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氣候變化較大,要注意豬舍保溫,首先要知道各階段豬的適宜溫度,再選擇合適的保溫措施,還要確保保溫措施能達到適宜的溫度范圍。 豬的大小是按體重劃分的,不同體重的豬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初生仔豬對溫度的要求最高,隨著體重的增加要求的溫度越來越低。下面就按豬的體重介紹適宜溫度和臨界溫度(℃): 豬的體重(千克)低臨界溫度適宜溫度高臨界溫度 “臨界”是指物質狀態發生改變時所需的外界條件。豬的臨界溫度是在臨界溫度范圍之內,豬可通過自身的調節機能來適應環境,環境溫度超出了臨界溫度的范圍,也就超出了豬只自身的調節能力,容易發生危害。從上面的溫度范圍可以看出看,初生仔豬的適宜溫度是29℃,高、低臨界溫度分別是31℃和29℃,范圍很窄,說明初生仔豬的調節能力不健全,必須創造適宜的環境才能保證其正常生長。隨著體重的增加,調節能力逐步增強,要求的條件越來越寬。 豬場驅蟲程序的具體步驟 寄生蟲分為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結節蟲、鞭蟲等)和體外寄生蟲(如疥螨、血虱等),豬群感染寄生蟲后不僅使體重下降、飼料轉化效率低,嚴重時可導致豬只死亡,引起很大的經濟損失,因此豬場必須驅除體內外寄生蟲,一般的驅蟲程序為: 1、后備豬:外引豬進場后第2周驅體內外寄生蟲一次;配種前驅體內外寄生蟲一次。 2、成年公豬:每半年驅體內外寄生蟲一次。 3、成年母豬:在臨產前2周驅體內外寄生蟲一次。 4、新購仔豬在進場后第2周驅體內外寄生蟲一次。 5、生長育成豬:9周齡和6月齡各驅體內外寄生蟲一次。 6、引進種豬:使用前驅體內外寄生蟲一次。 7、豬舍與豬群驅蟲消毒: (1) 每月對種公母豬及后備豬噴霧驅體外寄生蟲一次。 (2) 產房進豬前空舍空欄驅蟲一次,臨產母豬上產床前驅體外寄生蟲一次。 8、驅蟲藥物視豬群情況、藥物性能、用藥對象等靈活掌握。 9、同時驅體內外寄生蟲時一般采用帝諾玢、伊維菌素、阿維菌素等混飼連喂一周的方法;只驅體外寄生蟲時一般采用殺螨靈、虱螨凈、敵白蟲等體外噴霧的方法。 10、采用一餐式混飼驅體內外寄生蟲的方法,要隔7天再用一次。 11、商品豬驅蟲前最好健胃。 如何控制豬舍內的小環境 豬的生物學特性是:小豬怕冷、大豬怕熱、大小豬都不耐潮濕,還需要潔凈的空氣和一定的光照。因此,規模化豬場豬舍的結構和工藝設計都要圍繞著這些問題來考慮。而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例如,在冬季為了保持舍溫,門窗緊閉,但造成了空氣的污濁;夏季向豬體和豬圈沖水可以降溫,但增加了舍內的濕度。由此可見,豬舍內的小氣候調節必須進行綜合考慮,以創造一個有利于豬群生長發育的環境。 來源: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