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我國規模化養豬場在生豬生產發展史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大作用。 近年來,在加入WTO后產生的技術壁壘和豬疫病問題日益嚴重(豬疫病暴發流行)的雙重影響下,相當數量的規模化養豬場進行了標準化豬舍的建設、改進工作,應該說這是豬場在飼養和管理體制上的一大進步。但是,建起了標準化豬舍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豬場疫病就能杜絕發生嗎?豬肉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就能得到提升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標準化豬舍建設只是標準化養殖工藝建設的一個環節,除此之外,還有場址的選擇,各功能區的規劃、各類舍別建筑物的布局、工程工藝設計、工程防疫、畜牧業投入品的使用、糞污物無害化處理、疫病控制等一系列技術問題需要解決,而標準化養豬場的工藝建設正是能完全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綜合解決方案。本文就標準化養豬場工藝建設進行探討,敬請廣大同行給予指導。 1、當前養豬場存在的問題 1.1 選址建場及建設布局不合理 規模化養豬場的選址建場及場內布局不合理,大部分規模化養豬場分布城郊結合部、城鎮,雖然方便了生產和生活,但這些地方沒有足夠的耕地、農田、苗圃、果園、魚塘消納豬糞。據了解有部分規模化養豬場沒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沒有根據評價確定規模和布局;沒有根據當地全年主導風向設置各功能區,進入生產區沒有消毒通道;沒有注意同時設計與養殖規模相配套的糞污處理、污水處理等場地和設施;沒有注意避開人口聚居區、風景旅游區、自然保護區和畜牧養殖小區,造成豬糞還田比例低,環境污染嚴重。這些污染源點多面廣,治理難度大,且不符合環保要求和動物防疫條件。 標準化養豬場工藝建設勢在必行 1.6 濫用獸藥和疫苗 有些養豬場廣泛地在豬飼料里任意添加獸藥供豬群長期食用和過量使用獸藥給患病豬群治病,這直接導致豬細菌耐藥性增強。有的豬場疫苗超量接種,比常量高5-6倍,抗細菌藥物和抗病毒藥物超劑量使用濫用違禁藥物,不執行藥物休藥期規定,造成生豬產品藥殘超標,直接影響豬肉產品的質量、出口和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1.7 衛生防疫制度不健全 衛生防疫制度不健全,不僅造成疫病的傳播,而且給疫病的防控帶來困難和壓力。據了解,有些豬場的業主既是管理人員,又是獸醫技術人員和飼養人員,管理機制不健全;有些豬場對患病豬只未能及時隔離,習慣往返于豬舍治療;有些豬場每個生產單元沒有固定的飼養人員和固定的生產工具;有些豬場大門口處、生產區入口處、豬舍門口處沒有消毒池;有些豬場執業獸醫師還對外單位開展動物診療活動等。這不僅造成病原體在生產單元與生產單元之間的循環性和持續性污染,給病原體的孳生提供了適宜的生存條件,而且使豬場成為疫病孳生、蔓延、擴散的場所。 1.8 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不嚴 病死豬無害化處理不嚴,給病原體造成存活繁殖的機會。據了解,有些豬場對無害化處理概念非常淡薄、認識不高,舍不得將病死豬銷毀處理,而是廉價賣給不法商販去加工成燒豬、臘肉、臘腸等。此做法不僅坑害消費者,而且由此造成病原微生物傳播擴散,同時造成豬場周圍環境被嚴重污染。這對下一批乃至以后豬群的健康養殖構成極大的威脅。還有的養豬場卻將病豬調往外地、或上市交易、或亂扔亂拋、或棄之河塘池旁等,加之環境消毒不徹底,致使某種疫病的細菌(病毒)到處散布,這為豬疫病的發生提供“溫床”,引發的卻是某種疫病的持續性發生或周期性出現。 1.9 消毒意識淡薄 據了解,有些養豬場由于消毒意識淡薄,認為消毒與無消毒都是一個樣,根本就沒有按程序進行消毒,或不按說明書的要求稀釋消毒液或消毒次數不夠或隨便消毒。有些養豬場為了降低飼養成本,貪圖便宜購買低效消毒劑,對豬舍、飼養環境、飼養用具和道路等進行簡單消毒。雖然對豬舍、飼養環境等進行了消毒,但由于消毒溶液濃度偏低,消毒不徹底,消毒效果差,故不能有效殺滅飼養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導致病原微生物在豬場內長期存在,這樣的豬場往往疫病連綿不絕。造成豬場業主消毒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是豬場業主未能看到消毒的直接效益,因為消毒的效益是潛在的。 2、標準化養豬場工藝建設建議 2.1 標準化養豬場工藝建設的重要意義 無論養豬場的規模大小,工藝建設都必須要標準化。標準化養豬場工藝建設的重要意義就是有利于加快養豬生產方式的轉變,有利于規范養殖行為,有利于豬場生物安全的有效控制,有利于養豬生產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有利于為豬群營造一個干凈、衛生、健康、舒適、良好的生活環境,讓豬群真正生活在最適狀態或最佳的生活環境之中,提高豬群的健康水平和抗病力,最大限度地減少疫病的發生,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并為廣大民眾提供更多的綠色豬產品。 2.2 標準化養豬場工藝建設的必要性 當前,我國養豬業正處于向現代養豬業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矛盾和問題凸顯:規模養豬比重低、標準化水平不高,生產方式落后,糞污處理壓力大,豬肉產品質量存在安全隱患,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低水平規模飼養帶來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已不能適應全社會對于豬肉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公共衛生安全以及生態環境安全的要求,成為制約現代養豬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工作力度,創新工作舉措,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快養豬生產方式轉變,大力推進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以規模化帶動標準化,以標準化提升規模化,逐步形成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新格局。建立一個生態環境良好,按標準生產、生產水平高,養殖效益好,生物安全體系健全,養豬生產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標準化養豬場是十分必要和勢在必行的。 2.3 標準化養豬建場工藝建設選址建場的概念 標準化養豬建場工藝建設選址建場的概念是必須遠離大、中城市、其它畜牧場、飲用水的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出于這種考慮的原因。 一是考慮減少對飲用水的水源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的污染; 二是考慮現代城市的發展速度太快,影響城市的發展; 三是考慮畜牧場間的遠距離設置,處于相對獨立的地方,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種豬病的互相傳播; 四是考慮廣大民眾的飲水必須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 五是考慮減少對城市的環境污染,保障市民身體健康,例如上海、福建從2005年開始,郊區的養豬場全部搬遷。在未來的幾年,我國的大中城市郊區的養豬場也要搬遷,這正是未來我國發展養豬建場選址的戰略轉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