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白酒等季節性消費比較明顯的行業已經進入生產經營淡季,裁員則是不少企業在淡季必做的功課。裁員對企業最直觀的利益就是節約人工成本。我認為,淡旺季分明,特別是旺季需要增加許多員工的行業,譬如說飲料行業,在淡季的確有裁員必要,否則,淡季收入本來就不好,人工和管理成本太高,企業負擔過重。另外,淡季規律性的裁員,還能使員工在旺季時居安思危,增加積極性和主動性。 或許有些企業會擔心,淡季裁員會不會讓員工甚至外界認為公司的經營情況不好,或者令員工失去歸屬感?我認為,做生意就是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也是讓每個人的價值最大化的過程。
優勝劣汰
當企業的生產經營進入淡季,員工沒有太多工作,往往會滋生怨言,甚至養成一定的惰性。這對企業進入來年旺季時的生產極為不利。實質上,每位員工的能力和敬業程度不同,對企業的貢獻也不同。淡季是企業主動控制員工流動的好時候,企業有更多時間考核員工,讓績效和能力好、忠誠度高的留下來,將表現和能力較差的員工借機淘汰。也許有人認為,淡季裁員,旺季到來的時候又要招聘,且不說新員工適應工作的成本,萬一你招來的人還不如裁掉的怎么辦?我要說的是,我主張的裁員并不是隨意減員,既然是優勝劣汰的結果,裁掉的一定是企業中績效較差的員工。另外,企業可以將裁員節約的資金轉移到積極性較高的員工身上,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創造更多的績效,從一定程度上控制員工的總量。
在生產經營的旺季,許多企業往往顧不上對員工進行考核,也未必能考慮到優勝劣汰的問題。但要真正做到在淡季時淘汰一些員工,考核必須從旺季開始著手,讓員工知道,只要你認真工作,裁員永遠輪不到你;你做得不好,淡季一來,你可能不得不自謀生路。從某種角度看,這也是給員工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
我曾接觸過番禺的一家制鞋企業,每年下半年特別是9月份左右,是他們訂單最多的時候,員工必須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但到了淡季,訂單量大大減少,開工率很低。如果將訂單平均分配到每個員工手里,所有的機器都要開動,每個人每天只能干很短的時間,即便是工作再出色的員工,收入也很低。這樣,能力好的熟練工人反而會跳槽到別的企業,找不到工作的反而會留下來。后來,他們采用考核的辦法,將旺季業績不好的員工在淡季淘汰,在淡季將接到的訂單向業績好的員工傾斜。這樣,旺季時員工的競爭意識也很強,整個企業呈現出一種生機勃勃的景象。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