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溫氏股份公布了其2017年業績快報。快報顯示,2017年溫氏股份營業收入達556.6億元,利潤總額70.9億元。作為養豬業的龍頭,溫氏一直是養豬企業的追趕目標。溫氏股份曾表示將保持每年約15%的速度增長,那么有人能追上么?而誰最有可能趕超? 2月26日,溫氏股份公布了其2017年業績快報。快報顯示,2017年溫氏股份營業收入達556.6億元,同比下降6.23% 2月26日,溫氏股份公布了其2017年業績快報。快報顯示,2017年溫氏股份營業收入達556.6億元,同比下降6.23%;利潤總額70.9億元,同比大跌42.66%。按照溫氏股份所公布預計每年生豬出欄增長15%的速度,在其達到目前的5000萬頭目標之前,都將在國內獨領風騷,無企業能超越。 生豬出欄增長11.18%,總利潤卻大跌52.76億元 此前在1月7日,溫氏股份發布公告稱2017年其銷售商品豬1904.17萬頭,同比增加11.18%。而溫氏股份的2017年業績快報顯示,2017年溫氏股份營業收入達556.6億元,同比下降6.23%;利潤總額70.9億元,同比大跌42.66%。在生豬出欄增加了191.44萬頭的同時,利潤卻大跌52.76億元。 對于這種反差,溫氏股份在業績快報中解釋道,受市場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公司商品肉豬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8.59%。據溫氏股份2017年與2016年業績快報,其2017年商品豬銷售均價為價14.98元/公斤,而2016年則高達18.40元/公斤。 雖然溫氏股份養豬業務繼續保持穩步發展,商品肉豬銷量同比增長11.18%,銷售均重同比增加3.65公斤/頭,但不足以抵消銷售均價下降的影響,導致公司商品肉豬盈利水平同比大幅下降。 而2017年上半年,活禽產品市場行情整體持續低迷,溫氏股份養雞業務受到嚴重沖擊,商品肉雞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0.19%,養雞業業務陷入虧損。但報告期下半年,隨著H7N9事件影響的消退及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盈利水平大幅提升,養雞業務全年整體盈利。 牧原、正邦或均無法超越,溫氏仍將繼續獨領風騷 2014年以來,溫氏股份生豬養殖業務高速發展,2014年溫氏股份生豬出欄量為1218.3萬頭,2017年發展到了1904.17萬頭,生豬銷售收入也由180.24億元增加到337.95億元;4年之間生豬銷售增長了685.87萬頭、銷售收入增長了157.71億元。 溫氏長期以來,一直在國內生豬養殖業也內獨占鰲頭,但我們也可以看到,牧原、正邦等企業正快馬加鞭。 而隨著大量資本進入養殖業,溫氏還能獨領風騷多長時間,是否會被其他同行超越呢? 先來看當前體量最接近溫氏且勢頭最猛的牧原股份。2017年度牧原股份生豬銷量高達723.7萬頭,而2016年度為311.4萬頭,同比增長了132.4%,若按這個速度,牧原在2019年生豬出欄就會高達3900多萬頭,超越溫氏,但根據常理,牧原幾乎無法在接下來2年或2年以上均保持如此高的增長。 再看另一個數據,此前中泰證券預計2018-2020年牧原股份生豬出欄將分別達1200/1600/2000萬頭,也就是說接下來一段時間牧原股份將保持每年400萬頭的增量。 而溫氏股份則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將保持每年約15%的速度增長,2020年之后溫氏的每年的增長量將超過400萬頭,也就是說,按這個速度,在溫氏發展到終極體量目標前,牧原都將無緣趕超。 注:溫氏按其公布的(15%)速度增長;牧原按證券機構預計速度(每年400萬頭)增長;正邦科技按2017年增長速度(51.14%)增長。 而正邦科技2017年生豬出欄342.25萬頭,同比增長51.14%。假設正邦科技以后每年都能保持這個速度增長,那么也要到2024年才能實現超越溫氏,屆時溫氏已經實現了年出欄5000萬頭的目標。但是另一方面,正邦科技隨著養豬體量的增大,后續幾年也不太可能繼續保持50%以上的增長。 所以,按照目前溫氏股份平穩的發展勢頭,在其發展到終極目標之前,其他企業想要超越溫氏幾乎是不太可能的。除非發生幾乎不可能發生的巨頭兼并。 來源:農財寶典畜牧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