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豬采食量的影響因素與調控
摘 要:采食量是衡量生豬營養物質攝入數量的尺度。研究采食量調控機理并加以利用,對生豬生產必將產生重要影響。采食量的多少可能是有神經內分泌激素參與的物理性和化學性的綜合調控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現對生豬日常飼養管理與飼料配合中對采食量影響因子的進行分析,以期通過常規手段來解決生豬采食量的問題,提高生豬的生長性能。
關鍵詞:采食量 調控措施
雖然迄今為止,生豬采食的全部調控過程尚未完全清楚,但飼料學術界里有許多人正在作一項研究,試圖想得到一種名曰飽中樞神精抑制劑的物質,應用于商品飼料中,使動物的生長速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它基于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能吃才能長”。事實上,現代養豬的三個重點(種豬、仔豬、肥育豬)中對肥育豬的快速摧肥技術,己在南方許多省份的養殖者中得到共識,使用中豬飼料或小豬料喂大豬呈現一種流行的趨勢,實際數據也表明,這種方式有著較好的效果。100公斤以上生豬的采食量與生長速度之差所體現出更好的經濟效益己得到廣泛的認同。通過維持母豬泌乳期間高水平的采食量,減少母豬體和背膘的損失,增加產奶量,提高仔豬的生長速度,減少仔豬死亡率和提高母豬繁殖性能是大家在生產過程中堅持下來的經驗。雖然我們可以通過包括神經肽Y(NPY)、增食因子(orexin)、生長素(ghrelin)、胰島素、阿片肽、甘丙素、胃動素等促進動物采食的因子來提高豬的采食量,但這些添加劑真正的商品化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通過對豬采食量一般可控因素的分析,我們也就不難找到提高豬采食量的措施,改進我們的工作,使豬的生產性能得到較好的發揮。
1、提高采食量的飼料因素
1.1 飼料中的常規組份。豬的嗅覺異常發達,所以對飼料氣味的變化非常敏感,以至影響采食。
a、飼料的霉變。飼料發霉產生霉變味,無論從氣味還是適口性上都將使豬的采食量下降,2003年的玉米霉變給養帶來的教訓是深刻的。
b、飼料的氧化與酸敗。環境溫度高、飼料存放時間長、高水份及不注意季節性地在配合飼料中添加抗氧化劑,都可能導致飼料的水解酸敗與氧化酸敗,出現我們通常所說的哈喇味,使其采食量下降。
c、添加油脂種類的變化,如飼料中豆油、玉米油等,氣味都不一樣,如果發生變化,會影響采食量。
d、飼料組份的大幅變化或換料沒有采取過渡方式,影響豬只的采食。
e、一些有特殊氣味的飼料原料的影響。如魚粉含量的多少、質量的好壞等。
f、飼料的外觀特性對豬的采食量也有一定的影響,如飼料的顏色、物理性狀(粉狀或粒狀、粒度的大小與形狀)也都會對豬的采食量有影響。
g、粗纖維的含量.如果飼料中粗纖維含量大于6%,豬的采食量下降,這是因為粗纖維過高,飼料體積過大,易在豬體內形成飽食感而使采食量下降。
h、能量與蛋白之間的關系。飼料的能值含量高,豬的采食量相對降低,反之能值低則采食量高。
1.2 飼料中的微量組份。為平衡飼料營養而添加到飼料中的氨基酸、礦物鹽、維生素、誘食劑等都會對豬的采食量有較大的影響。
a、氨基酸方面,飼料中氨基酸不足或不平衡,對生豬的采食量影響較大。試驗證明,豬的采食量隨飼料中賴氨酸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到一定程度后采食量有下降的趨勢。
b、礦物質方面,飼料中鋅、磷的缺乏及鈣、錳、碘和鐵的過量,都會造成豬的食欲不好。
c、維生素方面,VB1、VB2、VB12和煙酸、泛酸的缺乏都會使仔豬采食量下降,如VB1不足,會對豬體內三羧酸循環造成影響,使丙酸在體內大量蓄積,損害消化道系統,影響食欲。
d、香味劑的變化,乳香型、魚腥型、果香型之間的轉換或露于空氣中時間過長,使氣味揮發變淡,都會影響其采食。
e、用藥方面,在豬日糧中添加少量的抗生素,可使豬的采食量提高7%~15%。
f、飼料中的抗營養因子,菜粕中的單寧、硫葡萄糖甙、異硫氰酸酯、惡唑烷酮、棉粕中的棉酚等都會對生豬的采食量產生較大的影響。
g、鹽分,正常生長育肥豬對鹽的需求量在0.3%,如果鹽分從0.45下降到0.2%時,豬的采食量可下降20%,增重也減少38%。
h、甜味劑,豬的味覺非常發達,它舌部的味蕾數為人類的三倍,豬最喜食的是甜味,如飼料中含有甜味劑時,采食量上升。
1.3 在飼料的加工方面
a、粉碎粒度,玉米粒度要求在0.8mm~1.5mm為佳,如果過粗,飼料的利用率下降,造成浪費;過細,時間長有可能造成消化道潰瘍,不利于健康,同時過細的料適口性也下降,從而影響采食量。
b、通過制粒與飼料的熟化等過程,可提高淀粉等糊化程度,降低有害成份的含量,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豬的采食量。
C、飼料中的雜質含量與非飼料組份(如煙頭、麻繩、碎編織袋片等)也會對豬的采食產生長時間的生理影響。
2 提高采食量的飼養管理因素
2.1 飼喂方式
a、在使用干喂還是濕喂(現在喂豬用料共有三種,即;干粉料、濕拌料(水料1:1)和稀料)的問題上,試驗表明,濕料喂法采食量最好,但稀料最差,稀喂因含水量多,稀湯灌大肚,導致消化液分泌減少,加速胃排空,使飼料在胃內停留的時間縮短,勢必降低飼料營養成份的消化率。稠喂特別是生干喂和生濕喂,能加強豬的咀嚼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延長飼料在胃內停留的時間和提高營養成份的消化率。因此,提倡稠喂,以干飼料拌水或干飼料拌青飼料漿水的干濕程度以捏得攏、散得開為宜。同時,稠喂也解決了因干喂導致的一些呼吸道病的產生。
b、做好豬的“五定”(定時、定量、定質、定餐、定溫),保證豬有一好的生活規律、并使它的消化系統在均勻負荷下運行,發揮最佳性能的保證。
2.2 保證充足衛生的飲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也是運送營養的必須物質。缺水初期,豬食欲明顯減退,尤其不愛吃干粉料,隨著失水的增多,豬的食欲可能完全廢絕。
2.3 此外,有研究表明,因豬的遺傳性狀不一致,導致豬對飼料特異性的要求不一樣,因而采食量也會有較大的差異。生豬在不同的生理時期,采食量也會此變化,如母豬發情期采食量會下降。
3、提高采食量的環境因素
3.1 環境的衛生與舒適。動物同人一樣,一個好環境,適宜的溫度與濕度、良好的通風條件、沒有蚊蠅、適當的活動空間、安靜等對提高豬的采食量都有較大的幫助。
3.2 疾病與應激因子。一些豬病如寄生蟲病、感冒、胃腸炎等,豬舍溫度的變化,養豬過程中的轉群、并圈、換料,防疫過程等都會對豬的采食量有所影響。因此,我們在飼養管理方面,應盡可能在降低這些因素的產生,不可避免時,可考慮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一些抗應激的添加劑,如電解多維、甜菜堿、VC、小蘇打等,以緩解應激作用。
4、結語
影響豬采食因子很多,在飼料方面的、飼養管理方面的、環境方面的、生理方面的。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經肽Y、增食因子、生長素、胰島素、阿片肽、甘丙素、胃動素等促進動物采食的因子上。實踐證明,通過對生產與飼養管理方面的一些常規因子的調控,同樣能達到改善生豬采食量,提高生產性能的結果。
劉建平
參考文獻:
1、彭鳳珍 哺乳母豬采食量與仔豬增重間的關系 飼料廣角 2002年05
2、張忠遠等 不同種類動物采食量的調控與調控因子
3、余佳勝 配合飼料顏色與豬采食量
中國飼料1995年28期
5、楊麗潔 動物食欲的調控
飼料博覽
2004年8期
6、楊祿良 賴氨酸蘇氨酸水平衡與豬采食量的關系 國處畜牧科技 1995年 1期
7、朱建津等
動物采食量生理調控物質的研究進展 飼料工業 2004年04期
8、朱元躍 肉豬基因型對采食量的影響 上海畜牧獸醫通訊 2001年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