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163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正確認識、判斷和對待農產品價格變化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8-29 09:2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農民日報作者:本報特約評論員
  對于近幾個月來農產品的漲價現象,應當客觀地認識其漲價水平和原因,正確地判斷其實際影響,進而采取適當的態度和應對措施。   一、如何評價目前的農產品價格水平   我國近幾個月來的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在農產品價格長期低迷的背景下發生的。同1995 年相比較,2006 年我國食品的價格僅僅增加了17%,其中糧食增加了12%,油脂下降了16%。而同期城鄉消費物價指數均為20%。也就是說,我國的食品名義價格的上漲水平,低于消費物價總體的上漲水平。如果扣除了通貨膨脹因素,我國的食品價格不僅沒有上漲,而且還是下降的。   從另一方面看,2006 年同1995 年相比較,我國職工平均工資水平提高了2.82 倍,城鎮居民收入增加了1.75 倍。   在這樣背景下,2007 年夏季月份農產品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是對過去十多年來農產品價格一直低迷的一種滯后性補償。從中長期發展看,目前的農產品價格水平并不算高。   二、農產品價格近期上漲的原因何在   近期農產品價格上漲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包括:第一,是通貨膨脹的影響。從計算上看,農產品漲價是物價指數上漲的主要構成部分;但是從因果關系上看,是通貨膨脹推動了農產品漲價。我國貨幣發行連續多年遠遠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幅度,尤其是M 1。此外,如果考慮到我國近年來各種銀行卡及其消費的迅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私人活期儲蓄帶有M 1 的性質,實際貨幣流通量增加的幅度就更大了。第二,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增加了1.75 倍,農村居民增加了1.27 倍。收入的增加,必然拉動需求的增加,尤其是高檔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增加。第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尤其是近兩三年,化肥、農藥、柴油和農機等均有了較大幅度的價格上漲,這必然對農產品價格起到了推動作用。第四,農產品供給的波動。這在生豬方面表現得最為明顯。2006 年夏季豬肉和生豬價格均達到歷史低谷,這嚴重影響了農民的養豬積極性,從而減少仔豬購買和育肥豬的飼養,進而影響后期母豬的飼養(農民不補入新的母豬就是減少母豬)和仔豬的供給,最后影響到今年夏天的生豬生產和豬肉供給。從目前我國耕地資源與水資源的約束看,農產品供給偏緊的壓力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第五,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的帶動。受石油價格暴漲等因素直接和間接影響,國際農產品價格一直在上漲。目前國際市場糧食按進口到岸價格計算,每噸已經高于我國國內價格幾百元。第六,也不排除政府市場干預不當起到了反向調節的作用。例如,在生產偏緊的情況,政府收儲產品的數量如果過大,就會減少了正常流通的數量,從而引起漲價。2006年年初小麥價格的上漲,就主要是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三、農產品漲價的實際影響如何   對于不同的人群,農產品漲價的影響是不同的。對于農民生產者來說,農產品價格上漲無疑促進了收入增加。全國糧食每斤漲價5 分錢,就大體相當于國家目前給予農民的直接補貼總額。豬肉等畜產品的漲價也對飼養畜禽的農民有好處。   對于城鎮消費者來說,農產品漲價有不利影響。但是,具體分析一下,這種影響更多的是社會心理方面的,而主要不是實際經濟承受能力方面的。以豬肉漲價為例,無論是城市居民家庭還是農村居民家庭,豬肉消費支出占其總支出的比重均較小,僅為3%- 5%。對于絕大多數城鎮消費者來說,目前的農產品漲價并無特別顯著影響。   即使對于城鎮收入最低的人群,實際影響也小于人們的想像。2005 年城鎮居民最低收入組的豬肉消費數量是16 公斤。而同期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和陜西等省份農民的平均豬肉消費水平不過5.5-8.5 公斤,是現在城鎮最低收入家庭豬肉消費水平的一半或更低。城鎮低收入群體即便因豬肉漲價而減少一點豬肉消費,也還是會遠遠高于這些省份農民的豬肉消費水平。   農產品漲價的最重要影響,是對生產的促進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價格是最重要的供求調節杠桿。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本質上就是發揮價格機制的作用。漲價會大大調動農民增加生產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下一生產周期的生產數量。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是穩定和增加我國農產品生產的必備基礎條件。有了積極性不一定能夠增產,但是,沒有積極性肯定不會增產。實際上,對于我國的絕大多數城鎮消費者來說,最擔心的不是農產品漲一點價,而是農產品供應的不足和斷檔。   四、正確對待農產品的價格變動   回顧世界農產品市場發展的歷史情況,可以看出,農產品價格的較大波動,是經常發生的。上世紀70 年代中期、80 年代初期、90 年代中期,都出現過糧食等農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例如,1996 年上半年,世界小麥進口價格達到每噸250 美元以上。我國的小麥價格在1995 年達到每噸1700 元,玉米達到每噸1600 元,均與目前的價格水平相當。   展望未來,根據對國內外供求制約因素分析,我國農產品價格將長期受到上漲的拉力和推力,可能在較長期內保持在較高水平上。面對農產品價格在一定范圍內的上漲,應采取平和與理性的態度,不必大驚小怪。從兼顧生產者與消費者利益的角度出發,應當將農產品價格穩定在一個適當的范圍之內,過度的波動,對于生產者與消費者都是不利的。   對于價格的調控,實際上就是調控供給,因為無法用政策手段調控需求,現在已經不可能也不應該回到定量配給的老路上去。為滿足需求增長,平抑市場,調控供給的途徑有三:進口、釋放庫存、增加生產。就短期看,大量增加進口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糧食和豬肉等產品,因為其進口到岸價格都高于國內市場價格水平。除非對進口產品進行補貼,否則進口不可能壓低國內價格。釋放庫存是短期內的有效手段,如果農產品市場價格上漲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可以釋放庫存。   但是,從長遠的角度看,最重要的還是增加生產。增加生產有兩類措施,一類措施是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包括實行最低保護價格、各種農業保險、對農民的直接補貼等。這類措施的特點是見效快,但作用期短,政府一次投入,只在當年或當期發揮作用。另一類措施是增加生產能力,包括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增加農業裝備條件、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提高農民素質等。這類措施的特點是見效慢,但作用期長,政府一次投入,可在較長時期內持續發揮作用。從長期看,政府應當加大對增加農業生產能力的投入。近年來,對增加農民積極性的投入增長較多,而在增強農業生產能力方面的投入遠遠不足。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和政府服務,也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6 12:4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