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懶”了:萌發惰性,忽視管理細節,產生無所謂思想。 淡化了消毒:感覺看不出消毒效果,既麻煩又費事也就省略了。病原微生物之所以叫微生物就是因為它的體積小。 為了逃避人們對它的絞殺,它進化的越來越小,直到小的讓你難以發現。地里長了草,你看到了知道去鏟除,病原微生物由于你看不到就認為不存在,不去有效消滅,那是典型的 “掩耳盜鈴 ”。 病原微生物依靠的是群體力量,當它們的數量增加,突破機體的防御能力的時候,會造成疫病的爆發。科學的消毒可以有效殺滅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減低它們的數量,也就減少了發病的幾率. 忽視了節約:養雞本身是微利行業,浪費是影響養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報到:料槽設置﹑設計不合理,平時盛的太滿等(特別習慣一天喂1次),此項每只雞每年至少浪費飼料2斤;平時不防鼠﹑防鳥,老鼠每年消耗10-15斤飼料,麻雀消耗2-3斤飼料。不僅如此,它們還是多種病原微生物的成為的傳媒,給禽流感等烈性傳染病的防控帶來困難。 松懈了管理:晚上經常進雞舍聽聽的習慣沒有了,發現疫病時多數已經非常嚴重。 像新城疫﹑喉氣管﹑支氣管﹑法氏囊只要平時留心﹑細心,早發現是不難的;雞場沒有記錄,犯過的錯誤重復犯,預防治療沒有依據慌亂對待,無目的投藥; 使用了乳頭飲水器就以為不用消毒,水線內滋生藻類成為病原微生物的載體,使雞群健康﹑免疫效果受到影響;飲水乳頭安置不合理,雞在飲水時水順著雞的脖子下流,由于水珠等在光的折射下發亮,引來別的雞啄食,使頸部羽毛早早脫光; 乳頭漏水,飼料霉變,特別是雞喜歡吃縫隙內的東西,沒有及時把料槽接口處、放壓東西下面的濕、霉飼料清理出去,就會出現雞群出現零死不斷,死亡率高的現象;飼喂不科學,甚至一天飼喂一次,浪費不算,還容易造成代謝性疫病(我們提倡產蛋雞每天至少飼喂3次。 在飼喂方法上采取“兩凈一剩”的飼喂方法: 就是在早晨4:30-5:00左右第一次飼喂,喂的早雞產蛋就早,所謂人勤雞勤。頭天晚上上料要足,早晨料槽要有料就喂,這為“一剩”;中午、晚上要在雞吃完料后半個小時再喂,這樣雞能夠把粉狀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吃進去,避免代謝性疫病和雞蛋大小不均勻的現象發生,這為“兩凈”。 二、免疫程序沒有好壞之分,適合自己的雞場,能夠防控當前主要流行的傳染疫病就是科學的免疫程序。不少雞場由于偏聽偏信,盲目模仿,或者為了圖省事,把本來適合自己的免疫程序搞的亂七八糟,主要疫病抗體水平低,疫病在雞場反復流行。 基礎免疫不合理:最主要的新城疫還是沒有搞好,頻繁大量飲水免疫(有的地方產蛋雞每半個、一個月使用近10倍的量四系飲水免疫1次),由于免疫耐受等問題使雞群低抗體水平的雞持續不斷出現,成為新城疫持續傳染源。 飲水免疫,特別使用乳頭飲水器飲水免疫新城疫的,多數是在自己糊弄自己。在新城疫免疫上,要特別重視油苗的免疫。近幾年結合H9流感的防控,蛋雞開產后3個月左右免疫1次新城疫-H9效果不錯,最好結合有資質的實驗室進行抗體檢測再免疫會更好。 過多使用聯苗:苗不是聯的越多越好,免疫的結果是刺激機體產生免疫球蛋白,聯的越多,機體在一定時間內產生優質、足量的抗體的可能性就越小;每次免疫都會對機體產生一定的破壞,聯的越多對機體毒副作用大。 疫苗使用不合理:為了省事雞痘與新城疫注射,雞痘摻進油苗注射,喉氣管飲水,斷喙與新城疫I系一起搞。常常怎么省事怎么做,使得免疫不是為了產生好的免疫力,而是為了心里安慰。 三、思想“偏”了:學術派別的爭執,飼料、獸藥廠家的吹噓擾亂了養殖戶的思想,產生了錯誤的動機,導致了錯誤的結果。獸藥行業的無序競爭“搞”偏了養殖戶:激烈的無序競爭使得大到教授、博士,小到獸藥廠服務人員、當地獸醫紛紛放下架子加入走村、入戶、進雞舍的行業。 獸藥質量的差異“嚇”偏了養殖戶:獸藥質量參差不齊,價格﹑質量都存在較大差異。很多時候即使把病看對,也常常因為獸藥質量問題而治不好病,久而久之,養殖戶不相信了獸藥,也不相信了技術,陷入迷茫的境地。 貪便宜的心“誘”偏了養殖戶:為了競爭獸藥廠、飼料廠不斷用小恩小惠的促銷方式誘惑養殖戶,今天給水盆,明天給摩托,養殖戶漸漸迷失了方向,在獎品的誘惑下,劣質飼料、獸藥進入雞舍,使你的養殖戶風險加大,效益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