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查看: 25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反芻] 肉牛日糧淀粉消化特性(一)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22-12-13 10:24:2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糧淀粉在反芻動物體內的消化位置和消化量,受動物品種、谷物類型及加工方法影響。本文總結了40個肉牛試驗數據,發現玉米或高粱型日糧中約18-42%淀粉由肉牛小腸消化。谷物加工越精細,到達小腸的淀粉量越少。流入小腸內的淀粉,約47-88%被消化;而大腸內淀粉消化率約為33-62%。

通過向十二指腸內灌注淀粉、葡萄糖發現,小腸對淀粉或葡萄糖存在消化、吸收限制,但小腸內消失淀粉的數量卻沒有極限,表明小腸內酶活性不是限制其淀粉消化、吸收的因素。但是,日糧淀粉并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其他因素也可影響小腸對淀粉的消化,如淀粉在小腸內停留時間及谷物表面積等。降低谷物顆粒大小或改變結合淀粉粒的蛋白質結構,均可提高日糧淀粉在瘤胃和小腸內的消化量。生長牛飼喂加工玉米、高粱型日糧的生長性能數據表明,淀粉在小腸內消化的利用效率比在瘤胃內消化高42%。

瘤胃內淀粉消化和小腸內淀粉消化并不是完全獨立,因為瘤胃的預消化可影響進入小腸內淀粉的數量和組成。進入小腸的淀粉不但包括日糧淀粉,還包括微生物多糖。有研究報道,細菌、原蟲干物質中分別約有26%、38%為多糖(Jouany等,1972;Hespell等,1979),但大部分為6-10%。如果僅飼喂粗飼料,那進入小腸的淀粉可全部來自于微生物多糖;如果十二指腸內淀粉含量超過總消化糜的10%,且飼喂了精料情況下,部分淀粉可逃脫瘤胃的發酵。為評估淀粉在牛體內的消化位置和消化量,收集了1975-1985年發表的相關文獻。

表1列出了文獻中不同加工方法的玉米、高粱型日糧,肉牛日糧淀粉的消化位置和消化量。淀粉的總消化道消化率與各部位的消化率之和并不一定相等,因為所有試驗中均沒有測定所有消化部位的消化率。下面對淀粉消化部位和消化量的討論是基于這些試驗的報告值。一般,每個試驗有3-5個處理,每個處理有3-6頭動物。



對40個肉牛試驗的183個處理數據分析,得到淀粉的總消化道消化率平均值為92.1±5.5%。這遠低于Waldo(1973)報道的平均值99±1.2%。這可能與牛對淀粉的消化能力低于羊(Karr等,1966),玉米、高粱的淀粉消化率一般低于其他谷物(Qrskov等,1969),谷物中淀粉結構的差異等原因相關。

28個試驗116個處理中,瘤胃所消化的淀粉量平均值為72.3±12.8%,占總消化道消化淀粉的78.5%,這與Waldo(1973)報道值一致。從數據可以看出,瘤胃所消化的淀粉量變化較大,簡單加工的谷物日糧一般低于65%,加工較好的則高于85%。改善加工方法一般會提高瘤胃內淀粉消化量,減少流向腸道的淀粉量。加工方法與瘤胃內淀粉消化量呈正比,與小腸(r= -0.75;N=44;P<0.01)、大腸(r= -0.28;N=44;P<0.07)內淀粉消化量呈負相關。這些試驗數據均沒有給出小腸內淀粉的總消化能力,因為大部分日糧淀粉被瘤胃消化。 瘤胃預消化了易消化的淀粉可能造成了對小腸淀粉消化率的低估,但小腸內淀粉消化率應以小腸內消失的淀粉量來計算。以進入小腸、大腸內淀粉百分比計時,小腸、大腸內淀粉消化率與瘤胃內淀粉消化量呈正比(r= 0.20;N=44;P<0.19; r= 0.26;N=44;P<0.09)。雖然加工處理減少了流向腸道的淀粉量,但提高了淀粉在腸道內的消化率。原因為:1)進入腸道內的淀粉數量減少,小腸對其的消化更完全;2)加工處理提高了日糧淀粉在瘤胃、腸道內的消化率。

為評估小腸對淀粉的消化量是否有極限,我們分析了小腸淀粉輸入量與消失量(消化量)之的關系圖。這些數據表明(圖1),提高小腸內淀粉供應量并不會降低其消化量。假設小腸內淀粉流入量為零時,回歸曲線的斜率為0.55。這與小腸淀粉消化率的平均值(52.9±18.6%)相似。隨著淀粉流入量的增加,吸收量也持續增加。這些數據并不支持“小腸對淀粉消化量有極限,超過某一水平將不再消化淀粉”理論。因此,認為“小腸內淀粉消化能力有限”的觀點存在爭議。加工處理導致地腸道淀粉消化量的增加,可能與其改變了流入腸道的淀粉量有關。不管怎樣,從11個試驗的44個處理中我們得到,小腸內淀粉的消化率平均值為52.9±18.6%。這一數值表明,過瘤胃淀粉相對較低(更多的淀粉被瘤胃發酵消化),但變異很大。如果提高過瘤胃淀粉量,將可提高淀粉的消化率。



分析28個試驗112個處理的數據得出,淀粉的總瘤胃后消化率平均值為71.7±17.3%,且其中82%淀粉消化在小腸內完成。11個試驗的44個處理數據得出,大腸內淀粉消化率的平均值為38.8±22.1%。小腸、大腸內淀粉消化率均與淀粉的總消化道消化率呈正相關(r= 0.51,P<0.01;r= 0.58,P<0.01)。

相同加工方法的高粱,其淀粉在瘤胃及總腸道的消化量低于玉米(Waldo,1973)。與降低顆粒度的加工方法相比,青貯處理使更多的日糧淀粉在瘤胃內的消化。為評估動物年齡(體重)、谷物水平、飼喂水平對淀粉消化部位及消化量的影響,我們對此進行了簡單的相關分析(表2)。


大部分相關性并不高,不是所有的依變量都會隨著自變量而變化,僅分析了線性相關性。但這些數據表明,隨著動物體重的增加,總消化道及各消化部位的淀粉消化量隨之增加,但流入小腸內的淀粉量隨之減少。隨著日糧淀粉水平的增加,淀粉總消化道消化率隨之下降,且大腸內下降最大。

資料來源:F. N. Owens, R. A. Zinn and Y. K. Kim. Limits to Starch Digestion in the Ruminant Small Intestine. J ANIM SCI 1986, 63:1634-1648.

來源:畜牧人網站  公眾號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3 01:3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