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4][font=宋體] 飼料產業作為中國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現代農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截止[/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5[/font][font=宋體]年,我國飼料總產量達[/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7[/font][font=宋體]億噸,占世界總量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1/8[/font][font=宋體],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飼料工業產值達[/font][font=Times New Roman]2 742[/font][font=宋體]億元,在我國統計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40[/font][font=宋體]個工業門類中排名第[/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宋體]位左右。中國飼料產業是我國畜牧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和戰略保障,是促進糧食高效轉化增值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的中軸產業。[/font][/size]
[size=4][font=宋體] 然而,中國是一個飼料大國但還不是一個飼料強國。中國的飼料產業還面臨著很多問題。首先是產業基礎比較薄弱。中國是典型的千家萬戶分散養殖,而且飼料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管理粗放,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產業集中度不高,造成中國典型的“檸檬市場”現象;其次,飼料安全問題仍然突出。重大動物疫情還有暴發的可能,瘦肉精等違禁藥品導致嚴重公共衛生事件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這些不確定性因素都隨時可能對整個畜牧飼料業造成嚴重的危害和影響;第三,行情不穩,風險增大。玉米、豆粕等大宗飼料原料資源短缺,工業用糧與飼料爭糧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動物疫病和食品價格等原因,導致飼料行業行情不穩、風險加大。第四,管理機構不夠健全,法規也不夠完善。目前,全國[/font][font=Times New Roman]2/3[/font][font=宋體]的縣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即使有飼料管理機構的,絕大多數也只有[/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體]~[/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體]名兼職管理人員,飼料質量監管缺乏必要的經費保障,飼料產品屬地管理責任沒有完全得到落實。隨著飼料業的快速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和出口貿易不斷增加,現行的飼料管理法規在管理實踐中的局限性日漸明顯,制度不夠健全、監管仍有漏洞、懲處乏力等。[/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
[size=4][font=宋體] 中國飼料產業正在由傳統飼料業向現代飼料業轉化,“十一五”時期我國飼料業面臨著發展的歷史機遇和有利條件。首先,飼料產品市場廣闊。我國畜牧業正處在以散養為主導的傳統生產方式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現代化生產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已經占到農業總產值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50%[/font][font=宋體]以上,歐洲和北美一些國家達到了[/font][font=Times New Roman]60%[/font][font=宋體]~[/font][font=Times New Roman]70%[/font][font=宋體],而我國只有[/font][font=Times New Roman]34%[/font][font=宋體],發展空間巨大。畜牧養殖業的發展促使飼料行業飛速發展。其次,飼料原料供應還有增加的潛力。當前我國只有約[/font][font=Times New Roman]1/4[/font][font=宋體]的飼料谷物直接用于飼料加工,其他[/font][font=Times New Roman]3/4[/font][font=宋體]的飼料谷物由養殖場自行加工或農戶直接飼喂,表明我國飼料業的發展潛力巨大。隨著三元種植結構的不斷推進,專用飼料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加,飼料糧生產的土地利用效率將顯著提高,在耕地數量不變的情況下飼料糧產量還可望大幅提高。第三,秸稈等非常規飼料資源豐富。[/font][/size][size=4][font=宋體]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秸稈生產大國,每年可生產秸稈[/font][font=Times New Roman]6[/font][font=宋體]億多噸,綜合利用[/font][font=Times New Roman]4[/font][font=宋體]億噸,還有[/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體]億噸左右未被利用,已經利用的也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如通過秸稈青貯、氨化、機械加工和發展全混合日糧等技術,將這[/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體]億噸秸稈充分利用,生產草食動物飼料,可節約飼料用糧[/font][font=Times New Roman]6 000[/font][font=宋體]萬噸。此外,我國棉菜籽餅、動物屠宰下腳料等飼料資源都有巨大的開發潛力。[/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
[size=4][font=宋體] 中國飼料產業問題很多,發展潛力巨大,對于中國飼料經濟和管理的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由于行業性強、情況復雜、數據不足等原因,中國農業經濟學界很少有人專門開展飼料經濟和管理的研究。我院青年學者張利庠博士從[/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97[/font][font=宋體]年開始致力于中國飼料產業的研究,至今已經整整十年了。最近,他的《中國飼料經濟與管理研究》和《大贏家——中國飼料行業十大名牌企業案例研究》姊妹篇即將正式出版了,要我作序,[/font][/size][font=宋體][size=4]總攬全書,我認為這項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幾個特點:[/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
[size=4][font=宋體] 第一、內容豐富,體系完整,填補了中國飼料經濟與管理研究領域的空白。張博士從中國飼料產業的基本概念界定開始,依靠最新的數據資料和他深入調研收集的第一手資料,用現代產業組織、產業經濟的理論和工具,系統、深入地分析了中國飼料產業的市場需求、細分市場、區域競爭力、產業集中度、飼料安全、產業鏈整合等關鍵問題;并且從大量的案例研究出發,分析了環境混沌與企業資源連動優化是飼料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提出了飼料企業的精確營銷、主動人力資源管理、[/font][font=Times New Roman]GEIF[/font][font=宋體]戰略模型、四大經營策略等經營新觀點,并在一些優秀的飼料企業運用得到了實踐檢驗。從中國飼料經濟與飼料企業管理兩方面完美結合的角度,這兩本書的出版應該是填補了該領域研究的空白。[/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
[size=4][font=宋體] 第二,研究的基礎扎實,數據全面,資料翔實,第一手資料具有說服力。張博士參與創辦了中國飼料經濟委員會并擔任副理事長,與全國飼料辦和中國飼料協會有著非常好的合作關系,能夠率先系統全面地得到官方統計數據,而且還親自主持了中國飼料行業的大型調研活動——千百十調研工程,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每年出版一本《中國飼料產業發展報告》,[/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體]使得整個研究具有良好的數據和信息支撐。[/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
[size=4][font=宋體] 第三,研究方法規范科學。對于中國飼料經濟的研究主要運用了產業組織理論、計量經濟分析方法;對于中國飼料企業管理的研究主要運用了實證分析和案例分析法。值得一提的是,張博士運用了大量案例研究,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與基于大樣本數據的實證研究相比,案例研究具有獲得資料豐富、詳細和信息深入的優點,特別適合于對現實而又具體的問題進行全面考察。因此,案例研究在產業經濟理論研究和企業研究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通過案例研究可以對企業管理現象和問題進行描述、解釋以及更深入地探索,不僅可以為新經濟理論的形成提供基礎,同時還有助于我們深入地認識與求證一般性理論在特定情境下的應用范圍。案例研究在學術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宋體]世紀[/font][font=Times New Roman]70[/font][font=宋體]年代末一批日、美管理學者包括威廉[/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體]大內、武澤信一、懷特希爾[/font][font=Times New Roman]A.M[/font][font=宋體]等人,深業入日本企業開展企業案例研究,產生了一批[/font][font=Times New Roman]Z[/font][font=宋體]理論為代表的日美企業比較研究的成果;[/font][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font=宋體]年代初美國學者[/font][font=Times New Roman](Ouchi W.[/font][font=宋體])、[/font][font=Times New Roman]Peter T.J.[/font][font=宋體]和[/font][font=Times New Roman]Waterman R.H.[/font][font=宋體]研究了多個企業的典型案例,并進行跨案例分析([/font][font=Times New Roman]cross-case analysis[/font][font=宋體]),總結出美國本土[/font][font=Times New Roman]43[/font][font=宋體]家優秀企業的管理精華,提出適合美國企業學習的經驗及企業精神“追求卓越”。[/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
[size=4][font=宋體] 第四,觀點的創新性。通過研究,作者認為中國飼料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就是以飼料行業龍頭企業為主體將整個畜牧產業鏈整合起來從而提高養殖的組織規模和科技水平,形成從養殖場到餐桌的完整的畜牧業經濟體系。作者還首次界定了飼料經濟的概念和體系,系統分析了飼料產業的需求與供給狀況、產業集中度、產業細分和飼料安全等關鍵問題,提出了健康養殖園區、飼料產業鏈建設、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飼料安全工程、大企業戰略、大聯盟戰略等實用的政策建議。在飼料企業管理研究方面,作者分析了環境混沌與企業資源連動優化是農牧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提出了飼料企業的精確營銷、主動人力資源管理、[/font][font=Times New Roman]GEIF[/font][font=宋體]戰略模型、四大經營策略等經營新觀點,并在一些優秀的飼料企業運用得到了實踐檢驗。盡管有些觀點有待進一步探討,但畢竟代表了作者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
[size=4][font=宋體] 總之,這是一本具有相當學術價值的著作,也是一本對中國飼料行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和應用價值的著作,值得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一讀。[/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
[size=4][font=宋體] 當然,本研究屬于開創性的工作,很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如果能從一個產業上升到普遍的理論,就能獲得更多的指導意義。張利庠同志是我院一位很有前途的青年教師,去年剛剛獲得了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稱號,也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我希望他能在未來的學術研究中繼續努力、勇攀高峰,取得更大的成就。[/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
[size=4][font=宋體]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font][/size]
[font=宋體][size=4]中國人民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size][/font]
[[i] 本帖最后由 了了 于 2007-6-7 21:37 編輯 [/i]]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