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喜得孕手冊
轉自:養豬職業經理人
微信ID:YZZYJLR2016
導讀
對規模豬場生產技術人員來講,掌握一些繁殖生理學的基本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要清楚了解豬群非生產天數(Non-Productive Days,NPD)的長短對于豬場經濟效益影響巨大,使用喜得孕配合其它措施,能夠幫助豬場減少種豬的非生產天數,極大提高豬場經營者效益。非生產天數直接影響到豬場母豬每年平均分娩胎數、 進而影響母豬平均每年產仔總數和母豬平均每年斷奶仔豬數。
規模豬場從國外引入的豬種,發現很多青年母豬有延遲發情的現象,8月齡后備母豬的利用率只有80%左右,要想提高后備母豬利用率,應加強后備母豬的飼養管理,同時合理應用激素誘情。
(一)、合理運用公豬誘情
母豬的發情和排卵是在神經和激素的調節下進行的,利用公豬誘情,遷移刺激等措施,可以使斷乳母豬提前發情,使后備母豬初情期提前,發情明顯,受胎率提高,產仔數增加。
1.jpg (170.04 KB, 下載次數: 6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1-22 09:34 上傳
1、 將后備母豬養在有成年公豬的地方,較隔離飼養的母豬性成熟提早30天;進入生理成熟的后備母豬(24W)突然引入公豬,可使其性成熟整齊度提高,21天內發情率可達到75%;7月齡的后備母豬群飼比單獨飼養的后備母豬性成熟提前,受胎率也高,所以后備母豬適宜群飼,定時的接觸公豬,接觸時間應該在160-168日齡;所選用的公豬應是性欲旺盛的成年公豬(12個月以上),采用身體直接接觸的方式,最好能做到每日三次,每次5-15分鐘;為獲得最大反應,可以延長接觸時間,特別是豬群數量較大時,但是不宜超過30分鐘。
2.jpg (102.74 KB, 下載次數: 6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1-22 09:34 上傳
2、 公豬接觸可使斷乳母豬提早發情,群飼也有一定效果。
3、 生產上使用公豬試情,有利于發情鑒定。
4、 人工授精前與公豬接觸,可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澳大利亞曾經有學者用800頭后備母豬做過試驗,后備母豬初次發情后與輸精管結扎的公豬(結扎公豬是豬場查情的好幫手)放在一起,再次發情后用公豬交配,受胎率能提高5-6%,第一窩產仔數增加0.5-2.5頭,第二窩產仔數約增加1頭。
5、 將接近初情期的后備母豬移至舍外或者由一個圈移至另一個圈,可在其遷移后4-6天后發情,如果與高頻率的公豬刺激相結合,可獲得最大效果。遷移時間應在24周齡以后,也就是在配種前9周。
(二)、適當使用激素催情
前列腺素(PG)在調節繁殖機能方面具有強烈的溶黃體、刺激子宮和輸卵管、加速精子運送等作用,并能誘發排卵;孕馬血清有著明顯的促進卵泡發育的作用,同時有一定的促排卵和黃體形成的功能。
國內唐中林2000年曾試驗選擇9~10月齡,體況良好的純種長白和大約克乏情后備母豬各12頭。頸部肌肉注射前列腺素(PG)6ml/頭,48小時后頸部肌肉注射孕馬血清(PMSG)1000國際單位(IU)。從注射前列腺素開始計算時間,并由專業配種技師巡欄觀察發情狀況,母豬出現候配反應當天配種1次,18~24小時后再配種1次,利用大約克或長白成年公豬進行雜交。結果12頭大約克后備母豬在第5~6天全部發情,其中有10頭受胎,2頭復發,但第2次配種受胎。12頭長白后備母豬在第3~8天全部發情,并全部受胎。試驗的24頭乏情后備母豬在用藥處理后發情率達100%,用藥情期受胎率達91.7%,可見這樣處理的效果很理想。
3.jpg (114.67 KB, 下載次數: 5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1-22 09:34 上傳
初產母豬的受胎率和產仔數均不及經產母豬,經產母豬產后也經常出現乏情厭食現象,為了充分挖掘初產母豬的生產潛力,促使斷乳母豬盡快發情,生產上采用對后備母豬和斷乳母豬進行激素催情或超數排卵,具有一定效果。后備母豬達到適宜配種年齡以后,180-200日齡肌肉注射孕馬血清400iu/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200iu合劑(喜得孕),112小時左右就可以發情;并能增加排卵數,如果在注射喜得孕之前24-48小時增加一針D-氯前列烯醇75微克(喜娩康),可進一步改善激素處理的效果,這樣的處理方案對于產后乏情的初產母豬也有相當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