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豬生產過程中,種母豬的飼養管理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抓好這一環節,就能保持種母豬良好的體況和較高的繁殖率及利用率,并能獲得較高的、斷奶體重較大的仔豬,從而提高豬場的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 控制母豬的非生產天數非常重要 (一)母豬的非生產天數任何一個生產母豬和超過適配年齡(一般設定在230日齡)的后備豬,沒有懷孕、沒有哺乳的天數,被稱做非生產天數(Non-Productive維生素EDays,NPD)。其中有3-6天斷奶至配種間隔是必需的,在此期間母豬要準備發情,可以叫做必需非生產天數。一些懷孕母豬發生流產或死淘等于什么也沒做,從配種到流產、死淘時的天數也補視做非生產天數。 (二)造成母豬非生產天數的原因 1、超過230日齡的后備母豬,無發情表現或發情時間短,發情不明顯造成漏配,或因營養不適,缺乏必需的維生素、微量元素以及管理不當,缺少異性刺激和適量的運動等延誤了初配時間;后備豬飼養過肥,造成后備豬不發情等都會使后備母豬非生產天數增加。 2、斷奶母豬,因膘情好,不能在斷奶后3-7天內發情。 3、母豬在一個情期內配種不孕,而又延誤了返情時間的母豬,非生產天數會增加。4、流產的母豬,長久不發情,或發情配種又不妊娠的母豬。 5、妊娠母豬在懷孕過程中死亡,或因病淘汰的母豬。原本應淘汰的母豬,未能及時處理,延長了飼養時間,增加了母豬的飼養天數。 6、妊娠誤判。配種后18-21天妊娠檢查時,本來沒有妊娠的母豬,結果誤判,而母豬又沒有發情表現,長期按妊娠母豬飼養,增加了母豬的非生產天數。 (三)控制母豬非生產天數的標準后備豬入群→配種 20-24天成年豬斷奶→配種 < 10天配種→返情→再配種 < 21天全群平均非生產天數 < 60天母豬流產、懷孕期死亡、淘汰是造成母豬非生產天數增加的最大問題,必須嚴格控制,要求母豬流產率(包括全窩死胎)不大于1%,淘汰率不大于0.75%。來自豬場動力 非生產天數的計算方法 NPD=365天-每頭母豬每年所產窩數×(母豬泌乳期天數+妊娠天數114天)。舉個例子,對于一個規模豬場,可能希望每頭母豬每年產2.3窩,28天斷奶,懷孕期是114天,NPD=365-2.3×(28+114)=39天。 (五)非生產天數造成的損失以一個飼養規模為300頭基礎母豬的豬場為例,必需非生產天數高為5天,如果執行28天斷奶,則每頭母豬每年所產窩數為:365÷(114+28+5+0)=2.48,如果執行21天斷奶,則每頭母豬每年所產窩數為:365÷(114+21+5+0)=2.61. 以28天斷奶為例,則實際每頭母豬每年所產窩數=365÷(114+28+5+X),其中X代表每胎非必需生產天數,當X=10天時,每頭母豬每年所產窩數=2.32,則每頭母豬年非生產天數36天,是較高生產水平;當X=25天時,每頭母豬每年所產窩數=2.12.則每頭母豬年非生產天數64天,是一般生產水平。兩者的差別是28天,假設每頭造成非生產天數的母豬日采食量為2.5千克,每千克飼料的價格是1.8元,假設飼料成本占總成本的70%,則后者的母豬年飼養成本增加:1.8元×2.5千克×28天×300頭÷70%=54000元。假如每頭母豬窩斷奶10頭仔豬,則較高水平豬場比一般豬場每年多出欄300×(2.32-2.12)×10=600頭。若每頭出欄肥豬的利潤是100元,每年可多賺60000元。換個角度講,一般來說每頭母豬每年耗費飼料在1000千克左右,折合1.8×1000=1800元。高水平豬場每頭仔豬的攤銷是1800÷23.2=77.6元,一般豬場1800÷21.2=84.9元,也即較高生產水平豬場每頭肥豬能節約7.3元成本,總成本節約300×23.2×7.3=50808元以上三項利潤差別的和是54000+60000+50808=164808元,這就是每頭母豬增加28天非生產天數給這個豬場所造成的損失。這些費用可以被認為是豬場效益的損失,所以非生產天數是豬場管理的敵人。 (六)減少母豬非生產天數的具體措施減少母豬非生產天數,可以增加產仔窩數和產活仔數,降低仔豬生產成本,減少母豬的非生產天數等于多飼養母豬,比提高產仔窩數效果更好,也更經濟。 1、后備母豬適時配種對于后備母豬,經過測定后一般在170日齡左右轉入生產群。從轉入生產群的當天就要認真記錄發情情況,這樣就可預知最佳配種時間。例如,一頭母豬在轉入的第1天即發情,那么21、42、63天后應第2、3、4次發情,第4次發情是在233日齡,最適合配種。若錯過此次發情,將增加21天的非生產天數,這是應盡力避免的。 2、加強哺乳母豬的飼養,縮短斷奶至配種間隔天數研究表明斷奶母豬的體況與斷奶至配種間隔天數存在密切關系。加強哺乳期母豬的管理,盡量減少母豬哺乳期間體重的損失是縮短斷奶至配種間隔天數的關鍵。對于斷奶后超過20天不發情的母豬,應用PG600等藥物催情也是減少非生產天數的方法。 3、返情母豬及時復配每天引導公豬到懷孕舍刺激母豬(鼻對鼻接觸),使那些未孕的母豬如期返情(配種后21天左右),并及時配種。對于一個正常返情的母豬,錯過第1次返情,最少會造成21天的非生產天數,在管理上這是不能容許的。 4、盡早發現空懷母豬,促其發情對于那些未孕而又沒如期返情的母豬可借助妊娠診斷儀,在第25-30天將其查出,趕回配種舍,促其發情。如果空懷是持久黃體所致,可考慮應用氯前列烯醇。 5、控制懷孕母豬流產、死淘率越到懷孕后期,流產、死淘造成非生產天數越多,損失越大。懷孕期間流產不應超過2%,死淘也不應過2%。超過此值都屬不正常,需認真查找原因。 6、適時決定淘汰老的、生產性能差的母豬,在斷奶當天淘汰是最經濟的。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