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養豬生產者最看重的一個指標就是母豬要多產仔,其實相比于產仔數,窩內均勻度是一個更應該關注的選育指標,育種專家傅衍博士這樣建議。“產仔數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追求最佳產仔數。”
仔豬初生重和窩內均勻度是對于養豬生產效益非常重要。窩產活仔數越高,新生仔豬出生重也會越低,同時窩內均勻度也隨之降低。初生重太低以及及窩內均勻度差的話會影響仔豬產房保育成活率。因此,我們需要在保證新生仔豬出生重的情況下提高新生仔豬窩內均勻度,為仔豬后續生長發育提供保障,這就需要我們在選種育種過程中將窩內均勻度作為一項指標納入選種形狀,尋找一個量化指標來反映仔豬窩內均勻度。根據每窩仔豬出生重的平均數以及由每窩仔豬出生重計算出的標準偏差,可以得出每窩新生仔豬出生重的變異系數,將其視為仔豬窩內均勻度的量化指標,下面我們就一同來探討母豬一窩分娩多少活仔數時,其窩內均勻度最佳。
圖一:母豬分娩不同活仔數對應的分娩窩數圖
1.jpg (155.11 KB, 下載次數: 24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29 09:21 上傳
為了弄清楚窩產仔數與新生仔豬出生時的均勻度,我們記錄了1042頭母豬的分娩情況,將每頭母豬分娩的所有新生仔豬進行一一稱重,共記錄12765頭新生仔豬個體重。從圖1可以看出,胎產活仔數主要集中在6-18頭,低于6頭和高于18頭的樣本數太少,不作統計分析。
表一:不同產活仔數與仔豬出生窩重之間的關系
很明顯,隨著產活仔數增加,仔豬出生重呈降低趨勢,窩重呈增加趨勢。隨著產活仔數增加,窩均重變異系數越來越小,窩重之間差異越來越小。
圖二:不同產活仔數與每窩新生仔豬出生重的變異系數平均值變化圖
2.jpg (121.2 KB, 下載次數: 25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29 09:21 上傳
母豬產活仔數在11至12頭時,窩內新生仔豬的均勻度最好,從11頭開始,隨著產活仔數增加,窩內新生仔豬的均勻度越來越差。母豬產活仔數在低于10頭時,窩內新生仔豬的均勻度呈不規律變化。
表二:不同產活仔數與每窩新生仔豬出生重的變異系數多重比較
3.jpg (99.53 KB, 下載次數: 2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1-29 09:21 上傳
將每窩新生仔豬出生重的變異系數,作為仔豬窩內均勻度的量化指標,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表明,母豬分娩的活仔數不同對窩內新生仔豬的均勻度影響存在極顯著差異,P=4.71858E-11(P<0.01)。多重比較結果表明,母豬產活仔數在17至18頭時,與6-8、9-10、11-12以及13-14之間差異極顯著;母豬產活仔數在15至16頭時,與6-8、9-10、11-12以及13-14之間差異極顯著;母豬產活仔數在13至14頭時,與6-8、11-12之間差異顯著;其他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
結論:總體結果來看,考慮產仔數不能太少,因此母豬產活仔數在13至14頭時產仔數量比較適中,均勻度也處于較好水平。單純追求窩產仔數顯然可能導致比較低的出生體重和均勻度下降,因為窩產仔數和仔豬品質性狀呈負相關。這意味著,單純追求其中一種性狀可能會間接促進對其他性狀的反向選擇。總之,遺傳選擇的重點應當在出生時創造出由優質仔豬構成的更大的窩重。從以上分析可以我們得出在選擇母豬繁殖性能時,盡量選留母豬產活仔數在13頭左右時的母豬作為留種繼續純繁的母豬。
作者: 陳榮達 育種師 來源:達豬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