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3563|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告別散養大勢所趨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2-6 20:07: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了一幅田園牧歌的優美景象。但在現代化畜牧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散養模式受到沖擊,并且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

傳統散養模式經受嚴峻挑戰

    長期以來,我國的畜牧業一直是以農戶家庭散養為主的小規模、大群體的養殖模式。一家一戶小作坊式的養殖,規模小、設備簡陋,不利于疫病防治。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國內各大城市相繼實行畜禽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這種散養模式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模式是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開展動物防疫、保障畜禽產品安全的最佳途徑。
    散養模式具有規模小、生產分散、效率不高、防疫與用藥不規范等局限性。在傳統的散養模式下,農戶不可能嚴格按照國際市場標準的要求去生產,因為他們沒有技術優勢和透析市場的眼光。散養戶無序的生產方式無法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機連接起來,所以他們幾乎沒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由于養殖分散、生產標準不統一、技術管理水平落后、衛生防疫難以保障等問題,生產出的畜禽產品很難經得起市場越來越嚴格的檢驗。畜禽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高,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就有限。即使在本地消化,也存在許多問題。

養殖水平落后,不利疫病防治

    在人群密集的村屯,農民在房前屋后的庭院進行小規模散養,農舍與畜舍相連,往往是人畜混居,畜舍簡陋,養殖環境較差,缺乏基本的防疫條件。畜禽養殖管理人員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專業知識和疫病防治的臨床經驗,導致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散養模式的弊端還表現在:畜禽日齡參差不齊,不能做到“全進全出”;養殖密度較大,畜禽舍內缺少必要的排污設施,相互污染嚴重,一旦發生傳染病,群體難以逃脫被感染的危險;大多數養殖戶不能做到定期防疫消毒,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防疫消毒計劃;還有的農戶將病死畜禽隨意丟棄或食用,很容易造成疫病傳染。
    另外,散養模式無法建立區域生物安全體系,往往過分依賴藥物,輕視防疫。頻繁用藥、不合理用藥導致某些細菌的耐藥性增強,一些畜禽疫病時有發生,畜禽產品中的有害物質含量嚴重超標。

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提升畜禽產品質量

    養殖業是農民增收的一個主要途徑,從目前的情況看,傳統的散養模式還將在一定時間內長期存在。但從長遠來看,要提高畜禽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必須改變落后的散養模式,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重點在提高畜禽產品質量上下工夫。
    一是畜牧主管部門要實施獸藥、飼料全程監管,加大動物疫病防治的工作力度,進一步推行動物免疫標識制度,促進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落實到位。二是要圍繞畜禽加工企業,由畜牧主管部門牽頭,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發展畜牧合作社,使散養戶在生產方式上有效地組織起來,更好地實行標準化養殖,進而促進畜牧業的產業化經營。三是要大力發展現代化農場或一定規模的養殖基地,將分散生產的養殖戶變成農場的養殖管理人員,通過建立安全生產體系來推行畜禽的標準化生產。

建設養殖小區,加強衛生防疫

    為解決散養管理水平落后、效益低等問題,許多地方辦起了標準化的“托牛所”,將一家一戶的牛集中起來喂養。還有許多地方建立了規模化、標準化的養殖小區,養殖設施齊全,環境清潔衛生,并由專業技術人員統一進行技術指導,定期進行防疫,保證了畜禽的健康生長。還有的畜禽產地通過鄉、村服務體系,對散養戶進行登記造冊、建檔立卡,建立常規防疫及防疫保險制度,確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災。
    規模化養殖在疫情預報、疾病防疫等方面可以統一行動,既有利于提高養殖水平,也有利于大范圍內的疾病控制,能有效促進畜牧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7-2-6 22:0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登高遠眺 的帖子

告別散養應該是中國畜牧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可是中國之大,散養戶之多,想一下子改變目前的飼養方式并非易事!這需要經過三個階段:一、社會經濟結構不斷變革導致畜牧業生產方式不斷改變;二、政府由宏觀調控,逐步向扶持產業發展轉變;三、市場準入提高門檻,最終導致散養戶放棄養殖。
板凳
發表于 2007-2-28 23:06:51 | 只看該作者
以后任何行業門檻都會提高,分工當然也就更細,專業人員當然就更受重視了!
地毯
發表于 2007-3-1 08:11:4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dongbaihua2000 于 2007-2-6 22:00 發表
告別散養應該是中國畜牧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可是中國之大,散養戶之多,想一下子改變目前的飼養方式并非易事!這需要經過三個階段:一、社會經濟結構不斷變革導致畜牧業生產方式不斷改變;二、政府由宏觀調控,逐 ...

最重要的是打破城鄉二元體制,解放農民,給他們更多的選擇,并給予相同的國民待遇,這才是根結所在。
5
發表于 2007-3-1 10:00:36 | 只看該作者
什么都是相對的,除非中國人口下降一半,否則集約化還需要時間,13億農民要生存的!
6
發表于 2007-3-1 10:18:48 | 只看該作者
農民是很有創造力的,只要政策放開,他們就能很好的解放自己。
當年,一個鄉鎮企業,就解放了一個多億農民。
一個允許人口流動,又吸納了兩三億農民工。
而政策的變化在中國有時是難以預測的
7
發表于 2007-3-1 17:59:33 | 只看該作者
我想,不是政策難以預測,是國家的發展速度太快了,一切都要隨著變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8 18:3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