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質量:不懈地努力來盡可能好地滿足用戶期望; (1)不懈地努力:不斷改進提升;變;粉料到顆粒料; (2)盡可能好地:標準規范、達到零缺陷; (3)用戶期望:達到用戶滿意,不一定最好,但肯定是最滿意的; 2、有關質量的幾個概念: (1)產品檔次不等于質量,可分為高、中、低檔等,滿足不同的需求; (2)質量是符合要求的程度----即穩定性; (3)對用戶來說最重要的是質、價比; (4)一個有競爭力的產品,其質、價比應該是最大的 (1)原料:如批次、供應商、污染、新鮮度等; (2)機器設備和工具;如配料、粉碎機、制粒; (3)工藝流程和作業方法:如添加順序、規程和方法; (4)人的因素:如熟練程度、情緒、素養等; (5)管理因素:如生產、品種、人員、計劃,執行力,配方設計偏差; (6)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工作場所。 (7)產品種類越多,工藝越復雜,質量要求越高,失敗的風險越大。 4、影響飼料質量和產品性能發揮的因素:外因 (1)雞(鴨)苗來源 (2)養殖外界環境 (3)養殖方式(地面平養、網上平養、籠養) (4)管理(密度、溫度、濕度、空氣、通風、光照) (5)疫病(疾病、防疫程序); 5、市場發展對產品的要求: (1)特定養殖市場的需求(飼養周期,階段用料、體重要求、飼料轉化率的要求); (2)同行的行為模仿、產品品質的提升給我們的產品競爭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加強服務,提高產品競爭力。 6、如何改善品質,適應市場發展,體現產品價值? (1)消除內因:通過品管、原料、生產有效的三位一體,加強原料質量控制和原料的正確使用,嚴格制程的質量保證來保證產品品質的穩定,提高產品內在品質的競爭力; (2)預防外因:通過價值鏈的整合和養殖技術指導,改變養殖觀念,改善養殖環境,提高養殖技術,減少疾病發生,提高服務競爭力。 (3)提高配方核心技術:通過新技術應用和有價值原料的開發,保證品質,降低成本,提高產品成本競爭力(價廉質優) 7、質量管理上的“木桶”效應 8、總結起來,品質控制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 (1)質量是,而且應該是每個人的責任。實現質量對幾乎所有的流程活動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只是一條單獨的規定。因此要讓每個人都對他們生產的產品的質量以及他們參與的流程的實施負責。 (2)每個人都應對生產的高質量產品(或質量低劣的產品)承擔責任并且榮辱與共。 (3)推行“品管圈”管理,建立分公司質量管理控制小組。 (4)健全各崗位的記錄系統,以數據分析、跟蹤、追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