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腸炎、腸毒綜合癥是一種由多病因引起的腸黏膜發炎、增厚、脫落、出血、壞死等變化的綜合性病癥,雞腸炎、腸毒綜合癥一年四季均能發生,但以夏、秋、冬季及氣候和溫差變化大的時候發生較多,任何日齡都能發生,特別是15~90日齡的雞多發雞腸炎、腸毒綜合癥,30日齡高發,產蛋雞也能發生,肉雞發生頻率較高。由于雞腸炎、腸毒綜合癥雖然可引起生長速度下降、料肉比增高,但雞腸炎、腸毒綜合癥引起的死亡率并不是特別大,所以往往被人們所忽視,有的養殖戶由于對雞腸炎、腸毒綜合癥的認識不足,而沒有及時治療,造成雞群生長速度很慢,料肉比增高,而且極易引起其它疫病繼發感染。
【臨床癥狀】
發病雞群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飲欲增加或減少,嗜睡呆立,腹瀉,排黃白色、灰白色、綠色、褐色或玄色稀便甚至血痢,有時可見糞便中含有未完全消化的飼料。交流熱線17660612269呼吸困難,部分雞眼瞼腫脹,流淚,跛行,不愿行動,后期出現扭頸、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產蛋雞產蛋量下降,肉雞增重緩慢。通過對多群病雞解剖觀察,其主要病理變化為:在發病的早期,十二指腸段空腸的卵黃蒂之前的部分粘膜增厚,顏色變淺,呈現灰白色,像一層厚厚的麩皮,極易剝離;腸粘膜增厚的同時,腸壁也增厚。腸腔空虛,內容物較少,有的腸腔內沒有內容物;有的內容物為尚未消化的飼料。此病發展到中后期,腸壁變薄,腸黏膜脫,腸內容物呈蛋清樣、粘膿樣,個別雞群表現得特別嚴重,腸粘膜幾乎完全脫落崩解,腸壁較薄,腸內容物呈血色蛋清樣或粘膿樣、爛柿子樣。其它臟器未見明顯病理變化。
【流行特點】
雞腸炎、腸毒綜合癥主要病原為霉菌、大腸桿菌、小腸球蟲、梭菌等,臨床中較常見的癥狀是排肉絲樣、西紅柿樣便,糞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飼料,震顫、亂竄、起跳、尖叫、興奮不安等癥狀也時有發生。因感染的病原不同,作用于機體時表現的癥狀也不盡相同:
1.病原為霉菌和大腸桿菌時表現為:呼吸困難、消瘦、精神沉郁、排黃綠色稀便,感染嚴重的雞群死亡率很高,尤其是雛雞發病較多。剖檢可見腸道水腫,氣囊、肺有霉斑。
2.病原為大腸桿菌和球蟲時表現為:呼嚕、羽毛蓬亂、糞中帶血或呈醬紅色,雞冠蒼白、消瘦、黏膜上有壞死斑點,內膜呈麩皮樣,糞便發黃,帶血絲較多。
【預防措施】
1、加強禽群的飼養管理,降低飼養密度,留意透風與保溫工作,消除各類應激。
2、按期對雞場(舍)內外以及相關的用具進行完全的消毒。
3、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加大雞群的免疫度。
4、對一些常見的疾病如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沙門氏菌病等,可用一些廣譜、高敏感的藥物進行預防,同時按期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