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廈門8月28日專電(黃云峰)廈門市水產研究所日前首次全人工養殖出60多萬條文昌魚,宣告了這一素有“活化石”之稱的物種擺脫了滅絕的命運。
廈門市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周仁杰告訴記者,以前繁殖文昌魚必須從野外捕捉親體,而廈門水產研究所實現文昌魚全人工養殖后,所有的魚都可以通過實驗室的親體
繁殖而來。目前,廈門文昌魚全人工養殖技術已經成熟,這表明今后繁殖文昌魚不再依賴野生親體,保證了文昌魚不會滅絕。
周仁杰說,這次繁殖出來的文昌魚無論是單位水體出苗量還是存活率都非常令人滿意,為將來大規模人工養殖掃清了技術障礙。目前相關研究人員正在做進一步研究,力求降低養殖成本,爭取在未來幾年之內能把養殖技術推廣開來,從而實現人工養殖。
文昌魚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5億年之久,素有“活化石”之稱,是世界性瀕危物種,也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頭索動物,具有極高的科研和食用價值。
|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