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型品種豬主要有三大來源。
一是由國外引進的瘦肉豬品種,如大約克、漢普夏、長白、杜洛克、皮特蘭、斯格、迪卡等。這些引進品種均屬瘦肉型品種。多在國營或大型養豬場進行純繁,其所繁仔豬有的作種、有的育肥。
二是我國自己選育的一些新的瘦肉型新品種、新品系。據統計我國建國后培育的新品種、新品系有40多個,其中不少品種或品系都屬瘦肉型豬類型。
三是用經濟雜交的辦法生產瘦肉型豬。我國地大物博,豬種資源豐富,各省、市均有一些地方良豬,這些地方品種的玄要優點是適應本地環境條件,其主要缺點是生長發育慢,瘦肉率低。為充分利用地方品種資源,生產瘦肉型豬,各地均開展了大量雜交試驗研究工作,獲得了重大成果。即當地母豬與國外引進的瘦肉型公豬進行交配,所產二元或三元雜交后代育肥,這些后代瘦肉率多在55%左右。這個辦法全國各地都有推廣。huobao1866tv養殖技術盡在掌握中。如僅山東省1982年立項實施的瘦肉豬生產配套技術研究課題。就選用了地方母本豬種4個,有萊蕪豬、五蓮豬、煙臺黑豬和沂蒙黑豬,在自群選育的基礎上,用引進的大約克、漢普夏、杜洛克和新長白豬,開展二元和三元雜交組合試驗。通過6年的雜交試驗研究,各母本豬產地都篩選出了自己的最優雜交組合,健全了良種豬繁育體系。目前仍在推行這些研究成果,使國有瘦肉型豬生產和科學養豬工作邁向一個新臺階,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