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面對中美貿易戰、非瘟、三抗(禁抗、減抗、無抗)、環保、食品安全這五座大山的時候;當我們夢想更大成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更刻苦的準備?
改革開放已過去四十年,中國期待再次進入一個“改革高潮期”。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中國深度卷入全球化浪潮,經歷了高速經濟增長、產業革命、社會分化和多元化等結構性巨變。目前中國處于三期疊加的階段,即:第一是增長速度的換檔期,第二是結構調整的陣痛期,第三是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1978-2018的40年,是中國經濟的上半場。以2019年為分水嶺,中國經濟正在開啟下半場。中國經濟的下半場,其發展邏輯將發生質的變化!要想能在下半場里如魚得水,你必須讀懂下半場的邏輯!
經濟發展有四個階段,可分為:第一階段:要素驅動;第二階段:投資驅動;第三階段:創新驅動;第四階段:資本驅動。當前我國的農牧業正處于第二、第三階段。
上半場我國的經濟可以歸納為短缺經濟,具體特點包括:跑馬圈地,野蠻成長,人口紅利,滿足需求。到了下半場呈現過剩的經濟,表現為,整合創新,精細管理,人才紅利,創造需求。所以在下半場有整合創新、精細管理、人才紅利、創造需求。
1、五大挑戰
挑戰一: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為中美貿易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是長期的。 挑戰二:非洲豬瘟或將長期存在非洲豬瘟加速了飼料行業洗牌,未來三年,以豬飼料為主的飼料企業將會有一半以上被淘汰出局。水產料、禽料領域,或將成為豬料企業轉型的新方向?
挑戰三:飼料端禁抗,養殖端限抗,食品端無抗養殖業飼料成本上漲,抗生素行業產能過剩,食品加工業成本上漲。
挑戰四:環保——養殖的零排放,無害化,資源化挑戰五:食品安全、健康
總體來說,中國經濟的下半場,中美貿易戰、非瘟、三抗(禁抗、限抗、無抗)、環保、食品安全這五座大山,將推動農牧企業加快轉型升級這成為農牧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2、生豬形勢分析
1.生豬養殖——非瘟造成行業強化去產能效應 生豬存出欄——大幅下降 自2018年8月初發現非洲豬瘟疫情至19年7月初全國已有25個省、區、市發生疫情,18年至19年上半年存出欄量持續下降。現多數疫區已解除封鎖,部分地區復產,但復產成功率不高,要徹底清除疫病、恢復正常生產仍需時間。按生豬生長周期計算,從補欄4月齡母豬到商品豬出欄需要13-14個月。如疫情得到控制,本輪疫情影響要延續到2020年下半年供給才能有所恢復。據測算,今年全年生豬出欄同比降幅在15%~20%,全年豬肉產量同比可能減少800~1100萬噸。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九月份,我國生豬存欄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1.1%,截止八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下跌37.4%。
1.jpg (64.44 KB, 下載次數: 7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2.jpg (113.28 KB, 下載次數: 7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生豬價格走勢——供應減少,豬價高企 2018年初豬價跌至10元/公斤,至8月非洲豬瘟發生,生豬存欄逐步下降,豬價回升。春節過后豬價經歷了兩輪快速上漲,累計上漲3.4元/公斤。據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監測,今年豬肉價格總體上漲,9月份豬肉價格42.98元/公斤,同比上漲近82.5%。據2019年12月1日統計,今日生豬(外三元)均價為31.98元/公斤。
3.jpg (99.5 KB, 下載次數: 7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從近幾輪豬價周期看,非洲豬瘟使本輪周期加速見底反彈。從國際上曾經感染該疫情的國家防控經驗看,由于疫情清除較慢,豬價未來將在相對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
4.jpg (119.01 KB, 下載次數: 6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生豬養殖行業競爭格局
5.jpg (80.04 KB, 下載次數: 7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根據網絡資料顯示,廣西揚翔及雙胞胎集團的生豬出欄在150-200萬頭。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但比較美國生豬養殖CR10超過40%的比例還相差很遠。非瘟的發生也將加速提升中國生豬的規模化養殖比例。2.生豬養殖行業龍頭企業動態 效益與成本比較——溫氏效益保持增長,牧原虧損 溫氏與牧原在規模及效益方面均是行業內排名前兩位的養殖企業,也是A股中唯一市值超千億的農牧企業。從其市值表現看,生豬養殖行業具有資本挖掘潛力。溫氏受益于雞豬業務結構互補,2019年上半年盈利增長。牧原主營生豬養殖業務,受非瘟影響,2019年上半年虧損;但其自繁自育的養殖模式在成本上較溫氏代養模式占優。
6.jpg (139.82 KB, 下載次數: 6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7.jpg (81.77 KB, 下載次數: 7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牧原的整體成本更優,從兩家公司的養殖成本拆分看:——牧原采取自繁自育的模式,沒有委托養殖費用,雖然重資產折舊較溫氏偏高,但牧原折舊費用低于溫氏的委托養殖費加折舊;——牧原由于處在原料產區,原料成本占優;——但牧原的大規模自養模式較溫氏的農戶代養模式,其防疫成本提高。3.非瘟對生豬產業影響—養殖散戶退出,就近屠宰,熱鮮轉冰鮮
此次非瘟疫情對養殖環節的精細化管理、確保生物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它將促進養殖業的整合,對產業上下游、乃至消費習慣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作為安全源頭的飼料原料控制,養殖各環節的環境保護措施,到養殖規模適度等問題均需要深入研究與摸索。以下列出農業農村部收集的131例疫情發生規模場的統計數據供參考。未來隨大量散戶及小規模豬場被淘汰,我國的規模化養殖企業產能有望迅速擴張。
8.jpg (69.11 KB, 下載次數: 6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鑒于非瘟短期內難以清除,生豬養殖下游屠宰及流通環節都將隨之轉變,未來趨勢將以規模養殖、就近屠宰為主。在加速生豬屠宰規模化進程同時,也會促使居民消費習慣由熱鮮肉向冷鮮肉轉變,“調豬”流通方式轉變為“調肉”。4.受疫情及價格上漲雙重制約,豬肉消費量同比減少12.1% 據對240個縣集貿市場豬肉交易量的監測,今年上半年豬肉交易量同比降幅為12.1%。豬肉消費量的減少,一方面源于消費者因恐慌心理而不敢吃豬肉,另一方面是因為豬肉價格上漲抑制了部分消費。當價格上升時,需求量為什么會趨于下降呢?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替代效應。替代效應可以表述為:當某一物品的價格上升時,消費者傾向于用其他物品來替代變得較為昂貴的該種物品,從而最便宜地獲得滿足。如果豬肉的價格上升,而其他禽肉、牛、羊肉的價格不變,那么豬肉就會變成價格相對貴的東西。當豬肉變成貴的食品時,豬肉的購買量減少,而禽、牛、羊肉的購買量會增加。一般說來,肉類的替代效應可以表述為:當某一肉類價格上升時,消費者傾向用其它肉類替代變得較貴的肉類,從而最便宜地獲得滿足。尤其是肉品加工業(如火腿腸),當豬肉價格上升時,它就傾向于用禽肉來代替,減少豬肉的使用比例。消費者用便宜的肉類來替代時,企業也能用較小的成本來獲得替代的滿足。第二個是收入效應。即價格變化通過對消費者實際收入的影響,進而影響物品的需求量。當你的貨幣收入固定不變時,價格上升就如同你的實際收入或者是購買力下降一樣,于是他們很可能減少幾乎所有物品的購買數量,這就導致了一種收入效應。經濟學用“收入彈性”來衡量一種物品的收入效應。有的物品是高收入彈性,如空中旅行、汽車,表示對于這些物品的需求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快速上升。有的物品是低收入彈性,如食品、香煙,表示隨著收入的增加,需求僅作出微弱的反應。此外,收入效應常常會強化替代效應。我們不要忘記,人們在食品的消費中,相對而言,豬肉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是不小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共同決定了各種商品的主要特征。有些物品的需求曲線是極富價格彈性的,如消費者在一種商品上花費了很多錢,而又存在著許多現成替代品,在這種情況下,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都很強,需求量對于價格的上升會作出強有力的反應。但是,如果一種商品,如食鹽,僅占消費者預算中很小的部分,食鹽很難被其它商品所替代,同時,它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都很小,其需求趨向于缺乏價格彈性。
不同物品的價格彈性差別很大,當一種物品的價格彈性很高時,意味著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動反應強烈。價格彈性很低時,意味著需求量對價格的變動反應微弱。食品、燃料、鞋及藥品等必需品一般缺乏彈性,這些物品是生活所必需的,即使價格上升,也很難舍棄。如果明天所有的食品和鞋的價格上漲了20%,你無法設想,人們不吃食品和光腳走路。因此,食品和鞋的需求缺乏價格彈性。此外,擁有替代品的物品比沒有替代品的物品彈性更大,如果豬肉價格上漲的話,人們可以轉而食用雞肉、牛肉、羊肉等來滿足對肉類的需求,因此,豬肉的價格彈性相對較高。5.上半年生豬養殖頭均盈利約136元,處歷史同期較好水平 根據對8000個養豬戶定點監測,今年上半年出欄1頭活豬平均盈利136元。其中,受疫情及禁運政策影響,1月生豬養殖處在盈虧平衡狀態,2月頭均虧損76元;3月份開始,生豬養殖頭均盈利保持在200元以上,3~5月分別為209元、218元和215元,6月達到328元。從歷史經驗來看,歷年3~5月是豬肉需求淡季,生豬養殖多處在虧損狀態;今年則表現為淡季不淡,生豬養殖盈利處在歷史同期較好水平。
近期養殖效益雖提升,但前期疫病損失更大,行業普遍虧損。6.受價格上漲拉動,上半年進口豬肉同比增長26.3%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鮮冷凍豬肉進口81.9萬噸,同比增長26.3%,進口額為15.34億美元,同比增長29.6%。其中,6月豬肉進口量為16.0萬噸,同比增加62.8%。主要進口國為西班牙、德國、加拿大、巴西、美國、荷蘭、丹麥、法國、英國、智利和愛爾蘭。豬肉出口量1.38萬噸,同比減33.3%,出口額0.65億美元,同比減33.8%,主要出口到我國香港地區。
歐美豬肉產量增加帶動全球貿易量提升超10%。2019年全球豬肉出口量預計940萬噸,增加96萬噸。
綜合來看,在不考慮貿易摩擦的背景下,與2018年相比,全球2019年貿易增量為100萬噸(美國60萬噸、巴西20萬噸、加拿大10萬噸、智利和阿根廷10萬噸),2020年豬肉貿易可以增加150萬-200萬噸(美國95萬噸、歐盟35萬噸、其他國家合計70萬噸上下),全球豬肉貿易量將會首次超過1000萬噸。
3、八大應對
應對一:現金為王,苦練內功,留住人才 現金為王:在經濟下行與危機時期,現金流比利潤重要10倍,比收入重要20倍;一家健康的養殖企業一年的利潤要經得起二至三年的虧損。苦練內功:不管外部世界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唯有做好自已,精細化管理、控制成本。留住人才:財富可以暫時失去,只要人在。應對二: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嚴防死守
有人說防“非瘟”大企業有優勢,難道規模大防瘟能力就強?我反而認為規模適度、管理精細、全進全出、利益共享、把豬當娃養的中小型企業更享優勢。目前我國養豬業的主體依舊是小農戶,這支力量一旦被納入產業政策扶持體系之中,小農戶的整體經營水平將通過產業鏈提檔升級,這將使中國的養豬模式和格局發生較大的變化。
追蹤過程,保證結果。應對三:使命驅動,責任擔當,生物為先 任何一次危機都是一個轉機,當前是比任何時候都有利于生物飼料發展的好時機。
9.jpg (62.06 KB, 下載次數: 7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未來,生物飼料將在飼料市場中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 應對四:適度規模,先強后大,控制負債 規模化不等同于現代化。規模化是手段,現代化才是目的,如何把犧牲自然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線性經濟”向“循環經濟”轉化。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就是用先進的生產手段和科學技術裝備農業,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產量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為此,必須用現代科學技術實現對傳統農業生產的根本變革。不少企業貪大求全,急功近利,紛紛提出要“做大”,但欲速不達,不僅“大”沒有做起來,反而連“小”命也沒了。先做“強”,才能做“大”,惟有“強”才能“大”。一家企業發展需要資本,資本來自什么地方?第一,來自于自身的積累。第二,來自于銀行。第三,來自于社會,也就是各種基金資本。中國制造業現在依賴的資本,最大的不是自有資本,也不是銀行資本,而是社會資本。社會資本追求的是:當投下去以后,什么時候能夠把這家企業做上市,能獲得最大的利益是多少?中國創新企業有一個綽號,叫“輪企業”,A輪、B輪、C輪投資結束后,企業還沒有實現盈利,但是號稱股值已經達到了幾百億美元,于是包裝上市,大家分錢。投資基金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夠助推企業在初期飛速的發展。但是,它也是一根上吊的繩子。為什么這么說?大家知道,所有的投資基金,跟企業都有對賭協議,5年或者8年,你做不到他的期望值,你就死掉了。你上市以后,過了若干年,它把資金一抽逃,你怎么辦?就像火箭發射衛星,上去以后,還沒進入軌道,推動力沒了。所以,許多所謂的創新企業一上市就黃,原因就在這里。大家是玩錢,而不是做實業。日本怎么做?日本企業幾乎都是豐厚的自有資金,為什么日本企業有這么多錢?因為他們善于積累,存錢過日子,不會亂花錢,即使上市,也只做本業,不會盲目擴大投資。日本企業有一句經營行話,叫“安全駕駛”,企業一定要有大量的自有資金的積累,這樣的話,不管遇到多大的風浪,什么金融危機、泡沫經濟崩潰,企業都可以支撐3年、4年、5年。然后,我可以用充裕的時間和財力,慢慢的實行轉型,慢慢的提升自己的產業。特朗普再打壓,我也不會太害怕。應對五:事業合伙,平臺共建,增量分享 未來的產業是“生態共生”,不再是封閉式的農牧養殖飼料業的產業價值鏈,一定是跨界的、融合創新的產業生態鏈,是生態共生,打開邊界的。
一個企業真正要實現平臺化管理,真正要實現生態化思維,就必須要重構組織和個人之間的關系,需要人才機制的創新,即通過事業合伙機制去吸納更多人才,通過事業合伙制整合資本資源、整合人才資源。
生物飼料產業鏈事業共同體是基于“讓中國沒有難做的生物飼料”所構建起來的渠道生態、產品生態、賦能生態。賦能又包括數據賦能、技術賦能、資本賦能,它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簡單的封閉式的產業價值鏈,而是通過打造擁有產品定義、研發、設計、渠道、品牌營銷、供應鏈等完整產業鏈條的平臺,為生態鏈參與者賦能,使每一個生態鏈參與者借助這個平臺,產生能力放大效應;從產品的定義、研發、供應鏈、品牌營銷、渠道、資本,全部都要按照平臺的要求和標準去做,這叫“不求資本所有,但求資本所用”,“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所用”。采用參股的方式、事業合伙的方式,將社會優秀的創業者整合到公司的平臺,與公司共同成長,將企業做成了“輕資產、重管理”的平臺。
構建或加盟生態工程,找到創新的原點,企業家先要回答四個問題:
10.jpg (154.81 KB, 下載次數: 6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以上這四個問題是有先后次序的。在這個思考過程中,一定要以生態化的思維方式,先想清楚我怎么幫別人賺錢,再想自己怎么賺錢。有些企業在考慮合作時,琢磨這四個問題的排序是反過來的,先考慮自己怎么賺到錢,然后選一家認為能幫自己賺到錢的企業,跟人家去談合作,結果往往發現,人家根本不需要它。 應對六:產業轉型,模式創新,技術領先 一方面是畜禽行業的低迷不振;一方面是水產領域的高歌猛進,我們是該堅守本業尋突破,還是要破釜沉舟去創新?水產養殖是真正的朝陽產業!水產蛋白的生產:節約原料;水產蛋白的轉換:高效+環保。消費升級、白肉(水產品、禽)取代紅肉(牛、羊、豬)已成必然!豬肉緊缺,價格帶動水產品價格上漲,為填補動物蛋白的缺口,最晚年底水產品種價格將飛漲!應對七:產業融合,追求品質,打造品牌 進入21世紀后,我國農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11.jpg (100.53 KB, 下載次數: 32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1+5+8”新型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12.jpg (158.66 KB, 下載次數: 6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應對八:感動營銷,價值營銷,服務營銷 感動營銷: 創造感動需要換位思考 創造感動需要傾情客戶 創造感動需要用心服務 價值營銷六要素:
13.jpg (98.26 KB, 下載次數: 6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服務營銷的兩個關鍵問題:
14.jpg (92.05 KB, 下載次數: 6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結語 這一輪豬肉漲價會吸引更多人來投資和行業外的資本進入,新一輪的產業過剩又要開始了。中國實際上不缺養豬場,缺的是優秀的場長。五年后,中國生豬產量才有可能恢復到非瘟發生前的水平。無人能夠斷言,在復雜環境中的企業,最終會走向哪里,但歷史不會回頭。無人可以預測,一個公司究競有多少潛能未被激發,但驚喜總在想象之外。
未來己來,唯變不變。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讓我們擁抱變化,用生態共生的思維,平臺化組織和事業合伙機制去創新成長。
15.jpg (56.34 KB, 下載次數: 6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12-3 14:37 上傳
姚民仆 首席戰略官 生物飼料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文章來源:中畜興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