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自鄭旭陽 發表于 2009-7-28 02:18的內容 
總結各位的發言,我認同湖海波的言論,mche2005 也將了實話
1. 我認為, 就中國目前酶制劑的現狀, 在生產領域, 由于以下造成的:
1.1 國外知名企業產品有很高的性價比, 但是他們追求利益, 不會主動向中國客戶傳播知識
看不出國外知名品牌酶制劑具有什么性價比。資本畢竟追求的是利潤,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估計到現在的植酸酶的價格都還要百來元呢。
植酸酶時代,國外公司培育了市場,最終結果卻被國人打得落花流水,提著褲帶跑路。NSP酶時代,是否繼續重蹈覆轍嗎?
研發不是靠說出來的,是靠做出來的。研發的投入是個無底洞,中國缺少的是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以前查找文獻的時候,看到有人擁有了十幾個的專利,但實際有幾個能產業化?有幾個能夠創造經濟效益?十幾個的專利,國家的投入不能說不多,再先進的設備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能。人才方面,略去n個字...
國家標準方面以及酶應用方面,歸根到底在于對動物營養的無知。酶制劑的發酵生產,這都沒有問題,但一到下游應用的時候就亂套了呢?....
發現要談論的很多,唉....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