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7001|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奶牛繁殖的科學管理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6-11 10:59: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奶牛繁殖障礙綜合癥研究進展



摘 要: 繁殖是奶牛的重要機能之一,也是奶牛生產的關鍵環節。奶牛生產的基礎是繁殖數量多、品質優良的幼畜,以便用于奶牛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造成奶牛繁殖障礙主要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飼養管理不當,二是生殖器官疾病,三是繁殖技術失誤。主要對策是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嚴格繁殖技術操作規范、實施母牛產后重點監控和提高奶牛不孕癥防治效果。
關鍵詞:奶牛 繁殖障礙
綜合癥

前言: 奶牛的繁殖障礙即奶牛暫時性或永久性不孕癥,主要有慢性子宮炎、隱性子宮內膜炎、慢性子宮頸炎、卵巢機能不全、持久黃體、卵巢囊腫、排卵延遲、繁殖免疫障礙、營養負平衡引起生殖系統機能復舊延遲等,高產奶牛更為普遍。中國奶牛協會統計,我國乳牛繁殖障礙發生率高于其他牛,可達15~20%。按不孕的病因分,以子宮內膜炎引起的不孕牛所占的比例最高,可達50.62%;次之為卵巢疾病,占40.74%,而且該病以持久黃體最普遍,占20.37%。
1 奶牛繁殖障礙發生的原因
20世紀30年代以前,傳染性疾病曾是繁殖障礙的重要病因,但現在導致繁殖障礙的非傳染性因素(如遺傳、營養、免疫、環境和繁殖技術等)上升為重要原因。
造成奶牛繁殖障礙的原因總的來說,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獲得性兩大類。先天性繁殖障礙包括幼稚病、生殖器官畸形、兩性畸形、異性孿生母犢和遺傳傾向。后天獲得性繁殖障礙包括飼養性、管理利用性、繁殖技術性、環境性、衰老性和疾病性等原因。生產實踐中遇到的繁殖障礙,其原因往往不是單一的,同時有些因素是互為因果的。不同的地區,病因往往不同,有些地方是生殖器官疾病引起的,有些是飼養管理問題引起的,有些是繁殖技術問題引起的。

對于免疫性繁殖障礙,近年來頗受人們的關注。


在正常繁殖情況下,由于抗體生殖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產生自發免疫而延遲受孕3年以下者,均稱為免疫不孕癥。生殖細胞、受精卵、生殖內分泌系統及其所分泌的激素均可作為抗原而激起免疫應答。


免疫性繁殖障礙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免疫性繁殖障礙包括:機體對睪丸、卵巢及其生長細胞等產生的自身免疫造成的雄性精液常規檢查異常,如精子減少癥或精子無力癥;雌性排卵功能障礙,如卵巢早衰或無反應性卵巢綜合癥等。或由于對丘腦下部—垂體—卵巢(睪丸)軸的周期性變化受到破壞,從而引起生育功能障礙。狹義上是指雄性的精液常規檢查在正常范圍內,雌性生殖道功能正常,能正常排卵,但有抗生育免疫證據。根據抗生育免疫的作用環節,可將免疫性繁殖障礙分為抗精子免疫性繁殖障礙及抗透明帶繁殖障礙等。

繁殖障礙的遺傳性問題。生殖器官構造上的畸形具有遺傳性,并且能影響奶牛的繁殖。奶牛的染色體數目畸變可以造成患畜不能正常發育,或由于胚胎早期死亡或生后不久死亡,或發育到生育年齡但常伴有生殖器官畸形,如性器官發育不全和雌雄兼性,在生殖上表現為高度不育。在生產實踐中,常遇到一些奶牛在不育方面的遺傳性,如在一定奶牛的家族中,當近親繁殖量增多時,不育現象有所增加,而與外系牛雜交的近親繁殖牛,其后裔不育便有所減少。
奶牛繁殖障礙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致死因子。這些因子可以在妊娠的任何時期引起胚胎死亡,也可于懷孕期滿產出死胎。它們通常都是單隱性因子遺傳,即雙親都是這種缺陷因子的攜帶者。屬于致死因子者有:胎兒干尸化(并非全部屬于致死因子)、腦積水、缺棘突、鼻融合及先天性水腫。這些遺傳基因的存在,應盡量避免近親繁殖。
有人認為,高產牛比較容易發生不孕癥,因為產奶量高的奶牛消耗營養多,會影響生殖機能。繁殖技術不良也是造成奶牛繁殖障礙的常見原因。如今,冷凍精液廣泛應用,凍精品質不良也影響奶牛繁殖力。隨著胚胎移植技術的發展,胚胎的活力、胚胎移植過程中的操作程度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現在環境污染問題也是造成奶牛繁殖障礙的原因。含有二噁英類物質和人工合成化學物質等,可導致內分泌障礙:如化學農藥滴滴涕、五氯酚、六六六等;洗滌劑、稀釋劑、發泡劑、林木防護劑、塑料和某些食品添加劑、汽車尾氣、電磁波污染等。最嚴重的是輻射,即使極低劑量也足以導致精子數量下降或精子畸形,更有甚者造成無精子癥,喪失繁殖能力。破壞卵巢發育和卵子生成,性周期紊亂或無性周期。應激也能引起奶牛流產。
3 奶牛繁殖障礙的癥狀

引起奶牛繁殖障礙的臨床癥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母牛不發情或隱性發情

3.2 屢配不孕
不孕癥發病率約占生育母牛的15%左右。不孕癥的類別繁多,病因錯綜復雜。

(1)排卵障礙 包括不排卵和排卵延遲。據統計,由排卵障礙引起的屢配不孕占整個不孕牛的30~40%。


(2)胚胎早期死亡


指母牛配后10~35天引起的胚胎死亡。據統計,由胚胎早死引起的不孕占不孕牛的20%左右。臨床上表現為發情不規則,有時表現為發情時粘液渾濁不清。


3.3 流產、死胎、木乃伊胎、胎兒干尸化和無活力的弱仔。


3.4 生殖器官疾病


主要為卵巢和子宮疾病。據報道,這兩種疾病引起的不孕占整個不孕牛60%左右。卵巢疾病包括卵巢靜止、持久黃體和卵巢囊腫。子宮疾病包括頑固性或化膿性子宮內膜炎、慢性子宮內膜炎和輕度子宮內膜炎。


4 診斷方法


除了常規臨床檢查外,可采用乳汁孕酮測定法及免疫性不孕癥的診斷法。


4.1 乳汁孕酮測定法在不孕癥診斷上的應用


奶牛乳汁孕酮水平的高低與黃體的機能密切相關。因此,對乳汁孕酮測定進行妊娠和監測奶牛的生育力,進而預防不孕癥。


4.1.1 在配種后20~25天之間采樣,進行孕酮(P4)測定。


4.1.2 產后母牛生殖機能狀態的監測:母牛產后兩周開始采集乳樣,每頭牛每周采兩次,直到診斷已孕為止。將奶牛發情行為的記錄與孕酮分泌形式聯系起來分析。其結果可分為以下四類:


(1)孕酮濃度發生正常周期性變化,為發情周期正常。


(2)卵巢周期正常,但無發情表現,屬于暗發情。


(3)產后50天以后的乳汁孕酮濃度持續偏低,說明卵巢尚未開始發育或卵巢停止活動。


(4)乳汁孕酮濃度持續升高達30天以上,說明有持久黃體存在。



4.2 免疫性不孕癥的診斷方法


4.2.1 抗精子免疫性不孕癥的診斷方法很多,有配種后試驗、精子—宮頸粘液穿透或接觸試驗、補體依賴性精子制動式細胞毒試驗、精子凝集試驗、間接免疫熒光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放射性標記抗免疫球蛋白或A蛋白試驗、混合凝集試驗、免疫珠結合試驗等。

4.2.2 抗透明帶免疫性不孕癥的診斷

(1)透明帶抗體的檢測法:包括透明帶沉淀反應、間接免疫熒光試驗、放射免疫法、酶聯免疫吸附法。


(2)精卵相互作用直接檢測法:可有精子—透明帶結合或穿透試驗或精子—去透明帶倉鼠卵子穿透試驗進行檢測。


5 治療原則


奶牛繁殖障礙綜合癥的治療,應根據病因,采取適當措施。目前,臨床上治療奶牛繁殖障礙綜合癥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5.1 生物療法


公牛對于母牛的生殖機能是一種天然刺激,對于與公牛不經常接觸的母牛,可起催情作用。


5.2 激素療法


促卵泡素(FSH)可治療卵巢靜止、多卵泡發育及卵泡交替發育。PMSG的作用類似促卵泡素,也可用于催情。對于卵泡囊腫,可用促黃體素(LH)、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孕酮治療。前列腺素F2α及其類似物對治療持久黃體具有特效,也可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炎。對排卵延遲的病牛,可用促黃體素和孕酮,效果良好。催產素可治療持久黃體和黃體囊腫。


5.3 激光療法


用氦氖激光治療奶牛疾病性不孕癥,效果較好。


5.4 子宮沖洗灌注法


用溫生理鹽水或其他防腐收斂溶液結合抗菌藥物或單純灌注抗菌藥物,可治療子宮陰道炎癥,并可促進發情。


5.5 針灸療法


可治療黃體囊腫、持久黃體、卵巢靜止、卵巢萎縮和子宮弛緩。


5.6 中藥療法


大溫經湯、養情湯、益母黑豆湯、復方淫陽湯、益母艾歸湯可治療卵巢疾病,完帶湯、子宮丸、益母雞冠湯等可治療子宮疾病。另外,復方仙陽湯可治療奶牛卵巢靜止和持久黃體性不孕癥。補中益氣湯加減可促進產后子宮復舊,清宮消炎混懸劑,用于防治子宮內膜炎。祛衣散可預防奶牛胎衣不下,祛衣靈可治療奶牛胎衣不下,保胎散預防牛流產等,壯陽散可治療公畜性欲低下、死精子、采精量少等癥。


5.7 手術療法


卵巢囊腫可采用擠破、穿刺和卵巢摘除等手術方法。


6 控制奶牛繁殖障礙的對策


6.1 使用全價配合飼料,確保奶牛日糧平衡,使用奶牛專用配合精飼料,定期對飼料營養成分化驗檢測,保證其質量。


6.2 推廣奶牛繁殖技術規范


使用標準化的凍精。種公牛凍精要求解凍后精子密度、活力、有效精子數量必須符合要求;重視母牛發情鑒定(觀察時間,檢查方法等);嚴格執行人工授精操作規范(輸精時間、部位、卵巢檢查、妊娠診斷等)。


6.3 加強干奶期、圍產期母牛的飼養管理


干奶期要合理投料,控制母牛膘情和體況,防止肥胖;圍產期注意維生素A、D、E和微量元素硒的補充,礦物質Ca、p比例,以減少胎衣滯留和子宮復舊延遲;加強產房的環境衛生和消毒,降低產后生殖器官的感染;改進盲目接生助產方法。對正常的經產母牛以自然分娩為主,對初產母牛的助產應待胎兒肢蹄露出產道時助產。盡量減少人員手臂或機械進入母牛產道造成創傷感染。


6.4 實施母牛產后重點監控


在產后15天內,重點監控子宮惡露變化(數量、顏色、異味、炎性分泌物等);在產后20~40天,主要監控母牛子宮復舊進程;產后40~60天,重點監測卵巢活動和產后首次發情出現時間。


6.5 提高奶牛不孕癥防治效果


應對母牛子宮分泌物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定期進行牛群主要血液生化指標的監測,有條件時可進行乳汁孕酮測定分析,定期進行奶牛酮病和隱性乳房炎的監測。


6.6 重視繁殖技術管理


建立繁殖記錄體系,制定主要繁殖技術指標和牛群繁殖動態監控程序表,改進奶牛的飼養管理技術措施,增強牛群的健康水平。

6.6.1繁殖管理
  繁殖管理是奶牛生產的關鍵環節,奶牛只有經配種、妊娠、產犢后才能產奶。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一年產一胎,即胎間距365天,減去60天干奶期,一胎的正常泌乳天數為305天。奶牛適宜的胎間距范圍為340—390天,適宜的泌乳期為280—330天,產后適宜的配妊時間為60—110天。胎間距過短,影響當胎產奶量,胎間距過長,影響終生產奶量。
  因此,搞好奶牛的繁殖管理對提高產奶量和經濟效益意義重大。
  6.6.2發情管理
  育成母牛的初情期一般為6—10月齡,平均8月齡,表明母牛具有繁殖的可能性,但不一定有繁殖能力。育成母牛的性成熟期是指生殖生理機能成熟的時期,一般為8—12月齡,平均10月齡,表明母牛具有繁殖能力,但不一定可以配種。育成母牛的體成熟期是指機體各部分的發育已經成熟,一般為16—20月齡,平均18月齡,表明母牛能夠配種。育成母牛的初情期、性成熟期、體成熟期受母牛的品種、飼養管理條件、營養狀況、環境氣溫等因素的影響而有差異。成母牛生產后第一次發情時間平均52天,30—90天占70%。奶牛產后第一次發情時間與產犢季節和母牛子宮健康狀況有關,冬春季比夏秋季產犢的母牛產后第一次發情晚8天,分別為56天和48天。初情期延長的育成母牛和產后第一次發情延遲的成年母牛要查明原因,檢查飼養管理情況及母牛的內生殖器官。
  發情鑒定:奶牛發情周期平均21天,18—25天占80%以上。母牛發情的主要表現:①性欲。接受其它母牛爬跨時站立不動,即所謂的站立發情表現,同時爬跨其他母牛。②性興奮。精神不安,不停走動,不時哞叫,食欲減退,產奶量下降。③生殖道排出粘液。外陰腫脹,陰道粘膜潮紅,從陰門流出條狀或線狀透明粘液。④直腸檢查卵巢上有成熟卵泡,陰道檢查子宮頸口潮紅、開張,流出透明粘液。
  發情鑒定的方法主要采取觀察法。有88%的發情母牛表現站立發情癥狀,在表現站立發情的母牛中,早晨出現爬跨的占60%,中午出現爬跨的占10%,傍晚出現爬跨的占79%;早、中、晚觀察一次的發情檢查率分別為53%、9%、26%。由此可見,發情觀察最好日觀察三次,以早晨觀察為主,其次是傍晚觀察,母牛開始發情主要在夜間。
  6.6.3配種管理
  育成母牛的初次配種應在體成熟初期,即16—18月齡,但要求體重達到成母牛體重的60%—65%,即360—390公斤。過早配種會影響母牛的生長發育及頭胎產奶量,過晚配種會影響受胎率,增加飼養成本。成母牛產后第一次配種時間以產后60—90天為宜,低產牛可適當提前,高產牛可適當推遲,但過早或過晚配種都可能影響受胎率。
   6.6.3.1輸精時間和次數
  適宜的輸精時間為發情開始后或排卵前12小時左右,一般掌握早晨發情傍晚輸精,中午發情夜間輸精,傍晚發情次日上午輸精。情期內輸精1—2次,以1次為宜,兩次間隔8—12小時。輸精一次與輸精兩次受胎率無差別。
  6.6.3.2輸精方法和部位
  人工授精一般采用直腸把握輸精法,輸精部位以子宮體或子宮角基部為宜。輸精到子宮角基部比子宮角深部受胎率略高,還可避免對子宮的損傷。
  6.6.3.3輸精前檢查
  主要檢查子宮狀況和精液品質。對子宮內膜炎母牛暫不輸精,抓緊治療。精子活力應達3.5以上,有效精子數不低于1000萬個。為保證凍精解凍后及輸精前的活力,應注意正確解凍及正確保存解凍后的精液。解凍凍精應在40℃水浴中快速解凍;顆粒凍精要選擇合適的解凍液。解凍后最好立即輸精,延期輸精應正確保存,顆粒凍精解凍后以7—15℃保存為好,細管凍精解凍后以0—4℃保存為好。
  6.6.4妊娠管理
  6.6.4.1妊娠診斷
  母牛配種后最好進行三次妊娠診斷,第一次在配種后60—90天采用直腸檢查法;第二次在配種后4—5個月采用直腸檢查法;第三次停奶前采用腹壁觸診法。有條件可在配種后30—60天采用超聲妊娠診斷法及配種后22—24天采集牛奶應用放射免疫或酶聯免疫進行早期妊娠診斷,主要目的是檢出未妊娠母牛。其它方法還有在配種后30—60天取子宮頸口粘液加堿煮沸法等。
  6.6.4.2奶牛的妊娠期及預產期推算方法
  黑白花奶牛的妊娠期平均280天左右,范圍255—305天。青年母牛的妊娠期比經產母牛短3天,懷母犢比懷公犢妊娠期短2天,懷雙胎比懷單胎短4天。
  奶牛預產期的推算方法是:“月減3,日加5”,即預產月份為配種月份減去3,如果配種月份小于或等于3,則先加12再減3;預產日期為配種日期加5,如果配種日期在月底,加5后預產日期就可能推到下月初。
  6.6.4.3奶牛的流產發生率、流產原因及流產類型
  奶牛人工授精的流產發生率為10%左右,胚胎移植的流產發生率為15%左右。流產的原因分傳染性流產和非傳染性流產兩大類,傳染性流產是傳染病的一種癥狀,大多數流產為非傳染性流產。非傳染性流產的原因有:營養性流產;損傷性流產;中毒性流產;藥物性流產;癥狀性流產。根據流產的月齡及胎兒的變化,流產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隱性流產。又稱早期胚胎死亡,發生在妊娠早期1—2月齡,占流產中的25%。
  (2)小產。即排出未經變化的死胎,發生在妊娠中后期。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流產,占流產中的49.8%。
  (3)干胎。胎兒死亡后滯留在子宮內,由于子宮頸口關閉,胎兒水分被吸收發生干尸化,死胎多發生在妊娠4—5個月,占流產中的24%。
  (4)胎兒浸溶。胎兒死亡后由于非腐敗菌侵入子宮,胎兒的軟組織被溶解流失,而骨骼滯留在子宮內,死胎月齡與干胎相近,占流產中的0.9%。
  (5)胎兒腐敗。胎兒死亡后由于腐敗菌侵入子宮,使胎兒發生腐敗分解,產生大量氣體使胎兒增大造成難產,是最危險的一種流產,臨床上極少見,占流產中的0.3%。
  6.6.5分娩管理
  6.6.5.1分娩前要注意觀察分娩預兆,做好接產準備
  乳房從分娩前10天開始增大,分娩前2天極度膨脹,皮膚發紅,乳頭飽滿;分娩前1周陰唇腫脹柔軟;分娩前1—2天子宮頸粘液軟化變稀呈線狀流出;骨盆韌帶從分娩前1周開始軟化,臨產前母牛精神不安,不斷徘徊,食欲減退,不時作排尿狀。
  6.6.5.2分娩時要注意接產
  母牛分娩時應盡可能讓其自然分娩,對頭胎牛、胎兒過大、倒生、過了產出期(3—4小時)后可適當給予助產。出現難產要請獸醫處置。難產分產力性難產,產道性難產和胎兒性難產三種。
  6.6.5.3分娩后要注意產后監護
  (1)產后3小時內注意觀察母牛產道有無損傷出血。
  (2)產后6小時內注意觀察母牛努責情況,若努責強烈要檢查子宮內是否還有胎兒。并注意子宮脫出癥兆。
  (3)產后12小時內注意觀察胎衣排出情況。
  (4)產后24小時內注意觀察惡露排出的數量和性狀,排出多量暗紅色惡露為正常。
  (5)產后3天內注意觀察生產癱瘓癥狀。
  (6)產后7天注意觀察惡露排盡程度。
  (7)產后15天注意觀察子宮分泌物是否正常。
  (8)產后30天左右通過直腸檢查子宮康復情況。
  (9)產后40—60天注意觀察產后第一次發情。

7 降低應激

奶牛是耐寒怕熱的動物,適宜溫度為0-21℃,最適溫度6-8℃,而夏季氣溫往往高達30℃甚至更高,對奶牛采食量、產奶、繁殖等性能產生嚴重影響,所以降低熱應激對奶牛的影響是夏季飼養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內容。


8提高奶牛受胎率的技術措施


8.1 采用優質凍精 精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奶牛的受胎率。引進凍精時,除要求所選公牛具有很高的tpi性能指數外,還應具備良好的繁殖性能。確定引進的凍精應在當時抽取一定比例的冷凍精液進行包括精子活力、密度、頂體完整率等指標在內的精液品質檢查。引進后凍精也應定期進行精液品質檢查,保證配種所用凍精的安全性和優質性。


8.2 輸精技術 直腸把握輸精是奶牛配種常用的方法,必須嚴格輸精操作技術規程,適時而準確地把一定量的精液輸到發情母牛子宮內的適當部位,避免生殖道損傷,是提高奶牛受胎率的根本保證。


8.3 適時配種 奶牛發情后0-6h內輸精,受胎率可達到最高,也可通過母牛以下表現判斷最佳輸精時間:母牛發情開始減弱即由不安轉向平靜;外陰腫脹開始消失,黏膜顏色由潮紅變成粉紅或帶有紫青色;黏膜由多到少,呈黏稠微渾濁狀,拇指和食指間蘸起的黏液可牽拉7-8次不斷;直腸檢查卵泡直徑在
1.5mm以上。



8.4 輸精部位 奶牛排卵以單側為主,單側排卵在90%以上,其中右側排卵明顯高于左側,右側排卵占54%,左側排卵約37%,兩側同時排卵約10%。為此輸精前應直腸檢查排卵部位,然后將鏡檢合格的精液輸送到子宮頸深部5-
8cm處偏排卵一側。實行兩次輸精,間隔8-12h輸第二次。


8.5 治療屢配不孕癥 治療不孕癥的方法很多,效果取決于對不孕癥種類的正確診斷。

異性雙胎雌性不育
主要指母牛所生的異性多胎犢牛中(雙犢、三個犢)的母犢,由于生殖器畸形,而喪失繁殖能力。異性雙胎的母犢牛90%以上不育。
[病因]
    1.牛在多胎的時候,一般到30天左右尿膜囊就愈合,而形成共同的尿膜絨毛,隨著尿膜絨毛的形成絨毛膜的血管也接連在一起,使每個胎兒的血液變成共同流動的狀態。胎兒的性別在同性的時候不發生問題,但在異性的時候雄性胎兒的某種物質流人雌性胎兒的體內,這種物質妨礙雌性胎兒的生殖器官分化發育而出現畸形。
    2.異性雙胎的母犢牛大約10%左右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這是由于在公犢和母犢之間的絨毛膜血管還未接連時,或者由于胎兒的發育階段相當快而能使血管吻合的緣故,所以能使母犢的生殖器官發育正常。
[癥狀]
    1.生后期間的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在外觀上與正常的母犢牛幾乎沒有區別。但一般有陰部稍小、陰毛較長,而且多數成房狀、陰蒂較大而明顯等特征,往往也有的牛外陰部難與正常母犢相區別。
    2.正常母犢牛大約在生后10~12個月出現發情癥狀,但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既使機體已經發育成熟也不出現發情癥狀。
    3.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生后經過1年以上,體形好像公牛,頭及角都變得粗大,嚎叫的聲音也像公牛,性情也粗暴,這是由于卵巢轉化為睪丸樣,而分泌雄性激素的緣故。
[診斷]
    1.外陰部的觀察:凡是外陰部表現上述特征的母犢牛,首先考慮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是不會錯的。
    2.陰道長度的測定:出生之后正常母犢牛的陰道長大約
15 cm,異性雙胎中的雌性不育的牛只有5~10cm,相當于正常牛的2/3,普通體溫計的長度大約是13cm,所以從陰門到陰道能把體溫計完全插入的時候,是正常母犢牛理想的深度。如果連1/3的長度都插不進去的時候,可以說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也有的異性雙胎中的雌性不育的牛的陰道長10cm以上的,所以這種鑒別方法不是完全正確的。
    3.直腸檢查:犢牛出生10個月后,通過直腸檢查,靠觸摸卵巢和子宮能夠診斷。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無論是卵巢還是子宮都只呈痕跡狀態,不發育,由于陰道也不發育,所以就連陰道鏡也插不到深部去。
    4.通過染色體和血型的檢查也能診斷。
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是指卵泡腫大的直徑在2.5cm以上(正常成熟卵泡大約在2.0 cm以下),卵巢處于連續十天不排卵的修止狀態。是奶牛繁殖疾病中發生最多的一種。

[病因]
    本病起因可能是排卵前或排卵時LH的釋放量不足;I臨床上應用雌激素治療奶牛產科疾病可誘發卵巢囊腫,經常食人雌激素含量較多的飼料(如紅三葉、碗豆青貯等)可導致本病的發生;據報道,促性腺激素釋放異常是引起本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據統計資料表明,慕雄狂或卵巢囊腫有遺傳性。

[癥狀]
    1.異常發情:卵巢囊腫的牛大部分長期不發情(不發情型),但有一部分牛從4~5天至7天內連續不斷地發情(慕雄狂型),慕雄狂牛表現頻繁、不規則、長時間持續發情,神情緊張、不安和頻頻吼叫,極少數牛性情兇猛,在任何時間都接受交配,偶爾也接受其他牛爬跨。絕大多數是頻繁地爬跨其他母牛而拒絕讓其他母牛爬跨。有的牛出現如同公牛樣的性進攻行為或攻擊人,舐或爬跨臨近發情或已經發情的母牛。這一同性性交行為是病情惡化的表現,特稱公牛化。
    2.陰部變化: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牛都表現整個外生殖器輕度水腫和弛緩,陰唇增大、松馳、水腫。慕雄狂牛還可能發生陰道脫出和陰道積氣。陰門排出的黏液數量增多,比發情的黏液還要黏稠。
    3.直腸檢查:通過直腸檢查能觸摸到一側或兩側卵巢有一個或數個直徑為2.5~6.
5cm的囊腫,呈圓柱形,壁薄容易破裂,十天后復診時仍不排卵,大的囊腫繼續存在。卵巢上無黃體,也無黃體組織,甚至無囊腫黃體存在。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臨床檢查,此病不難作出診斷。

[防治]
    在預防方面首先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分娩后不久的卵巢囊腫是容易治愈的,所以如果發現異常時就應盡早盡快治療。據日本有關資料報道,分娩后治療的天數與治愈率的關系是120天以內的93%,121—181天的76%,180天以上的48%。由此看來,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牛經常發生卵巢囊腫,所以在60天左右必須進行妊娠診斷,這樣就能早期發現卵巢囊腫。
    其次要注意飼料的合理搭配,對于過肥的卵巢囊腫牛要停止或者迅速減少給予糠粕類及精飼料的量。對于高產、瘦弱的牛要改換低蛋白的高熱量的精飼料(如大麥等)。
    在治療方面應采取如下方法。
    1.人工擠破囊腫:以前是發現此病時,才通過直腸擠破囊腫,但治愈率比較低,還可能并發炎癥、出血粘連。產后20~40天常發現直徑在4—
6cm的大卵泡囊腫,檢查過程中較易擠破,這時要擠破囊腫,擠破壁厚的黃體囊腫不宜過分用力。
    2.應用黃體生成素(LH):雖然此藥是傳統用藥,但實踐證明現在仍然是治療牛卵巢囊腫的良藥,應用LH肌肉注射100~200IU。
3.應用促性腺釋放素(GN—RH):現有國產制劑LRH—A、LRH—A3等,應用劑量:1次肌肉注射0.5~1mg,而歐洲所用劑量要大10~15倍(1.0—1.5mg)。這里必須強調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在飼料管理及預防上狠下功夫,否則難以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硫酸鎂治療牛子宮脫
1 方法
1.1 當母牛胎兒產出后(子宮內無胎兒),仍出現強烈努責等征候時或牛出現子宮部分脫出后,立即將子宮脫出部分送回,用25%硫酸鎂150ml配合5%葡萄糖進行靜脈注射。
1.2 對子宮已經脫出的患牛,按常規用普魯卡因或利多卡因10ml做薦椎或尾椎硬膜外麻醉后,用溫水或0.05%高錳酸鉀水沖洗干凈后整復。然后用8#鐵絲作成的形套,兜在患牛陰門上,四角拴繩固定在患牛頸部。繩子松緊要適當。待麻醉過后,如患牛再出現強烈努責,可將25%硫酸鎂150ml混在5%~10%葡萄糖500~1000ml內快速將藥液滴入全量的1/2,另1/2緩慢滴入。輸液后患牛不再出現努責,即可放松或解除套在陰門上的鐵絲套。
2 小結
2.1 奶牛發生子宮脫,多與維生素D、鈣、磷失調或不足及分娩對產道受到損傷刺激有關。牛分娩后應盡快將牛哄起,如牛不能站起時,應盡快給牛補糖補鈣,以防止母牛發生子宮脫或生產癱瘓,并能解除分娩后的疲勞和改善消化功能。
2.2 靜脈滴注硫酸鎂液治療奶牛子宮脫,其原理是鎂離子能阻止催產素與相應的受體結合,使子宮處于安靜弛緩狀態,降低其對不良刺激的敏感性。另外,鎂離子還能影響神經介質的釋放和傳遞,降低橫紋肌的收縮性,能使患牛全身肌組織放松,有利于子宮的安定和恢復。鎂離子還能使很多種激素發揮調節作用,有利于產后母牛的恢復。
中西藥治療母畜不孕三十五方
不孕癥一般指繁殖適齡母畜經過三個發情周期的時間仍不發情,或經過三個發情周期的配種仍不受孕以及超過了初配年齡而不發情的母畜疾病。造成不孕的原因,主要是營養不良,衰老或生殖器官疾病,但配種技術未過關也可造成。
卵巢機能減退及卵巢萎縮可選下方治療
1 肌注胎盤組織液,每天1次,連用1周,大家畜首次注射40毫升,豬、羊10毫升,以后每次增加5毫升。
2 苯甲酸求偶二醇溶液,牛馬6毫升,豬、羊2毫升,1次肌肉注射,3天后再注射1次。
3 垂體促性腺激素200~400單位肌注,隔2天1次,共用3次。
4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2000單位,注射用水10毫升。1次肌肉注射,3天1次,2~3次為一療程。
5 孕馬血清療法:取懷孕40~90天的母馬血液或血清,第1天20~30毫升,第2天20~40毫升,共用2次,皮下注射。
6 當歸注射液40毫升,20%的胎盤組織液30毫升,分別肌肉注射,1月1次,連用3~5次。
7 益母草500~800克,艾葉250~400克,當歸50~100克,煎水服,每天1劑,連用3~5劑。
8 雞血藤、山藥、熟地、陽起石各80克,黨參120克、當歸90克、益母草100克、白術60克、杜仲40克、紅花30克、煎水加紅糖250克灌服。
9 采用雌激素可引起發情,常不能同時排卵,但通過激發作用能引起相繼的正常發情排卵。可采用已烯雌酚2~3毫升,苯甲酸求偶二醇10~15毫升,肌肉注射,隔2~3日1次,連注2~3次。
10 在每日補喂青綠飼料10千克的同時,加喂當歸500克,益母草淫洋藿各1000克,用細沙布包裹煎半小時,加黑豆5~7.5千克,煮30分鐘,去掉藥渣,撈出黑豆晾干,每日喂500克
如屬持久黃體時,可用如下方法治療:
11 胎盤組織液對治療持久黃體有良好效果。大多數母牛經過一個療程之后,6天即可發情,其劑量為每次皮下注射20毫升,間隔5天1次,一個療程需注射4次。
12 前列腺素3~10毫克注入子宮或陰道內。1~3天內黃體可被溶解或消退。
13 肌肉注射已烯雌酚20~50毫克,隔日1次連續3次。
14 復方黃體酮8~12毫升肌肉注射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3000單位,加生理鹽水20毫升溶解后肌注,每天1次。
15 注射催產素,1次肌肉注射100單位,間隔2小時1次,連續4次。
16 益母草400克,丹參200克,當歸150克,水煎加紅糖250克為引,不孕母畜不發情的,不論何時,均可1周服1劑,連服3劑,發情后即可配種輸精。
17 羊紅膻全草2500克,研末開水沖調,1次灌服。連用5劑,停藥10天,無效者再選用5劑即效。
18 當歸35克、川芎25克、炮姜25克、黨參25克、黃芪35克、紅花10克、益母草35克、炙香附15克、吳芋15克、白術15克、陳皮35克、共研末,黃酒、紅糖各200克,開水沖調,待溫灌服。
19 金當歸、桃仁、丹皮、牛七各45克、紅花、澤蘭葉各30克,益母草90克、淫洋藿60克、丹參60克、水煎服。
因患卵泡囊腫造成不孕,可選用下方治療。
20 甲酸求偶二醇與黃體酮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每次用苯甲醛求偶二醇20毫升,加黃體酮100毫克,混合1次肌注,隔天1次,連注2~3次,每次劑量相同。
21 促黃體素400毫克,生理鹽水20毫升,肌肉注射。
22 碘化鉀3~9克,拌入精料內1次喂給,1月1次,連服7天。
23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具有促黃體生成激素的功能。靜脈注射量為2500~5000單位,肌肉注射1000~2000單位。
24 口服碘化鉀,配合肌肉注射胎盤組織液。即用碘化鉀每日5~7克,拌料服,連喂15~20天,同時用20%胎盤組織液20毫升,1天1次肌肉注射,連用5~7天。
25 檳榔、吳茱萸、木瓜各70克、陳皮、白術、桔梗各60克、紫蘇40克、生姜80克、甘草30克、水煎、每天早、晚一劑,連用2~3天。
26 桂枚、丹皮、當歸、青皮、香附、生牡蠣各40~80克,芍藥、茯苓、丹參各35~70克,桃仁、川芎各30~60克,水煎服,每天早、晚各1劑,4劑后改服當歸、山藥、菟絲子、肉蓯蓉、旱蓮草、何首烏各40~80克,熟地、女貞子各35~70克,連用3劑即效。
27 當歸60克、益母草30~60克,木香20~40克,三棱25~45克、莪術20~40克、桃仁15~25克、碘化鉀4~8克、淫洋藿30~60克、青皮25~45克、共研末,開水沖調待溫后灌服,每日1劑,連服7~10劑。
28 肌肉或皮下注射黃體酮,每日200~500毫克,連續注射10~17天。
產后不發情和其它原因不明者可采取下列方法治療:
29 豬卵巢可治牛、羊不發情。閹割小母豬時,取下卵巢后保持其干凈,不用水洗,趁新鮮放在瓦片上烘干碾末,以白酒加溫水調勻灌服。母牛服卵巢14~20個,白酒50~100毫升;母羊用卵巢8~14個,白酒10~20毫升,一般灌1次即可見效。最多2~3次即可。
30 三合激素注射液,牛每頭5毫升,豬、羊每頭1~2毫升,1次肌肉注射。注射后均在3~5天發情,但需下一情期配種才可受孕。
31 取0.1%鹽酸腎上腺素和20%的硝酸毛果云香堿按等量混合。當母豬到繁殖年齡不發育,或產后長期不發情時。可在耳后皮下注射混合液4~6毫升,隔日1次,3次為1療程。
32 母牛瘦弱不發情,可取仙茅(獨腳絲茅)250克,蒿子草(拖把草)200克,混合煎水內服,日服1劑,連服2劑,也可取韭菜、大蒜籽各500克,煮熟喂牛。
33 酒炒杜仲、酒炒白芍、菟絲子、熟地、炒白術、當歸各10~30克、黨參30~60克、茯苓10~30克、川芎、炙甘草各10~20克、川椒0.5~1.5克、鹿霜0.5~2克、共為末,開水沖服,每日1劑,連服5~7劑。
34 黨參30~50克,白術10~30克、杜仲15~40克、茯苓10~30克、黃芪25~30克、芡實10~30克、巴戟10~30克、補骨脂10~30克、歸尾15~50克、甘草10~15克、淮山15~40克、蓮子15~40克、茴香15~40克、共煎服。此方適宜于營養不良性不孕。
35 香附、蒼術、神曲、茯苓、陳皮各15~30克、制半夏、川芎(酒炒)各10~20克,研末,開水沖加酒50~120毫升,灌服。此方適宜于體肥不孕。
治療牛子宮內膜炎陰道炎新法
一、藥物和器械。0.1%高錳酸鉀液2000毫升、紅霉素軟膏2支,吊桶灌腸器。
二、操作要領。用吊桶接灌腸器,將高錳酸鉀液輸入陰道(陰道炎)或子宮(子宮內膜炎)、停留5—10分鐘導出,有的牛能自行排出。然后將紅霉素軟膏,用手送入陰道(陰道炎)或子宮頸口(子宮內膜炎),用手擠出軟膏,隔日一次,一般連治3次即可。
三、注意事項。沖洗或送入紅霉素軟膏時,如遇牛努責,可用手按壓牛的腰部。操作要輕微、細致、不可粗暴,并防止注入尿道中。接受治療后,有時牛弓背、努責,屬正常現象,經10—30分鐘此現象即可消失。
胎衣停滯
母牛從胎兒娩出后,一般經4~8 h可自行排出胎衣。如經12~24 h以上胎衣還未能全部排出的,稱為胎衣停滯。
[病因]
    1.產后子宮收縮乏力:正常母牛分娩后,由于子宮肌具有較強的收縮力,是促使排出胎衣的主要動力,然而,若子宮收縮乏力、弛緩則子宮肌的收縮力減弱或停止,導致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部分或完全不能分離而發生停滯;
    2.胎盤充血:如胎兒胎盤絨毛或母體胎盤充血;
    3.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愈著: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胎膜和子宮內膜感染,而引起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發炎所致,或者只是由于母體子宮發炎所引起的,主要常見于布氏桿菌病的母牛;
    4.妊娠期延長:妊娠期延長,胎盤結締組織增生,也可阻止胎盤分離;
    5.運動不足或某種營養素(維生素A、微量元素硒)不足也是一個原因。
[癥狀]
    1.病牛停滯的程度有各種各樣,有的胎衣大部分從陰門下垂,有的大部分在子宮內,只有一小部分下垂于陰門之外。
    2.在夏季胎衣停滯第二天后,胎衣開始腐敗放出特有的難聞氣味。
    3.由于牛的個體差異,有的出現發燒、食欲減退、乳量減少等癥狀,也有的牛完全沒有全身癥狀。
    4.在極少數胎衣停滯的母牛,胎衣腐敗,惡露排出不暢滯留在子宮內。由于組織腐敗分解與細菌的感染并產生大量的毒素,毒素被吸收,引起自體中毒,出現全身癥狀。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明顯廢絕,泌乳減少或停止,甚至可轉化為膿毒敗血癥。
[診斷]
    根據母牛產出胎兒后,如經12h以上胎衣未能全部排出者,即可確診。
[防治]
    1.手術剝離:手術剝離為首選療法,手術剝離應根據季節、氣溫及患牛全身情況,在產后18~24 h進行。過早、過晚剝離對患牛都不利,過早剝離是一種硬性剝離,與手術剝離條件不符,會遭到強烈的努責,導致剝離困難或出血過多;過晚則由于胎衣腐敗分解,胎兒胎盤的絨毛因腐爛而斷離在母體胎盤小竇中,甚至個別胎兒胎盤容易殘留附著在母體胎盤上,可繼發子宮內膜炎。也可能因子宮頸口已收縮,手臂無法伸人子宮,而貽誤剝離時機。
    2.子宮投藥法:不用手術摘除,直接向子宮內塞人抗生素,這種方法平均5天左右就可自然排出胎衣。在排出的同時要再一次向子宮內塞人抗生素,由于這種方法對今后受胎有益處,所以近來采用這種方法的逐漸增多。
    3.鈣制劑療法:對于習慣性經常發生胎衣停滯的經產牛及高產母牛,在其產犢后,應該立刻給予靜脈注射鈣制劑(5%氯化鈣注射液150~200ml或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400—600ml),鈣制劑可以增強子宮收縮,促進胎衣排出。
    4.激素療法:一般常用的都是促使子宮頸口開張和收縮的激素。每日注射雌激素1次,連用2~3天。
    5.對出現發燒或食欲減退的牛,還要給予全身性抗生素類藥物。
無論哪種治療方法,對胎衣停滯的牛,在分娩后1個月左右,都要檢查1次子宮恢復的狀態,以便根據臨床癥狀進一步的對癥治療。   
臀部穿刺治療奶牛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是引起奶牛不孕的主要疾病之一,淘汰率很高。應用激素治療難孕牛或超排牛也經常繼發該病。
  擠壓法對薄壁囊腫有效又無副作用,但大多數病例囊壁很厚,強力壓破后常使卵巢及其周圍發炎與粘連,引起不孕。陰道穿刺法由于感染也難以避免術后繼發上述疾病。采用臀部穿刺法如注意無菌操作,十分安全可靠,不繼發上述疾病,對多囊腫可多次反復進行穿刺直至康復。
  一、穿刺方法
  1.選擇部位:選取臀中部肌肉注射部位,直腸入手后向該處按壓即可感到皮膚出現波動,另一手在該處觸診即可找到皮膚進入,骨盆腔最薄的地方為進針部位。找到卵巢向該處牽引可到達該處即可確定,剪毛。大部分病牛子宮下垂肥厚,韌帶松弛,囊腫卵巢甚至可牽引到對側進行穿刺,因而按個人直檢操作習慣選擇在左或右側進針,均可達到目的。個別病期短病牛牽引困難時,只好在患側臀部進針。
  2.消毒:剪毛局部洗凈后涂5%碘酊消毒,酒精棉脫碘。針頭煮沸滅菌。針頭選用鹽水放氣針(18厘米長,16號),將針尖磨銳才能快速穿透皮膚。為防止組織塊阻塞,針頭配以針芯。
  3.穿刺:對準穿刺點快速刺透皮膚進針3—4厘米,直腸入手檢查局部,另一手持針頭向盆腔推進,當達到腹膜時病牛有疼痛感覺,觸摸進針處即可摸到針尖,推進針頭使針尖進入盆腔1厘米深。將囊腫卵巢夾于兩指間,再次檢查波動中心部牽引到針尖處,兩手配合刺入囊中,液體即噴射而出,稍用力壓迫囊腫使液體全部流出,卵巢體積明顯縮小。
 二、術后觀察
  穿刺后有下述幾種轉歸:
  1.囊腫穿刺后同側或對側卵巢有新卵泡生長,出現發情及時輸精。

  2.囊腫穿刺后原位置上形成黃體,進入正常性周期,20天左右黃體消退有新卵泡成熟進行輸精。但往往這種黃體到時候不消散變成持久黃體,不發情,可子宮內注入新型畜用前列腺素(1C180996),24小時后黃體消失新卵泡成長,經72—96小時排卵,及時檢查卵泡適時輸精。
  3.囊腫穿刺后同側卵巢又出現新的囊腫,特別是原來囊腫壁厚的病例經常出現,經過3天以上不破裂,可靜脈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同時輸精,如排卵可以受孕。如無變化應及時穿刺,隨后按1、2種情況處理。

新法治療牛子宮脫落

  治療:讓牛站立,但站起又趴下,于是用長木棍將牛抬起來后,將木棍一端放在磚墻上,另一端用人繼續抬著,將尾巴拉向一旁,洗滌后在子宮下面鋪以塑料布,然后仔細清除子宮粘膜上粘附的泥土、糞便、草屑和其它污物,清洗之后再用溫和收斂性藥液3%明礬和刺激子宮收縮的淡花椒水浸泡,并涂以碘甘油。然后由助手用大塊白布將脫出的子宮兜至和陰門一樣高,術者消毒手臂并涂油后,首先檢查脫出的子宮是否扭轉,扭轉往往發生在陰門內,如不加矯正,是無法將突出部分送回骨盆腔的。在脫出子宮粘膜上涂以甘油,但需襯以消毒紗布,以免手滑,整復可以從脫出的子宮角尖端或其基部開始,也可先整復大角或先整復小角,整復的順序沒什么關系。從子宮角尖端整復的方法是將手握成拳頭,頂住子宮角尖端的中央凹陷趁牛不努責時,小心地用力向前推進,將一個子宮角推入陰門后,以壓迫幫助將已進入陰門的部分壓住,使其不至在拳頭抽出或牛努責時重新脫出,這樣由后向前慢慢推進,即可將整個脫出的子宮送回骨盆腔內,在換手時同樣需由助手將已進入陰門的部分壓住,使其不至于重新脫出。該牛整復后,劇烈努責兩次使子宮重復脫出,第二次脫出時整復后往子宮內注入1%的高錳酸鉀1000ml,并在陰門上縫了4針。由于牛強烈努責,子宮第三次脫出,只見陰門內鼓起大包,并在縫合的間隙內看到胎盤。
  此時的牛已很難治愈,于是采用新法治療。將消毒過的汽水瓶纏上紗布,將縫合的陰門拆開兩針,將子宮推入骨盆腔內,然后將汽水瓶送入骨盆腔橫臥在骨盆上,2小時內母牛努責次數多且急,但子宮未脫,3小時后母牛努責的次數減少且弱,4小時后將瓶子拿出,20分鐘未見子宮脫出,繼之為鞏固療效又將汽水瓶送入骨盆腔內,4小時后取出,結果子宮未脫出。
  為防止感染和治療子宮的炎癥,給牛注射400萬IU青霉素(8000IU/kg體重),每8小時注射一次,連續注射三天,體溫未見升高,食欲恢復正常,現已康復。

8.6 新技術的應用

現代繁殖技術主要包括周期發情、超數排卵、胚胎移植、胚胎分割、體外受精、性別控制、核移植等技術,在此就胚胎移植、性別控制、早孕診斷技術作一簡述。

8.6.1 胚胎移植技術
胚胎移植已是相對成熟的技術,在奶牛生產中合理應用不僅可以提高產奶量,而且可以加快育種進程,提高牛群遺傳性能,可使高產奶牛的繁殖速度提高3-6倍。胚移分凍胚和鮮胚移植兩種途徑,凍胚移植是引進購買冷凍胚胎,借助胚移器械,在發情第7d通過直腸輸精方法把解凍的胚胎移植到受體母牛子宮內;鮮胚移植是通過同期發情、超數排卵處理、收集鑒定胚胎,將可用胚胎移植給經同期發情處理的受體母牛。胚胎移植效果取決于供體、胚胎和受體的質量,目前凍胚移植妊娠率50%,鮮胚移植妊娠率60%。

8.6.2 性別控制

奶牛自然繁殖產母犢率一般為48%,采用性別控制使奶牛多生奶用母牛,對提高牛的繁殖率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牛的性別控制包括胚胎性別鑒定和精子分型兩種途徑。胚胎性別鑒定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對胚胎進行組織學檢查,對樣本細胞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主要是pcr技術)進行dna分析,通過y染色體或pcr擴增產物進行判斷。精子分裂目前多采用電泳法、沉淀法、離心法、免疫法、流式細胞儀分離法等物理方法,對x和y精子進行分離,再生產凍精或直接配種,也有采用化學藥品處理生殖道,改變其酸堿性環境,使適合酸性(x精子)或適合堿性(y精子)精子的活力更強,來實現性別控制,目前性別控制成功率一般在60%-70%。

8.6.3 早期妊娠診斷
奶牛的早期妊娠診斷是養牛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早妊診斷主要有人工觀察法、直腸檢查法、超聲波儀器檢查法、測定血液或乳汁中孕酮含量或采用試劑盒檢測等方法,不同方法判斷準確性各不同,但多數方法都在85%-90%以上。 ,

9營養對繁殖性能的影響
全面合理的營養素投入是奶牛繁殖高效率的基礎,繁殖高效率是保證奶牛終生產奶量和經濟效益的關鍵。
9.1能量對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
9.1.1 產前能量過剩:主指干奶前2—3月(泌乳末期),此期能量轉化為體膘效率高達70%(干奶期為50%),如在此期供給奶牛的能量過多,膘情過好(高于4分),極易造成產前奶牛肥胖綜合癥(脂肪肝、采食量下降),產后極易發生一系列代謝紊亂癥(采食量下降和難產、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宮炎及酮病均會升高),進而影響奶牛繁殖效率,應在泌乳末期控制好膘情(3.5分),高者應減喂全株玉米青貯和精料,多喂干草。
9.1.2 產前能量不足:主指泌乳末期和干奶期,供給奶牛的能量不足,使奶牛膘情太差(低于3分),這易發生產后胎衣不下、惡露滯留及子宮炎增多(無力排出),卵泡發育遲緩,降低受胎率。應適當增加精料和全株玉米青貯的喂量,提高日糧營養濃度(每公斤日糧干物質中含2—2.15NND)。
9.1.3 產后能量過剩:這主指遺傳潛力不佳、產奶量不高的牛只,易發生產后肥胖癥,卵細胞質量下降,胚胎發育能力減弱,易發生卵泡囊腫,發情異常,受胎率下降。
9.1.4 產后能量不足(負平衡):此期為泌乳高峰期,極易造成能量負平衡,使發情延遲,卵泡發育遲緩,靜止發情增多。產后應提高日糧營養濃度(每公斤日糧干物質中應含2.4—2.5NND),增喂一些高能量飼料(全棉籽、膨化大豆、魚粉及脂肪等),會提高一次配種和總受胎率。若新產牛添加適量脂肪能緩解能量負平衡、降低胰島素促進卵泡發育、刺激孕酮合成、促進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及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進而使排卵數增多,優勢卵泡體積增大,最終提高受胎率。
9.2、蛋白質對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
   9.2.1 蛋白質不足:主指產前低蛋白會提高胎衣不下率(據美國資料報道:干奶期飼喂含8%粗蛋白的日糧,胎衣不下率可高達50%,而把日糧粗蛋白提高到15%,則胎衣不下率降為20%),頭胎牛圍產前期理想日糧每公斤干物質中CP應達14—15%,成乳牛12—14%;產后低蛋白,可使卵泡發育遲緩,發情異常,受胎率極低。產后日糧粗蛋白應達16—17%。
   9.2.2 蛋白質過剩:主指產后飼喂蛋白質含量如果超過泌乳需要量,造成氮不平衡,就易對繁殖性能造成不利影響,降低受胎率。其一是因在過高蛋白水平下,奶牛為了代謝排出過量的N ,必須消耗過多的能量,更易造成能量負平衡,進而造成排卵遲緩和受胎率下降;二是飼喂高蛋白日糧會降低子宮內PH值,增加血液中尿素濃度和改變子宮內液體的組成,過高血液尿素濃度對精子、卵子及胚胎產生毒害作用,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降低孕酮濃度,另高濃度的氮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最終使受胎率下降,產后泌乳高峰期日糧干物質中粗蛋白質一般不應長期超過17%。
9.3鈣磷對繁殖性能的影響
   9.3.1 產前15—20天:此期應一是采用低鈣日糧,造成鈣的負平衡;二是采用在日糧中添加陰離子鹽,不喂緩沖劑,以酸化日糧,降低血液PH值(可檢測尿液PH值以6.2—6.8為宜),刺激甲狀旁腺素在產前釋放,提高鈣磷的吸收率,減少產后產乳熱的發生,使胎衣不下率、惡露滯留率及子宮炎發病率下降,增加奶牛采食量,為產后奶牛健康、高產、穩產及正常的生殖性能打下基礎。
   9.3.2 產后至泌乳高峰期:此期應及時提高日糧鈣磷水平,以滿足奶牛泌乳、生長及繁殖的需要,鈣應占日糧干物質0.8—1%,磷為0.5—0.6%。若鈣磷不足,會出現異常發情,降低受胎率。
9.4維生素對繁殖性能的影響
   9.4.1 維生素A:VA是動物正常的生長發育(包括胎兒生長)、精子發生、卵泡發育以及上皮組織的生長都需要的。若缺乏VA,對繁殖的影響主為流產、胎衣不下、子宮炎及犢牛發病率的升高。
   9.4.2維生素E:VE是一系列叫做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脂溶性化合物總稱,細胞抗氧化劑。若缺乏VE則易造成胎衣不下、子宮炎及卵泡發育受阻,受胎率下降。
9.5微量元素對繁殖性能的影響
   9.5.1 銅:主是許多酶的組成成分,直接參與繁殖機能,保護細胞免受氧代謝的毒害作用。缺乏銅則易造成牛只發情期抑郁的生理障礙,異常發情。
   9.5.2 鋅:主是許多金屬酶的組成成分,調節甲狀腺素的受體及免疫功能,缺乏會改變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影響黃體的功能。
9.5.3 錳:主是許多酶的組成成分,維護正常的繁殖機能,參與維生素的合成。缺乏則能抑制繁殖能力,流產、新生犢牛畸形、發育遲緩及隱性發情升高,受胎率下降。
   9. 5.4 碘:主是合成調節能量代謝的甲狀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氮酸所必須的物質,促進維生素 A的合成。缺乏易造成胎兒發育受阻及死亡,胎衣不下升高,繁殖力下降。
   9.5.5 硒:是細胞抗氧化系統中一個重要組成成分,維護正常的繁殖機能。缺乏則胎衣不下、子宮炎及卵巢囊腫升高,繁殖力下降。
總之,給奶牛一個全面合理的營養素對維護正常的繁殖性能十分重要,當然搞好奶牛繁殖工作是一系統工程,除營養外還有管理、技術及遺傳是缺一不可的。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7-6-12 00:05:11 | 只看該作者
好文共賞,支持樓主!!
板凳
發表于 2007-6-13 09:04:52 | 只看該作者
很好的文章呀!
  也是個不錯的學習的材料呀!
地毯
發表于 2007-11-9 10:43:21 | 只看該作者
樓主的文章中有一些指導意義很強的東西,值得推廣應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5 01:3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