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06年我國的玉米產量約為1.42億噸,2007年約為1.45億噸。但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的不足,市場人士對玉米產量的增長前景多不樂觀。但筆者認為,我國玉米產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2006年12月估計,2006/07年度中國玉米的播種面積2705萬公頃,產量1.42億噸,平均畝產700斤;相比2005/06年度玉米播種面積2636萬公頃,產量1.39億噸,畝產705斤;2004/05年度玉米畝產683斤。據12月份USDA供需報告顯示,2006/07年度美國玉米的播種面積為3144萬公頃,玉米產量2.73億噸,畝產為1280斤;2005/06年度1252.3斤/畝;2004/05年度為1358斤/畝。 從近三年的種植情況來看,我國的玉米品種雖然經過改良,部分地區畝產可達到1200斤/畝,但平均畝產基本穩定在700斤左右。
筆者認為,差距就是增長空間,如果我國玉米平均畝產增加300斤,玉米年產量就可增加6000萬噸左右,有多少增長的需求不能滿足?從育種水平看,我國玉米平均畝產完全可以達1000斤/畝,甚至過之。我國在水稻的畝產上是世界頂尖水平,玉米的畝產不求世界領先,基本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是可以做到的,事實上,從目前披露的情況看,部分地區的畝產水平已經超過1000斤/畝。
近些年,國內對玉米的需求逐年上升,加上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強力推出,在這樣的背景影響下,全國各地對玉米育種新技術的推廣將有強大動力,國家對農作物育種工作也會更加重視,預期近些年700斤/畝的水平將很快被打破并得到提高。
所以,筆者認為,我國雖然可種植面積缺乏,導致玉米的種植面積不會大幅提升,但由于單位產量過低,玉米的增產潛力還是有較大空間的。
對于不少人認為我國會從玉米出口國轉為進口大國,實是多慮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