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講:植酸酶走出“高磷飼料”誤區的契機
長期以來,飼料中磷(有效磷)偏高是我國飼料工業的一大誤區,這不僅浪費了寶貴的飼料磷資源、增加飼料成本,同時也加劇了對環境的污染。本人與全國各地100多家飼料企業有過深度接觸,也與行業同仁交流比較多,了解到不論豬料還是禽料,也不論預混料、濃縮料還是全價料,有效磷一般都比需要量高出約20-30%。希望大家發表自己的觀點,探討評估畜禽對有效磷的需要量,正確引導飼料行業走出這一誤區。
植酸酶是二十世紀90年代酶制劑工業的一大奇跡。研究越來越清楚地表明,在豬雞日糧中使用足夠的植酸酶在顯著降低無機磷添加量和減少糞便中磷排泄的同時改善鈣、鋅、蛋白質/氨基酸和能量的利用率。有關植酸酶的作用及影響其活性的因子在下述網頁中有詳細的介紹,在此只做簡單的歸納: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mzj.cn/html/article/2007/11/techView_79785_7209.shtml
植酸(環己酸六磷酸或肌醇六磷酸)或植酸鹽是所有種子的必要組成部分,種子在成熟期會迅速沉積植酸。在小麥中植酸鹽主要存在于麩皮中;玉米中的植酸鹽則主要存在于胚芽中;豆科籽實的植酸鹽與蛋白結合在整個種子中均有分布。豬和雞對谷物和油籽產品中磷的生物學利用率均較低,只有10-30%。
植酸分子中磷含量(28.2%)較高,螯合潛力很大,在中性pH值條件下,可以形成很多不可溶二價或多價陽離子鹽。在小腸pH條件下,1摩爾的植酸可以結合平均3-6摩爾的鈣,形成不溶性的植酸鹽,使得其中的磷和鈣均不能被動物利用。鋅、銅、鈷、錳、鐵和鎂也能被螯合,其中鋅和銅與植酸鹽的結合親和力最高。這種結合致使小腸中這些礦物質不能被動物吸收,鋅是所有微量元素中生物學利用率受植酸鹽影響最大的礦物質。植酸對日糧蛋白質和氨基酸也有副作用,另外植酸還能在胃腸道環境中抑制蛋白水解酶(如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在酸性條件下,植酸的磷酸基團可以與氨基(如賴氨酸殘基、組氨酸殘基和精氨酸)結合;在中性條件下,一些氨基酸的羰基可以與植酸通過二價或多價金屬化合物結合。植酸-蛋白鹽或者植酸-礦物質-蛋白鹽均能降低蛋白質的可利用性。
植酸酶發展到今天,已經是很成熟的產品。當今市面上至少有4種商品微生物植酸酶,其中兩種來自基因重組曲霉發酵,兩種來自曲霉培養物的提取物。 曲霉(Aspergillus)植酸酶有兩個最佳pH值點:分別為pH=2.5和pH=5.5。家禽嗉囊和前胃是主要的植酸酶活性位點,對豬來說,胃是主要的植酸酶活性位點,而小腸中植酸酶的活性較低,這是因為空腸和回腸的pH(6.5-7.6)不適于植酸酶活性的發揮,或因為小腸中的蛋白水解酶將植酸酶水解。
植酸酶替代磷酸氫鈣的比例(非顆粒飼料):飼料中添加100g/t植酸酶(即500IU/kg植酸酶),可以使飼料中植酸磷的消化率提高約20%。一般玉米豆粕型蛋雞飼料含植酸磷約0.35-0.4%,小雞料和豬料約為0.4-0.5%,添加500IU/kg植酸酶,蛋雞料可釋放約0.07-0.08%有效磷(相當于4.0-4.7kg磷酸氫鈣),小雞料和豬料可釋放約0.08-0.1%有效磷(相當于4.7-5.8kg磷酸氫鈣)。每噸飼料中添加100克植酸酶(即500IU/kg),增加成本0.8-1元,可以節省磷酸氫鈣添加成本10.0-14.5元(按2.5元/kg計算),回報率在1:12.5以上。同時,還可以通過配方優化,節省微量元素的添加成本。
下面是本人使用植酸酶的經驗,供參考:
小豬:添加120-130g/t植酸酶+3.0-3.5kg/t磷酸氫鈣;
中豬:添加120-130g/t植酸酶+1.5-2.0kg/t磷酸氫鈣;
大豬:添加120-130g/t植酸酶,一般不添加磷酸氫鈣;
種母豬:添加120-130g/t植酸酶+5.0-6.0kg/t磷酸氫鈣;
小雞:添加120-130g/t植酸酶+5.5-7.0kg/t磷酸氫鈣;
產蛋雞:添加120-130g/t植酸酶,一般不添加磷酸氫鈣。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