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豬價大跌,飼料價格上漲,這是自2017年11月之后飼料行業再次迎來漲價潮,主要原因是玉米豆粕價格上漲。業內人士預測如果豆粕等原料價格繼續上調,接下來珠三角很可能也會掀起第二輪漲價潮。 雙胞胎、海大、中糧、漓源等數十家企業宣布漲價!接下來還會漲? 《農財寶典》記者 許婉 蘇若晶 農歷狗年剛過,豬價就經歷了一段令人瞠目結舌的下跌,從農歷大年初七(2月22日)的6.46元/斤下跌到3月8日的5.62元/斤,新牧網豬價指數也跌破100點大關,而上次破百還是在2014年12月。 與豬價大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飼料價格上漲。這是自2017年11月之后飼料行業再次迎來漲價潮,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慢又被打頭風”啊。 2月27日,雙胞胎宣布豬料漲價25-75元/噸,金新農漲價100-200元/噸,唐人神漲價50元/噸。正邦早在2月6日就宣布漲價。海大也在口頭上通知漲價。(相關報道:雙胞胎、海大、唐人神、金新農飼料率先漲價,不少企業表示要跟漲!) 雙胞胎和海大一直是飼料價格的風向標。《農財寶典》當時預測,繼雙胞胎和海大漲價之后,會有一大堆飼料企業跟著漲起來,飼料即將進入全線漲價的局面。 果不其然,3月3日,廣東茂名飼料行業協會發出漲價通知,其中禽料上調50-75元/噸,豬料上調75-100元/噸,水產飼料上調75-120元/噸。 緊接著茂名通威、茂名中糧等公司相繼發出漲價通知,漲價幅度與茂名協會發出通知幾乎一致;據經銷商反映,茂名海龍(海大集團子公司)也在3月3日晚上口頭通知漲價,但是茂名海龍主管回應《農財寶典》記者時表示,還沒確定漲價日期,但是會跟隨行業上漲;茂名六和、茂名恒興也開始計劃漲價。可以說,在行業協會以及大企業的帶動下,粵西地區飼料掀起漲價潮。 據《農財寶典》相關報道,2017年11月24日茂名地區率先漲價,可謂是引爆華南飼料全線漲價的一顆重磅炸彈。 此次第二次率先漲價也是如此,緊著著各大企業飼料應聲上漲,廣東地區的雙胞胎、恒興、海大、廣州希望、漓源、富民、匯海、南寶等公司均宣布飼料價格上調。(文末附各廠家飼料具體漲價信息) 豆粕、玉米價格上漲引發本次漲價潮 本次飼料漲價原因在于玉米、豆粕價格上漲。 據《農財寶典》記者了解,上次飼料漲價的導火線是因為魚粉價格快速上漲,從2017年10月中10400-10600元/噸上漲至12400-12600元/噸,豆粕基本維持在2900元/噸; 而到3月初,魚粉價格達到13800-14200元/噸,又上漲200元/噸;豆粕連日暴漲,達到3180-3280元/噸,不到半個月上漲了300-400元/噸,玉米價格也快速上漲至1880元/噸。 中糧飼料有限公司采購管理中心采購副總監兼能量原料采購部總經理王康易告訴《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玉米年度供需報告顯示,2017/2018年度中國玉米結余量近7年首次轉負,缺口高達2561萬噸。出現供需缺口主要在于玉米飼料和深加工需求增加。雖然我國現在還有1億多噸玉米庫存,但是按照往年,要到5月份才大量拍賣。2561萬噸的缺口,也是推動近期玉米漲價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于豆粕漲價,行業人士認為原因在于中美的貿易戰。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的安全調查報告,建議對中國等國征收高額關稅,而美國大豆協會則發布聲明,怕中國把大豆作為報復的目標。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推高了豆粕的價格。此外,南美阿根廷干旱天氣來襲,也對豆粕價格形成有力支撐。 此外,因受各方面因素影響,維生素、礦物質等添加劑從去年到現在也一直處于上漲趨勢,某飼料企業高管表示,目前添加在飼料中的添加劑成本比去年平均成本高10多塊錢一噸。 面對全國各個市場此起彼伏的飼料漲價潮,很多人表示看不懂,非常混亂。據《農財寶典》記者了解,這是主要因為跟全國各地飼料價格不一樣,全國各地的銷售模式、養殖模式、市場習慣都不相同,所以飼料價格都不一致,加上各地飼料賒銷大、價格非常不透明、信息封閉性強,因此全國各地飼料價格不但漲價時間不一致,而且漲幅也不相同。 相比前幾年華南地區飼料價格戰此起彼伏,這兩年華南地區飼料價格是漲價頻率最快的市場。近日,粵西地區市場飼料掀起第二輪漲價潮,在茂名飼料協會宣布漲價后,中糧、海大、通威、粵海、恒興、匯海、南寶、雙胞胎等企業均宣布飼料價格上調,豬料、水產料、禽料全線上漲。 這次繼上一輪價格調整只有3個月左右時間,如果豆粕等原料價格繼續上調,接下來珠三角很可能也會掀起第二輪漲價潮。 各飼料廠具體漲價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