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4]記者采訪的三位主人公年齡都低于30歲,最小的才23歲,年薪卻都已超過10萬元,他們來自各個行業,從事不同的工作,從保險經紀人、IT技術翻譯、攝影記者、營銷人員到基金公司職員。他們的個性不盡相同:周康有著強烈的提升自己的愿望;王鯤鵬在踏實的求學中孕育了良好的職業潛質;柳林很早就廣泛地接觸社會,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
周康:“學歷+人際關系+資歷” 組合[/size]
[size=4] 基本情況:男,29歲,本科學歷,保險公司區經理
高薪秘訣:準確的行業選擇,強烈的提升自己的愿望[/size]
[size=4] 周康給我的第一印象很深。接受采訪的時候,盡管已值酷暑,他還是穿著西裝,他說從事保險業給人認真、正式、可以信任的第一感覺很重要。[/size]
[size=4] 談到自己從事的行業,談到保險業,周康立刻滔滔不絕起來。周康覺得自己獲得高薪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行業的正確選擇。從財經大學會計系畢業之后,他在鐵路系統擔任過財務工作,在一家韓資化工公司擔任過技術支持和營銷,只有進入保險業后,他才實現了自己的高薪之夢。說到自己的選擇,他笑道:“當初我選擇保險經紀人這個工作,家人朋友都不理解。在鐵路系統的工作是靠著家人的關系,雖說月薪只有1000元,可是升遷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在韓資公司的工作盡管公司氣氛壓抑,可是月薪也達到了4000元;家人朋友們都認為選擇保險經紀人這樣一個底薪低、靠業績提成獲取收入的職業既不穩定又前途茫茫?!盵/size]
[size=4] 但是,周康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很堅定。周康在大學時就接觸過保險學的課程,平時對國內外媒體財經類欄目的注目也讓他觀察到保險市場是個極具潛力的市場。周康是從最底層的保險經紀人崗位做起的。保險經紀人的收入特點決定了只有靠多發展客戶,靠業績的提高才能獲得收入的提高。發展客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對拒絕,面對挫折,周康沒有被擊倒,當被客戶拒絕,被說“不”的時候,他用在健身房里拼命運動來化解壓力。周康對客戶有一個獨到的定位,那就是收入穩定、文化層次較高的人群。這樣的潛在客戶群不僅有購買保險的能力,更有保險的意識。他通過交友網站和論壇結識這樣的人群,并且憑借著個人魅力和他們成為朋友,也發展起了自己最早的一批客戶群。介紹保險方案的時候,他都是根據客戶的特點度身定做,為客戶推薦最適合他們的保險產品。周康很快就超越了一起入行的同事,從基層的保險經紀人提升到了業務經理的位置。[/size]
[size=4] 這時候,周康把眼光由發展個人客戶轉向了團體保險,爭取團體保險客戶,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但是也具有更大的難度。周康開始了“布網式”的拓展工作,老客戶們為他提供的一些機會讓他受益匪淺,他所提供的細致認真周到的服務也為他成功的實現了客戶的保有和擴大,周康的年薪也隨之很快跨入了10萬的行列。如今周康已經成為業務區經理。[/size]
[size=4] 王鯤鵬:多積累才能掙得多[/size]
[size=4] 基本情況:男,28歲,碩士學歷,IT業技術人員
高薪秘訣:充分的知識積累,良好的職業規劃[/size]
[size=4] 王鯤鵬的職業生涯道路很簡單,碩士畢業后就一直在現在的IT公司工作,而IT業的薪酬一直居于各個行業薪酬榜的前列。從業三年,王鯤鵬開玩笑地說:“薪酬伴隨行業競爭的加劇和經濟環境的不景氣,沒有升過?!钡峭貊H鵬早就跨入了三十歲前年薪10萬元的隊伍。[/size]
[size=4] 王鯤鵬是如何獲得這一職位,如何在三十歲前實現年薪10萬元的呢?這離不開他充分的知識積累和良好的職業規劃。要知道IT業的收入高,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更高,跨進這個高薪行業有著很高的壁壘。 [/size]
[size=4][/size]
[size=4] 工科出身的王鯤鵬,大學里學的專業是材料加工與自動化,但是專業之外,他不僅涉獵了自動化、計算機的知識,還對營銷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勤奮的王鯤鵬還花了很多時間在英語學習上,他的TOEFL和GRE分數都高得足以申請美國的名校。王鯤鵬很早就定位于IT業,為此他不僅在專業上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硬件、程序、自動化等等,在和導師一起完成項目的時候,也有意識地接觸涉及計算機和自動化的部分,在項目和課題操作上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size]
[size=4] 值得一提的是王鯤鵬找工作的歷程。找工作的前一年,他的身影就經常出現在各個IT公司的招聘會場。畢業時,憑著出色的專業能力和面試技巧,王鯤鵬拿到了三家IT公司的OFFER。經過深思熟慮,王鯤鵬選擇了現在就職的公司,因為他認為現在的公司擁有更大的技術優勢和發展潛力。[/size]
[size=4] 王鯤鵬在公司從事的是技術翻譯工作,盡管在公司的工作并不如想像中那樣富有激情和創造力,甚至有點枯燥,很多同事在工作不到一年的時候就離開了公司,但王鯤鵬沒有放棄,除了努力去適應公司文化,并在工作中調整自己的心態,此外技術翻譯的工作的機會也使他有更多機會接觸到最前沿的技術動態,使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知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size]
[size=4] 結合自己的營銷學知識,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和技術積累,王鯤鵬給自己下一步的定位是到公司的海外部從事技術服務工作。王鯤鵬相信自己會在海外部得到更大的發展,他有信心能夠獲得這樣的機會,他的“薪情”屆時也會再上一個臺階。[/size]
[size=4] 柳林:高技能帶來高薪[/size]
[size=4] 基本情況:男,23歲,本科在讀,攝影記者
高薪秘訣:突出的專業技能,豐富的社會實踐[/size]
[size=4] 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柳林是這次報道里最年輕的一位采訪對象,可他已經在媒界打拼了七年。談及自己的經歷,“我雖然屬于八十年代人,”柳林不無自豪地說:“可是我比同齡人多了七年的工作經驗?!绷謴闹袑i_始就邊上課邊實踐,學平面設計的他,在《美周刊》做攝影兼職,“高二那年是最苦的一年,白天在學校上專業知識課,下午一下課就匆匆趕往《美周刊》,幫他們拍平面作品,一般都要工作到晚上八九點鐘才能回家,還要準備功課,完成作業。我們上課的時候會布置很多設計作業的,那時候熬夜是家常便飯?!边@么辛苦,并不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柳林覺得實踐經驗對課堂的學習有著很好的輔助作用。在單位的實習兼職還可以擴大自己的交際圈,這也給了自己更多的機會。柳林到現在的媒體工作,就是通過熟人推薦獲得的機會。[/size]
[size=4] 雖說是一個攝影記者,柳林卻笑著說自己沒有專門學過攝影。柳林出生于藝術世家,從小受父親和叔叔的影響,愛好上了攝影。雖然專業學的是平面設計,但業余時間柳林卻常常擺弄那些攝影器材,自學自練?!捌矫嬖O計的知識對攝影的構圖也是很有幫助的”,他說。[/size]
[size=4] 柳林的學習精神和重視技能的培養是他優于同齡人的可貴之處。剛進入現在的工作單位時他是實習生,沒有固定的線讓柳林跑。柳林就很勤快地串在各個不同的板塊上,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同事們都贊賞他這種樂于付出的工作態度。但是他也很快發現新工作和以往從事的工作的不同之處,也是自己急需提高的地方,那就是以前做的很多攝影是和時尚相關的,比較靜態,而現在的攝影更強調新聞性。柳林為了提高自己的新聞敏感度,不僅加強和同事的溝通交流,向前輩們學習,更注重自己素質的提高,“有一段時間,我就經常在馬路上兜來兜去,主動尋找素材,培養自己對新聞的敏感和判斷力。有一次偶然看到美國銀行門前儲戶涌動的場面,腦子里靈感忽閃,抓拍到的照片果然贏得了主編的贊賞?!?[/size]
[size=4][/size]
[size=4] 現在的柳林雖然獲得了高薪,年薪約10萬元,但是和單位的資深攝影記者相比還有挺大的差距。為了保持自己的競爭力,柳林沒有松懈,他也將繼續努力。[/size]
[size=4][/size]
[size=4][/size]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