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73.64 KB, 下載次數: 20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沈陽農業大學 邊連全 教授
沈陽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分會副理事長,東北養豬研究會副理事長,遼寧省無公害肉類學分會理事長,遼寧省養豬學分會理事長,沈陽市營養學會理事長。先后獲得國務院特貼專家,遼寧省優秀專家,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遼寧省青年優秀科技工作者,沈陽市優秀專家,沈陽市十大科技英才等稱號。
第1則、現代規模養豬的現狀
現代養豬主要按照人的思維,過分強調人的干預,豬群受到長期連續的應激刺激,導致必不可少的藥物預防。而且添加抗生素成為必需,由于豬病較多,導致過多過頻地使用疫苗,從而肉的質量不斷變差、肉的安全問題頻出,消費者不敢吃豬肉,形成了惡性循環,如果這種惡性循環持續下去,會越來越嚴重。當中國的中產階級達到4億時,豬肉的消費量會更降低。這種惡性循環給養豬業帶來的問題就非常突出。到底是豬種、還是飼養或者飼料上出了問題,導致現在的豬肉不好吃了,今天主要圍繞如何讓豬肉變得好吃的問題來探討。
第2則、什么樣的豬肉才是好豬肉?
國家提倡無公害豬肉、綠色豬肉,有機豬肉是商業企業在做的,安全是這些豬肉的標準和要求,并沒有要求好吃。那么什么樣的豬肉是好吃的豬肉呢?土豬肉、黑豬肉、山豬肉、溜達豬肉等,絕大多數是中國的地方豬,地方豬之所以好吃,是因其肌間脂肪含量高,達到4%以上甚至5%。
現在中國豬種的繁殖力低于丹麥甚至法國,所以在繁殖力方面沒有優勢;再過10年,國外的品種肌間脂肪達到4%以上時,中國豬種也沒有優勢;現在都使用商品飼料,所以耐粗飼方面已經算不上太大的優勢。總之,以前中國豬種具有繁殖力高、肌間脂肪含量高、耐粗飼的優勢已不突顯。
什么樣的豬肉好吃?既健康又安全的豬肉才好吃,如何把瘦肉型豬養成好吃的豬肉,即把洋種豬養成地方豬的風味是核心,使人們愿意吃豬肉。陽光豬肉是符合標準的豬肉之一。
1、以豬為本的健康養豬——陽光豬肉
什么是以豬為本?現在瘦肉型豬飼養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豬為本。以豬為本:①心理健康:滿足動物的生物學性需要。即豬肉的風味發生變化時,心理不健康,會導致豬出現抑郁,心理健康,玩具可以減少豬抑郁,如丹麥妊娠母豬舍的麥秸、法國豬場的保育舍的鐵鏈等都是起到玩具的作用。②身體健康:保證畜禽有足夠的陽光、空氣、活動空間。③環境健康:良好的生存環境和有利于環境友好的糞污處理。④飼料健康:天然環保安全,對動物、對人、對環境有利。⑤產品健康:品質好,耐貯存,健康安全好吃。
2.jpg (58.74 KB, 下載次數: 19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1 丹麥妊娠母豬舍:麥秸
3.jpg (34.17 KB, 下載次數: 18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2 法國豬場的保育舍:鐵鏈
2、無化藥養豬是獲得優質豬肉的前提
①強化和建立豬群的自身免疫系統和功能,消除一切破壞和影響豬自身免疫力的因素,是無抗養豬的前提。豬的自身免疫系統顯得極其重要,無抗養豬是提高肉質的前提,那么提高豬群自身免疫力是無抗養豬的基礎。②提供安全健康易消化的飼料原料,配制數量足夠均衡的營養。③創造適宜的環境條件,適合豬的生長發育需要。④現代養豬業,過分強調人的干預,忽視豬自身免疫力,大量用化藥保健和疫苗,造成豬應激頻繁,豬自身免疫力的建立受到限制。
第3則、豬群的健康取決于豬群自身的免疫力
過于注重豬的疾病防治,過度依賴預防藥物,過于相信疫苗的作用,過度的化藥消毒,從而導致豬群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豬舍的環境、豬群的管理和飼料營養,才是豬群發病的根源,也常常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病并不是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而是由于豬自身免疫力下降所導致的。
1、影響自身免疫力的因素
營養缺乏、應激狀態、霉菌毒素、病原體感染、抗原刺激過頻、寄生蟲感染、下痢等疾病,會直接損傷免疫系統,導致損傷性免疫抑制。 抗生素導致免疫系統產生依賴性,即惰性免疫抑制。惰性免疫抑制對豬來說是非常危害的。病原耐藥性增強,帶來了一系列的健康和藥物殘留等問題。
抗生素的毒副作用,誘導畜禽產生氧化應激,影響到肉的質量。
2、損害免疫系統的因子
①吸入性污染物: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氣等。②有害的微生物:霉菌毒素、細菌病毒等。③營養素的缺乏: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④免疫器官受損:免疫抑制性疾病、營養缺乏癥等。
3、導致免疫抑制的化合物
工業化學品如氯乙烯、苯、苯乙烯、四氯二苯對氧芑等;金屬類如鉛、鎘、砷、汞等;有機磷和有機氯農藥,多環芳烴及多鹵代芳香族化合物,某些烷化劑及抗代謝物等;做疫苗滅活用的乙烯、乙二醇、甲醛、鋁等,都對免疫系統有損害。
4、免疫接種具有雙重性
免疫因子不是越多越好。免疫既是重要的防御反應,但也往往伴有有害的病理過程。如機體在清除抗原異物時發生的傳染性變態反應,其反應過程常超越了正常的生理范疇,從而導致功能紊亂和組織損傷。有報道,接種一次疫苗從接種到產生抗體,會使豬的生長速度降低23%。不斷接種疫苗,豬的生長會受到影響,并且接種了疫苗之后,疫苗的安全性也不是100%。
超負荷劑量感染:大多數疫苗不能針對某種疾病產生安全的免疫力,只是增加了動物抵抗抗感染因子的能力。如果由于飼養密度過大或舍內衛生差,而使大量病原微生物威脅動物,這時免疫系統就會不堪重負,從而導致發病(Diseases of Swine,2000)。
5、免疫器官發育不良的后果
骨髓是最重要的中樞免疫器官,各種免疫細胞發生和分化的場所。哺乳動物骨髓分化成熟B細胞,參與體液免疫。骨髓發育不良將導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免疫抑制性疾病(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癥,豬圓環病毒病等)、營養缺乏癥等。
4.jpg (69.28 KB, 下載次數: 19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3 大骨骨髓比較:陽光養豬模式(左)與封閉豬舍豬(右)
陽光豬舍飼養的豬大骨,骨壁薄而堅硬,骨髓比較豐滿;封閉的豬舍飼養的豬大骨,脊髓是空的,骨疏比較松,骨壁比較厚。
第4則、飼料營養源是保證無抗養豬的基礎
傳統營養學是營養素配平科學,在實際生產中按相同的營養素水平配制的日糧,平衡度完全相同的不同配方飼料,飼喂效果卻不同,核心問題就是營養源的差異。
營養素平衡不能代表動物消化吸收的營養相同。營養源比營養素更重要,所以飼料的選擇很重要。豬也需要健康食品,飼喂豬的飼料是為了生產豬肉食品。
1、酶解蛋白肽飼喂保育豬的效果試驗
酶解蛋白肽(由康普利德公司提供)是豆粕經過預消化后的蛋白質飼料。試驗結果得出,飼糧中添加6%酶解蛋白肽對仔豬平均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都有提高,料肉比和腹瀉率都相應降低,采食量提高19%,日增重提高25%,料肉比下降10%,腹瀉率下降75.5%。
添加酶解蛋白肽,有利于豬的消化。血清尿素氮含量顯著降低(P<0.05),且隨著酶解蛋白含量升高而呈下降趨勢。血清尿素氮下降31.88%。即排出的氮減少,內源氮增加,利用率提高。所以這樣的飼料原料可以節省飼料。
養豬肉質好,必須要無藥,無藥的前提是豬的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依賴于免疫球蛋白。試驗結果顯示,IgG和IgM含量都顯著提高(P<0.05)。即酶解蛋白肽可以提高仔豬的抗體水平,豬發病的幾率就減少。要想豬只自身免疫力提高,就需要機體內免疫球蛋白增加。
飼料預消化應該也是出于將飼料做成食品的考慮,因為食品加工是考慮到把豬的飼料加工成豬的食品,因為整個養豬生產,是食品加工的過程。
2、營養、應激與免疫
營養與免疫:合適的營養源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足夠平衡的營養(數量足夠、營養平衡)供給能提高免疫應答能力。
應激與免疫:應激會降低免疫應答能力,降低免疫效果。即豬在不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長期處于應激狀態,將會導致長期的慢性應激,這些慢性應激就會降低免疫應答能力,降低免疫效果。
營養與應激:應激狀態下,營養供應不足是以分解機體組織為代價的,應激階段的營養更側重于能量、電解質和維生素,應激階段對營養素的要求更加嚴格。
所以,營養素先滿足生產,然后才是免疫。營養素要保證最佳免疫力的需要量,一定要高于生產所需的需要量。任何養分的嚴重缺乏、長期營養不良都會損傷免疫系統的發育和免疫力。
第5則、陽光養豬技術是健康養豬的條件
①減少應激:太陽光直射豬欄內,利用陽光增溫,去濕,殺菌消毒;豬的心情好。②減少藥物消毒和疫苗注射:減少消毒藥污染和注射應激;促進營養吸收,節省飼料和能源,減少豬肉藥殘,改善肉質。③飼喂無化藥添加的預消化飼料或原糧飼料,確保健康營養;提高豬自身免疫力和生產性能。從而保證豬肉健康安全好吃。
第6則、陽光養豬模式-陽光的作用
光能可以轉化為熱能,陽光照射在豬舍內可以使地面升溫;陽光照在皮膚上,會使皮下血管擴張,血流旺盛,增加有毒物質的排泄和增強抵抗力;還會使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腸胃蠕動加強,促進食欲和飼料消化,提高了豬自身免疫力。
1、陽光的作用
陽光照射在皮膚上,將一些化學物質,像麥角醇、膽固醇等,轉化成維生素D。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一般細菌和某些病毒在陽光下曬半小時或數小時,就會被殺死,減少疾病的發生。
5.jpg (145.03 KB, 下載次數: 18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4 陽光豬舍(陽光板)
在陽光豬舍中,能看到豬生活得比較舒適,從而產生好吃的豬肉。
6.jpg (121.83 KB, 下載次數: 18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5 夏季陽光豬舍
7.jpg (87.51 KB, 下載次數: 19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6 冬季陽光豬舍
8.jpg (146.54 KB, 下載次數: 20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7 陽光豬舍(遮陽網)
第7則、良好的豬舍內環境是無抗養豬的保證
2015—2017年12 580家豬場,豬的呼吸系統疾病占42.02%,消化道疾病占19.07%,繁殖障礙病占13.72%(陳煥春,2017)。在北方,豬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更高。
1、控制呼吸道疾病的關鍵是豬舍內的通風換氣
1頭90 kg肥豬40 kg/d空氣,2.7 kg/d飼料,4 kg/d水。即豬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氧氣是第一營養。當舍內氧氣不足時,不利于豬自身抵抗力的提高,而且帶來的其他問題也會非常多,特別是北方豬場。解決呼吸系統疾病的關鍵在于良好的通風換氣。
01、有毒氣體氨和硫化氫的危害
有毒氣體氨(NH3)在豬舍中達到10 μL/L時,人就能覺察到。硫化氫(H2S)是一種潛在的致死性氣體,空氣中達到0.025 μL/L時,人就能覺察到(Diseases of Swine,2000)。仔豬在空氣中含50 μL/L氨時,增重下降12%;100 μL/L時下降30%(Drummond等,1980)。氨濃度達到50 μL/L時,健康仔豬清除肺部細菌的能力降低,加重感染支氣管敗血性桿菌仔豬鼻甲的損傷(Drummond等,1981)。
02、粉塵和有毒氣體對豬健康的影響
國外多采用液體飼喂,主要是為了減少粉塵。豬舍空氣中的粉塵、有毒氣體,特別是氨氣和硫化氫是造成動物健康的主要因素。與空氣中的粉塵不同,豬舍中的粉塵具有生物活性,來自于飼料、糞便、動物皮毛、昆蟲和微生物。因而由多種生物體組成,如真菌、內源毒素、有毒氣體等組成(Diseases of Swine,2000)。
03、粉塵與有毒氣體的關系
粉塵是臭味的載體。當臭味以自由分子的形式散發到空氣中,會被迅速稀釋而減小臭味濃度。然而,一旦臭味分子與粉塵粘接在一起,就會被帶到很遠的地方,存在的時間更長。減少粉塵可有效減少豬舍中的臭味。試驗表明,減少80%的粉塵,會減少30%的氨和硫化氫(Diseases of Swine,2000)。
9.jpg (71.86 KB, 下載次數: 19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8 肺部比較:普通豬舍(左)與陽光豬舍(右)
10.jpg (78.48 KB, 下載次數: 19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9 肝部比較:普通豬舍(左)與陽光豬舍(右)
2、控制消化系統疾病的關鍵是地面溫度和飼料原料
消化障礙可降低機體對呼吸系統疾病的抵抗力。相對濕度過大會促進呼吸系統疾病的空氣傳播。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如口蹄疫和偽狂犬病也可以通過空氣傳播(Diseases of Swine,2000)。 地熱是減少豬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設施。北方豬舍加地熱,消化道疾病可以降低80%。低溫本身不會影響豬的健康,許多試驗表明,豬可以靠自身調節機制抵御寒冷。然而,氣溫驟變會誘發豬群疾病,晝夜溫差達到12℃會對生長豬造成應激。臨界低溫:受體重、采食量、空氣流速、周圍物體的熱輻射、地板種類、豬群大小的影響。人不能食用的原料都經過預消化處理再飼喂豬,消化系統疾病基本能解決80%以上。豬舍內的環境控制決定無抗養豬的成敗。
11.jpg (175.99 KB, 下載次數: 19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10 豬舍溫度不夠,豬打堆
12.jpg (49.66 KB, 下載次數: 18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11 冬季封堵地窗,用電地熱
13.jpg (111.82 KB, 下載次數: 18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9-3-13 10:29 上傳
圖12 正常的健康豬群可以參觀
3、陽光養豬模式的效果
遼寧省采用陽光養豬模式的豬場500多個,豬舍70多萬平方米。據5個市縣豬場試驗,與普通養豬模式相比,豬的自身免疫力提高,舍內不用帶豬消毒,豬群只做必要的疫苗。仔豬成活率(98.6%)提高5.5~16個百分點,育豬日增重(420 g)提高12%~118%,料肉比(1.6)降低3%~52%;育肥豬日增重(891 g)提高3%~25%、料肉比(2.45)降低:15%~22%。每頭肥豬增加經濟效益:161.7~368.06元(2013年)。
第8則、陽光豬舍養豬技術的核心
陽光豬舍養豬技術的核心:陽光直射地面,地熱天窗必備;氧氣充足新鮮,創造舒適環境;嚴禁添加化藥,精選飼料原料;少用藥物消毒,少做疫苗接種。
今天分享的核心是瘦肉型豬的質量達到中國地方豬肉的風味,即未來如何把肉變得好吃,這也是我們從事養豬和飼料生產的人必須考慮的事情。我希望有良心的企業家在飼喂豬時,首先考慮的是生產食品,而不是養一頭豬。所以養豬是以豬為本,讓豬生活得比較舒服,心情比較舒暢,這樣豬肉就會變得好吃。
( 根據邊連全老師同名報告整理 )
來源:新飼料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