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友們有沒有覺得,現在的豬場往往哺乳仔豬的問題不大,反而保育豬不好養(除了專門侵蝕哺乳仔豬的病如流行性腹瀉)。這其實就牽涉到我們所說的斷奶應激(如下圖)。 出現上圖現象的原因: 1、液體母乳到固體飼料的轉變。 2、從溫馨母愛環境到陌生的環境。 3、發育不全的消化系統要完全承擔消化任務。 4、不完善的免疫機制要承擔疫病壓力。 5、需要戰斗,重新建立社會等級。 6、戰斗后傷痕累累,為鏈球菌打開門戶。 有的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有的是可控的。我希望新的觀念可以讓豬友們,可以把可以控制的地方做得更加好。 一、需要有新“優進全出”觀 大部分豬場,實施不了全進全出,實施不了消毒,空欄一周,病弱豬,亞臨床感染豬一起轉入,導致新的豬群病原,就像雷達一樣不斷的向健康豬群發出”輻射”(如下圖).但是全進全出沒有強調新生豬的健康度,其實我們要預防性的治療亞臨床感染的豬,做到優進全出,才符合現代養豬人的標準。 二、需要有新“免疫抑制”觀 清除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幫兇,有三種措施。一是淘汰臨床感染豬,二是治療預防亞臨床感染豬,三是轉群后最危險35--50日齡加藥預防。 在生產實際中,鏈球菌多發生在斷奶轉群,就是因為轉群會通過打斗而建立新的社會秩序。 三、需要有新“環境控制”觀 1、干燥比消毒重要。 2、保溫比藥物重要。大豬怕熱,小豬怕冷。 3、空氣比營養重要。豬的高度沒有人那么高,設立地窗有利于防潮,吹走豬活動區的渾濁氣體。 四、需要有新“全局營養”觀 “飼養標準”的定義中三個關鍵詞:“理想環境 ”,“健康豬群”,“ 最低營養需要量”但是現實中一是很難達到理想的環境,二是很難有健康的豬群,三是很難有與飼料標準“匹配”的豬場。 鑒于此,小編覺得營養應該分為基礎營養和免疫營養。作為保育豬而言,母源抗體的保護已經過期了,自身的免疫力不能保護自己,所以需要免疫營養的協助。 五、需要有新“疫苗免疫”觀 6種情況不可以打疫苗: 1、仔豬轉群一周不打。 2、母豬配種1個月不打。 3、母豬產前半個月不打。 4、沒有批文的廠家不打。 5、沒有免疫營養的豬群不打。 6、健康度不佳的豬不打。 好了,豬友們把可控制的東西做好,小編相信保育豬養好不是問題。 來源:豬場動力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