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 ——記蒼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薛峰
薛峰,男,漢族,山東省郯城縣人,1971年8月出生,1995年3月入黨,1995年7月參加工作。1995年7月至1997年4月任臨沂市蘭山區南坊鎮人事勞動助理,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任中共南坊鎮黨委宣傳委員,1998年4月至1999年1月任共青團臨沂市蘭山區委副書記,1999年1月至2000年7月任中共臨沂市蘭山區半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政協主任,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任平邑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任平邑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外經委主任,2002年8月至2002年12月任平邑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外經貿局局長,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任蒼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2005年5月至2006年1月任蒼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蒼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任蒼山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蒼山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掛職蓬萊市副市長),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任蒼山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2007年1月至今任蒼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薛峰,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名字。然而,翻開他的履歷,你會發現:短短七年半的時間,先后三次獲得組織的破格提拔,由一名普通的鄉鎮干部成為一名優秀的縣級領導干部;工齡不滿十二年,先后從事過二十多項不同的工作,變換了十幾個崗位,無論負責哪項工作,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無論在哪個崗位,都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
他到底有什么訣竅呢?
讓我們踏著薛峰的足跡去尋求問題的答案吧!
“100%的用心,可能出不了多少成效;
哪怕有1%的分心,就一定不會有什么成效”
薛峰,是個從來不知道疲倦的人。提起這一點,凡是和他共過事的人都津津樂道。
1995年7月,作為一名省委組織部選調生,薛峰被分配到離家100多里地的臨沂市蘭山區南坊鎮工作。剛剛跨出校門的他,住的是半露著天的職工宿舍,吃的是不見葷腥的職工食堂,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陌生面孔,干的是最苦最累的差事。這一切,他都當作考驗和礪煉自己的“磨刀石”。鎮里安排他負責人事勞動工作,他干得有滋有味、井井有條。鎮黨政辦公室人手少,他又主動擔當起公務員的角色。早上,第一個上班打掃衛生,下午,鎖好門窗,最后一個下班,沒過過星期天、節假日,一忙起來根本就沒有白天黑夜之分。由于勤奮和謙遜,他很快贏得了同志們的信任和好評。1997年4月,經民主推薦和組織考察,他擔任了南坊鎮黨委宣傳委員,成為當時全區最年輕的副科級干部。
擔任領導職務以后,薛峰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的勁頭更足了。任南坊鎮黨委宣傳委員一年的時間,撰寫信息報道和調研材料300多篇,其中在國家、省、市級報刊雜志發表的達80余篇。剛擔任半程鎮鎮長不久,他就上北京、跑濟南,請專家搞出了一套科學的小城鎮建設規劃,帶著全鎮100余名干部職工,對鎮駐地1300余間違章建筑進行了集中拆遷。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半程鎮的面貌煥然一新,工農業總產值在全省名列前茅,被省里列為中心鎮。2000年7月考任平邑縣縣長助理以后,他成天泡在企業里,幫著企業逐一排查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積極出主意,想辦法,力所能及地為企業辦實事。在他分管的兩年多的時間里,平邑縣的外經貿工作全面開花,各項指標增幅每年都在50%以上。
2005年5月,組織讓他兼任蒼山經濟開發區主任。沒有辦公場所,他想法租了幾間民房。沒有辦公車輛,他向縣政府辦公室借來一輛破桑塔納。沒有辦公經費,他就過緊日子、省著點花。主持制定了《開發建設與發展的意見》,籌資3000萬元完成了“兩縱四橫”道路建設,實現了“七平一通”,規劃了“鄉鎮園中園”,與各鄉鎮簽訂了項目引進責任書,一舉扭轉了蒼山經濟開發區建設與發展的被動局面。2006年2月,8個投資過千萬元、3個投資過億元的項目在一天內同時奠基,被省政府列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100%的細心,可能仍會出點紕漏;
哪怕有1%的粗心,就一定會漏洞百出”
薛峰,是個對工作一絲不茍的人。他的“細”是遠近都出了名的。主持蒼山經濟開發區工作期間,為了保護開發區的路燈、電纜等基礎設施,他帶著開發區的同志們,夏天蹲在蚊蟲飛舞的玉米地、豆子地里,冬天趴在上了凍的麥田里,一守就是一夜。就這樣堅持了一年,開發區沒再發生一次基礎設施人為受損的現象。
為了能留住前來考察洽談的投資人,他主動給他們攀起了親戚,不僅幫著他們分析項目利弊、資源優勢、市場論證,而且對投資人的飲食習慣、住宿安排、考察路線等,都一一過問,審了又審。蒼山縣魯城硅砂公司是一家民辦采礦企業,由于近年來硅砂開采效益不好,企業瀕臨倒閉的邊緣。薛峰主動幫著公司老板夏繼軍探討利用蒼山豐富的硅砂資源制造玻璃產品的市場前景,分析延長生產鏈條的好處。2006年2月,夏繼軍與深圳客商共同出資1.2億元在開發區開工建設了高檔玻璃加工項目,當年一期工程竣工投產,生產的加層玻璃、中空玻璃、鋼化玻璃供不應求,經濟效益非常好。
為了讓開工的項目順利竣工,他整天在各個工地上轉,幫助外商協調解決實際困難。2006年春天,山東六和集團公司投資3000萬元的30萬噸飼料加工項目剛剛開工就遇到了電力不足的問題,公司老板跑了幾趟供電部門也不見成效,一度萌生了撤資的念頭。薛峰聽說后,立即協調縣供電部門負責人到工地現場辦公,及時更換了大容量的變壓器,保證了項目的順利施工。
到縣委辦公室工作以后,辦文辦事辦會,他更是細致認真。不論是制發一份文件,還是籌備一個會議,每個細節,他都親自過問、嚴格把關。大到全縣各項工作數字指標、縣里幾位主要領導每天的日程安排,小到每個會場能坐多少人、每個會能到多少人,他都能一口準確地說出來。有一次縣里開社會穩定會議,要求全縣政法干警全部到會。容納300人的會議室,結果到了350多人,好多人沒有地方坐,影響了會場秩序。會后,他馬上召集有關人員開會,提出了嚴肅批評,要求大家引以為戒,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100%的誠心,可能仍贏得不了民心;
哪怕有1%的偽心,群眾就一定不會跟你心連心”
薛峰,是個對群眾至誠至愛的人。他的一言一行,無不體現著對群眾深深的情、濃濃的愛。
1998年6月,時任蘭山區團委副書記的他,帶著工作組到棗溝頭鎮解家洼村駐村蹲點。剛開始,群眾抵觸情緒很強。面對這種情況,他和工作組隊員們從小處著眼,走村串戶與群眾啦起了家常。通過這一方式,工作組摸清了村里的情況,發現吃水難和行路難是該村群眾最關心的焦點和難點問題,于是,他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想方設法為該村通了自來水,整修了村里的路,發揮共青團的優勢發動社會為該村幼兒園和小學捐款捐物折價1萬余元。通過一件件實事,拉近了和群眾的距離,他帶領的工作組很快就得到了村民的擁護和支持。
2000年的一個早晨,時任鎮長的他,在蘭山區半程鎮中學門前看見了一個衣衫襤褸的學生正向校門走去,他迎上去詢問,才知道這個學生叫李公尚,由于家庭困難幾近輟學邊緣。幾天后,他把200元錢和一身嶄新的衣服送到李公尚的手中,與這位貧困生結成了“對子”。幾年來,薛峰先后資助了4名貧困學生,其中有1名已經完成了學業。因工作調動后,他仍然把這些學生放在心上,經常到學校或家中看望他們,給他們送錢送物,鼓勵他們好好學習。這一事跡,已經在省、市新聞媒體上報道過。
2005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在蒼山經濟開發區忙了一天的他,剛回到縣城碧翠苑宿舍樓洞口,看見不遠處一位為建筑工地看材料的老大爺,穿著破舊的單衣,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抖。他二話沒說,上樓從家里取下兩套嶄新的棉衣和一些食品,送給了這位老大爺。第二天,他又到縣民政局找了兩床棉被,讓人給老大爺送了過去。
薛峰常說: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予的,唯有加倍努力的工作,才能對得起人民的養育之恩、黨組織的培養之情,才能無愧于“選調生”這個光榮的稱號。是的,如果把薛峰的今天比作一支剛剛綻開的花朵,那么這支花朵是他用十多年來的汗水澆灌出來的。“天道酬勤”,大學畢業時一名學院領導同志送給他的這四個字,其實就是我們所要找的答案。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