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09-10-19 11:32
正文摘要:局部治療方法: 主要包括蹄部外用藥物療法、蹄浴療法、手術療法和局部注射用藥療法。蹄部外用藥物療時,首先要對患病蹄部進行清洗和消毒,切除指(趾)間壞死組織,然后使用抗菌藥物。如用硫酸銅和磺胺1比4的混合物 ... |
學習了.................... |
本帖最后由 矮子 于 2009-10-21 08:00 編輯 腐蹄病: 作局部性處理時,首先要對原發病灶進行清理、消毒,必要時進行擴創或削修蹄角質,顯露出深部組織后用3%雙氧水、0.1%高錳酸鉀溶液等沖洗,創內敷氯霉素或青霉素,也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粉,或洗后局部涂布5%碘酊,最后撒布碘仿磺胺粉(碘仿10份+氨苯磺胺90份,混合均勻)。灌服鋅制劑45毫克/千克體重,連用幾天,效果較好;亦可用2.4%氧化鋅舐鹽。作全身治療時,可給予抗生素、磺胺制劑。 定期用硫酸銅或甲醛溶液泡蹄,或地面用生石灰、5%~10%硫酸銅液、4%~10%甲醛液消毒,可預防本病的發生。 蹄葉炎(敗血凝蹄): 在患病初期,可靜脈放血,放血后再靜脈注射林格氏液。盡量使蹄部冷卻或使病牛站立于流水中;大劑量使用抗組織胺制劑、鹽酸苯海拉明等,對急性病例效果較好。也可選用其他抗過敏藥物如10%氯化鈣、0.1%腎上腺素、可的松制劑等;還可使用止痛劑或普魯卡因封閉,早期應用乙酰普嗎嗪,有降低血壓和減輕疼痛的作用。 預防本病的關鍵在于改善飼養管理,將產犢的青年母牛提前轉入水泥地面的牛舍,產前幾個月和產后應充分運動。產前、產后4周不突然改變飼料,產后精料要減少,喂精料后立即喂適量的粗料,按精料的1%比例增加飼料中的碳酸氫鈉,新生犢牛每日給精料不多于兩次,以減少瘤胃酸中毒。定期削蹄,每年春秋各一次為宜。 指(趾)間皮膚增殖: 保守療法,炎癥初期,清蹄后用防腐劑涂擦包扎,可緩和炎癥和疼痛,但不能根治。 手術切除,橫臥保定,全身麻醉并配合神經傳導麻醉,局部常規消毒后,沿增殖物周圍將其徹底摘除,止血后,縫合或不縫合創口皮膚。最后,在兩蹄尖處鉆洞,用金屬絲將兩蹄固定于一起,并用繃帶包扎,外裝防水蹄套。 電烙鐵燒烙或液氮冷凍也有效果。 指(趾)間皮炎: 首先應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蹄干燥和清潔,定期用收斂(如10%硫酸銅液等)蹄浴。 治療時,對患部應徹底清洗,削除有空洞分離的角質。然后涂布收斂劑和防腐劑,如碘仿磺胺(1:5)粉、碘仿鞣酸粉等,或涂布5%龍膽紫溶液、氧化鋅軟膏、水楊酸氧化鋅軟膏等,裝蹄繃帶,2~3天換藥1次。也可進行蹄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