開食,兩者間隔2~3h。前3天應供給5%~8%的白糖水或口服補液鹽,雛雞寶等以補充能量及多種維生素等,提高育雛成活率。并可視情況有目的地在飲水中適量添加抗菌類藥物或高錳酸鉀等。要確保飲水的清潔衛生,晝夜不可斷水。喂料應掌握少給勤添,喂量以吃八成飽為宜。第1周可日喂8次,1周后改為日喂6次,夜間適當提高溫度,減少喂料次數,讓其充分休息。
3.5 斷喙
為防止發生啄癖和減少飼料浪費一般在7~9日齡進行斷喙。在操作中應注意斷喙位置,可在上喙1/2,下喙1/3處切下,切后應繼續將喙在烙片上停留一會以利于止血。
3.6 定期防疫接種,合理預防用藥
應根據本地區家禽流行病發病特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免疫預防程序,定期防疫。根據雞常見病的易發規律和特點,適時合理地進行預防投藥。
4 日常管理中幾點注意事項
4.1 衛生與消毒
平時應注意加強做好舍內環境衛生工作。舍內外要保持清潔衛生,糞便每天及時清除,飲水、喂料器具應經常清洗消毒,帶雞消毒每周不少于2~3次。
4.2 飼料與營養
雛雞采食量不大,但對飼料品質要求較高,應保證供給適口性強,易消化,營養豐富的全價飼料以滿足其生長需要。
4.3 減少外來刺激的應激
雛雞膽小易驚,對周圍的環境變化極為敏感,雛雞受驚不利于生長發育,應盡量減少如轉群、免疫接種、斷喙等的應激,給雛雞營造一個溫暖、舒適、清潔、安靜的生活環境。每當在接種、轉群前后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素、Vc以減緩應激,在斷喙前3天起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Vc+VK3,除減緩應激外,還可防止出血過多。
4.4 完善飼養管理制度
飼養員須認真觀察雛雞每天的飲水量、采食量及糞便的變化情況和精神狀態情況,及時檢出弱、殘、病死雛雞,認真做好各項工作記錄。
進雛前一天要先對雞舍升溫,雛雞進來時舍溫要在33℃~35℃,從第4天起,溫度每天下降0.5℃,直至降到室溫。要注意溫度計的校正和懸掛的位置,以確保測溫準確。
短途運輸的雞,要休息1~2小時后才可開始飲水,飲水2小時后再開始喂食。長途運輸的雞,也需要休息1~2小時后才可開始飲水,飲水5~6小時后再開始喂食。
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飲水的溫度要達到室溫,飲水中可加入5%的葡萄糖和適量的電解多維及抗菌藥物。②第一、二天可用碎玉米、碎米粒開食,以利胎糞的清除,防止出現糊肛。③開食時,飼料撒在報紙或塑料紙上,使啄食時產生響聲,以刺激其他雞只開始啄食。最初一星期喂半濕料,以后改干料。最初3天,每2~3小時喂一次。以后逐漸減少飼喂次數,至20天時每天喂3次。
雞苗入舍的前1~3天,要24小時開燈,每平方米白熾燈5瓦。以后每天減少光照2小時,至10日齡時可完全采用自然光照。
可在7~10日齡時對雞苗進行斷喙,這樣應激性小、節約人力,較經濟。斷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刀片溫度要在600℃以上,斷喙速度要在2秒鐘以內。②斷喙前一天,飼料中要加維生素K3,斷喙前后2天內飲水中還要添加電解多維。③斷喙后的3天內,增加料桶中飼料的厚度。
疫病的防治必須堅持綜合防治、預防重于治療的原則。具體做法為:①加強消毒,使飼養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濃度降至最低;②加強飼養管理,減少應激;③采取科學的免疫措施;④在飼料中可適當地添加預防性藥物。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