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93%][tr][td][align=center]飼料企業發展趨勢分析探討[/align][/td][/tr][tr][td][table=95%][tr][td=1,1,38%]文章來源: 《飼料工業》[/td][td=1,1,14%]作者: 李 冰[/td][td=1,1,30%][/td][td=1,1,18%][/td][/tr][/table][/td][/tr][tr][td][/td][/tr][tr][td] 我國飼料工業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蓬勃興起。盡管起步晚,但發展較快,平均每年以25%的高速度發展。經過短短20多年的艱苦創業,飼料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數十年才走完的歷程,已成為我國工業體系中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躍居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飼料工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而且飼料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在糧食產量低速增長條件下畜牧業、養殖業的高速增長。
然而,中國飼料業經過十幾年的快速增長期之后,目前已進入了平臺發展期,出現了技術產品同質化、競爭加劇、行業平均利潤下降、投資風險加大、產品升級的壓力加大、市場增長速度減緩等一系列不良現象。另外,與歐美發達國家的同行業相比,我國在生產規模、資金運作等方面都與其存在較大的差異,加上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較低,市場競爭力弱,虧損面積大等問題,目前的行業處境十分艱難。面對這樣的迫切形勢,加強飼料企業的發展、使其擺脫困境,是當前飼料行業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具體實踐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b]1 以創新謀發展,爭取更大利潤。[/b]
所謂創新,也叫創造,是指個體根據一定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的條件,產生出新穎、有價值的成果的認知和行為活動。在管理理論中,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輸入到企業中的帶有氧氣的新鮮血液。江澤民同志曾指出:“現在我們更應十分重視創新,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建立國家的創新體系,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把科技進步和創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縱觀當代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處于主動、立于不敗之地。為了持續保證飼料企業鮮活的競爭力,企業在創新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內容。
1.1 堅持科技創新
1.1.1 創立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
目前,許多大中型企業都選擇了投資創立自己的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的道路。這要求企業必須在研究氛圍、實驗設備和研究人才等方面下功夫。這樣,企業可以根據發展的需要及時解決技術問題或開發出適應當前市場的新產品,以滿足顧客需要。但應注意到:進行技術投資的企業往往不能滿足其競爭發展的需要,而且成本昂貴,尤其在飼料行業進入到微利時代,單個企業在科技上的產出在短期內難以及時得到回報,從而延長了資金周轉的時間,使資金利用率大幅度降低。
1.1.2 走企研結合道路建立虛擬的技術研發中心
即企業領導者把技術的研究發展問題委托給專業科研機構,采取定單委托或合作開發技術的方式。有的企業甚至把提升整個企業的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監督、客戶技術指導與服務都委托給專業機構操作。有的企業采取設立科技創新基金(研發投入)的辦法,每年都有科技投人計劃,把這筆基金用于和科研院所搞合作,建立起虛擬的技術研發中心,并有企業的技術研發中心管理。事實證明這是一條比較成功的道路,也將是今后企業獲取科技競爭實力的有效方法和發展趨勢。
1.1.3 加盟企業聯合研發中心
鑒于國家對飼料行業的科研經費投入日益減少,而且主要集中到一些高新技術的研究,許多共性技術,尤其是一些基礎數據和基礎研究工作已經沒有多少機構來研究,這已經開始制約飼料企業,如某些共性的新型添加劑和新興飼料原料成分的更新。而這些基礎數據和基礎工作不具有保密性,如果幾家企業聯合開發,則可以即省錢又能提升企業的科技水平,因此由科研機構牽頭,多個企業聯合投入建立企業聯合研發中心開始在行業中流行起來。
1.2 堅持管理創新
1.2.1 制度創新
企業的制度創新可以改變人的行為風格、價值觀念、熟練程度,同時也能改變管理人員的認識方式。在飼料企業中,制度創新包括創建行業協會和進行飼料企業本身的制度創新。其中,行業協會應從管理者的身份中解脫出來,充當消費者的保護神和企業的監督者、指導者,既要為飼料企業提供更為寬松的競爭環境,又要把握好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使行業發展處于有序狀態。在制度創新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是希望集團。他們在本行業中率先進行制度與組織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社會化經營,在明晰產權關系、變革企業治理結構等方面都起了表率作用,具有重要的啟發作用和借鑒意義。
1.2.2 企業文化創新
企業文化是凝聚企業內部職工及服務對象的精神原動力,良好的企業文化不但有利于內部穩定;而且是溝通外部和整合外部的有力武器。例如,新希望集團把企業文化看作一項重要的無形資源,集中反映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特色、組織特色和管理特色等理論,進而提出了新希望企業文化的三段論:即“像家庭、像軍隊、像學校。”它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中被實踐著,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并遵守。創新企業文化,不但可以增強員工的凝聚力,發揮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生產效率,取得更大、更高質量的效益回報,還可以合理、充分地運用企業無形資產,使企業社會聲譽大增,客戶增多,市場擴大,從而形成有形資產的增值。
1.2.3 品牌創新
通過品牌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是人們普遍認同的一種戰略選擇。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我們的飼料企業不僅要參加國內主戰場的競爭,而且要參加國際大市場的競爭。市場經濟的競爭是無情的,在競爭中必須靠產品說話,靠品牌爭先,靠商品創優。從一定意義上講,當前國內國際市場已從產品競爭時代進入名牌競爭的時代。為了推進品牌創新戰略,飼料企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要堅持在發展中創名牌,在創名牌中促發展的指導思想。要立足于“創”,在“創新、創造”上下真功夫,真正“攻關”,攻克尖端技術,而不是靠“公關”。要在創名牌的全過程中,動員企業全體員工,運用全行業的整體力量,使生產力和競爭力水平都上一個新臺階。第二,堅持高標準,堅持自主創新,堅持市場檢驗。實踐證明高標準出大名牌,大名牌出高效益。圍繞高標準,全過程抓管理,全流程抓工藝,做到精益求精,出精品、出名品。
[b] 2 以一體化為導向,打造完整的產業結構[/b]
目前,飼料業發展存在一些結構性的突出問題,使單兵作戰、單業發展的飼料加工企業更加處境不妙。我國飼料加工企業的困境是系統的困境,需要系統的突破。加大我國飼料業整合提升的力度,通過重新改組、調整、合并,逐步形成以大型飼料企業為龍頭、中小型企業為支柱、社會化組織化程度高、布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飼料加工企業群體,在我國飼料業發展中起骨干作用。
從密集型發展戰略到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大型企業集團化發展的基本趨勢。實行一體化,即根據上、下游行業物資流動的方向,使企業經營業務不斷向自身所處業務鏈的深度和廣度擴展,從而把業務鏈上商品制造的供應階段、生產階段和經銷階段囊括到一個統一的、有層次的系統內,用內部交易代替市場調節機能,從而實現市場交易的內部化、某些職能的協同化等目的的一種經營戰略。
我國大型飼料企業實行一體化發展戰略,不僅要有充足的可調配資金,自我發展的強烈愿望,還要具有管理的優秀能力,這樣才能使相關企業的整合以及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管理得以順暢,更加壯大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行這樣的發展戰略,一定要面向市場,講求效益,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在這點上,湖南正虹集團在實行一體化發展戰略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可供我們借鑒:
2.1 是直接從事飼料原料貿易業,實現后向垂直一體化
2001年,正虹集團將總部商貿部實行企業化運作,在上海市浦東新區注冊成立了上海正虹貿易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集團所需的大豆、玉米、魚粉等大宗原材料、添加劑及農副產品的進出口業務。同時,還在東北、新疆等原材料主產區建立了供應基地。
2.2 是大力進軍畜禽養殖業,實現前向垂直一體化
從1998年開始,正虹集團陸續建立起了原種豬場、擴繁場、仔豬場等。同時,還實行了公司+農戶模式養豬、養雞,帶領當地人民養殖致富。2003年,正虹集團投巨資創建的中外合資肉食品加工企業。湖南正虹海原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正式運營,將生產經營的觸角縱向延伸到飼料加工業的下游。
2.3 是按計劃全國性設廠布點,實現橫向水平一體化
從1990年兼并周邊三家飼料廠,實現四廠合一。從成立湖南正虹飼料廠開始,正虹集團一直沒有停止兼并、收購、合營的步伐,尤其是1997年上市后,正虹集團橫向擴張達到了飼料加工業、畜禽水產養殖業、肉食品加工業等廣泛的行業鏈上。
[b]3 掌握市場規律,抵御規避風險[/b]
中國在經過20多年的風風雨雨后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飼料工業生產國,飼料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時我們應清楚地看到,未來的市場更嚴峻、競爭更激烈,優勝劣汰是一個不破的真理。目前,飼料行業在市場化、國際化、產業化的新時期中,面臨的是全面競爭的時代,各種矛盾相互交錯,科技革命日新月異,國際競爭對手強大而狡黠。飼料企業如何做好風險預測和防范工作,抵御經營風險,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使我國飼料企業在國際大舞臺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是擺在我們面前值得深思和急需解決的問題。飼料企業只有充分認識風險的存在,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企業經營的風險管理,才能持續、健康地經營發展。
飼料企業的風險可以從內、外兩個部分進行分析。內部風險包括生產風險、質量風險、營銷風險、價格風險和競爭力風險;外部風險包括市場秩序風險、政策風險和其它風險。既然飼料企業面臨的風險多種多樣,那么抵御風險的策略也應不同。主要方法有:
3.1 風險控制策略
主要針對人才流失風險、營銷渠道風險、火災等意外風險。企業應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制定明確的員工行為標準和工作規范,各崗位明確職責,日常管理做到細致到位,使員工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企業還應注重培訓工作,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使有些人才進得來,留得住,用得好。意外風險的防范在于安全工作得力而且堅持不懈,樹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思想。防止營銷渠道風險、保證資金回籠要做到:保證產品質量,避免質量事故,如發現產品質量問題應及時有效處理;對中間商的資金信用進行考察,核定及跟蹤監督;中間商必須提供有效的財產抵押保證;信用資金不高于中間商年所得稅的銷售折扣總數。
3.2 風險回避策略
主要針對競爭實力風險、價格風險等。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如何保持和壯大實力,防范實力競爭的風險,關鍵在于對本企業的實力要有正確的評價,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有了正確的實力評價,就可以決定是采取放手戰略還是采取攻擊戰略。企業對自己及對手有了正確的實力評價后,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弱制強。面對競爭對手,要充分運用SWOT的模式進行分析,即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首先要認真分析雙方的優勢和劣勢,如產品質量、成本、市場占有率等,然后再根據對手的情況及預期目標提出企業的行動方案與戰略,如低價格戰略,集中營銷戰略,服務第一戰略。其次,在分析外部環境中的機會和威脅時,要注重加高行業壁壘,以減少競爭對手,抑制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環境。在對其他企業實施攻擊戰略時,還要具備及時處理異常情況的能力,必要時進行戰略調整
3.3 風險適應策略
主要針對政策變動風險。經濟政策的變動屬企業不可控因素,一般指適應政策的變化。國內企業不但要注意外資企業政策的變化,更應該研究我國的政策走向,以便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發揮本土優勢,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
在新形勢下,飼料企業不僅要學會抵御風險,更要學會避險,要把經營風險降到最低限度。縱觀國際上的著名企業,他們規避和防范風險的意識相當強烈。目前摸索出的規避風險的措施主要有:在大宗飼料原料的采購上,通常要用期貨套期保值。在資金上,除了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過度擴張以外,飼料行業最大問題是賒銷。資金如收不回來或不能按期回籠,將直接影響資金鏈的正常運轉,從而影響企業發展,因此應特殊防范。
目前,相比其他行業,我國的飼料工業還是一個朝陽產業。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整體來說,機遇大于挑戰。一方面,飼料企業在生產中要將滿足市場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以需求為導向,按照市場細分的原則,制訂合理的生產經營策略;另一方面,要適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經濟環境,審時度勢,把握全局,從戰略高度完善飼料工業體系。20余年的發展歷程,飼料業從無到有,目前已經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功能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基礎產業。不僅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而且還推進了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依托入世的良好機遇,飼料業不但會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而且會完成由飼料大國向飼料強國的轉變,它的未來也一定會更加輝煌燦爛!
[/td][/tr][/table]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