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籽殼,特別是有絨的棉籽殼,如同大豆皮,甜菜粕一樣,是一種高纖維,高消化率和高瘤胃通過率的農副產品.在國外稱為非飼草的纖維來源(NFFS),被大量應用在奶牛干奶后期和泌乳早期的日糧中.據2004年美國Hoard's Dairyman雜志編輯人員的調查,在美國威斯康辛州6個奶件單產達到13000-14O00Kg的頂級奶牛場,在午奶期的日糧中全部采用非飼草的纖維來源,即棉籽殼這樣的纖維來源.
泌乳早期母牛的飼料迭食量受物理性充填的限制,較差消化和較多纖維的飼料通常抑制飼料進食量,這是因為不消化的物質占據了瘤胃有限的空間(Mertens,1993).但有些纖維飼料,如棉籽殼(CSH)并不像其他高纖維和不易消化的飼料相同的方式抑制進食量(Harris等,1983;VanHorn等,1984;Adams等,1995;Gu等,1996).
在較低粗飼料(占干物質40%)的飼糧中,當棉籽殼取代10頭泌乳荷斯坦母牛飼糧中的高粱青貯時,進食量呈曲線上升(Akinyode,1999).有趣的是,棉籽殼添加以后,精飼料的進食量隨著棉籽殼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2.用棉籽殼和大豆皮替代部分飼草纖維從以增加母牛的采食量
一個近期的研究表明(Ordway,2001),飼喂含有非飼草纖維來源的飼糧可使母牛干物質進食量多于以前研究的20%,并多于文獻報道許多數值約2-5Kg干物質/日(Dann等,1939;Greenfield等,2000).另行的研究表明,副產品飼料如大豆皮和棉籽替代飼草纖維,而無影響瘤胃功能敘反芻活動的負面結果.這是因為棉籽殼適口性好,NDF含量高,有效纖維較多,有助于避免酸中毒情況(Slack等,2005).
3.在干奶后期飼糧中添加棉籽殼等,可避免母牛產犢前后的許多代謝疾病
由于母牛產前的進食量與產后的進食量有明顯的相關(putnam等,1998),而且奶產量又與飼料進食量有關.因此制訂有助于避免或減少圍產期母牛飼料采食量降低的飼喂策略十分重要,并由此確保母件發生健康問題的最低風險,并順利產奶,達到奶產量的最大化.目前在美國的許多高產奶牛場,在干奶期母牛的日糧中都添加棉籽殼等高發酵性的副產品飼料.推薦的干奶母牛日糧,其粗蛋白在14-15%,泌奶凈能為1.54兆卡/KgDM,NDF大于32%,而非飼草纖維來源的飼料可在2O-30%.
據Ordway(2002)的一個試驗,含有20%非飼草來源的飼糧飼喂干奶母牛,與傳統的不加非飼草纖維來源的飼糧相比較,母牛在產前4周,平均每日干物質多采食3.72Kg.在產犢后2周,平均每曰干物質進食量就達到18.16Kg,而且健康問題很少,在產后5周的高峰產奶量就達到45.4Kg.在另一個類似的研究中,也表明產前采食量明顯增加,產后奶產量有增加的趨向(Pickett等,2004).
Drckley(1999)在一篇特約的綜述中,把轉換期母牛的管理已成為近期奶牛科學家深入研究的課題.但目前我們在這方面仍然知之甚少,在生產實踐中這方面的問題確實不少.為此我們向大家推薦在母牛的干奶期和泌乳早期飼糧中配入20%-30%的棉籽殼,大豆皮和甜菜粕這樣的非飼草的纖維來源,可能有助于許多代謝問題的解決和奶產量的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