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嘉保: 男,196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漢族,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實驗動物中心主任。從事專業為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研究方向為動物繁殖調控與遺傳標 記。主講本科生“動物繁殖學”、“動物遺傳育種學”,研究生“動物繁育新技術”、“動物生殖生理學”、“動物科學進展”等課程。
學歷教育與學術任職情況
1979年考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1983年畢業,學士學位;同年考取解放軍獸醫大學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碩士學位;1987年考取北京農業大 學博士研究生,1990年27歲時獲得博士學位,成為我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動物繁殖學博士。先后三次赴日本進行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 29歲時破格晉升為副教授,34歲晉升為教授。
現任國家獎勵辦公室養殖評審組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通訊評議專家、全國農業推廣碩士養殖領域協作組成員、中國動物繁殖研究會副理事長、吉林省科技獎評審 專家、吉林省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奶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繁殖育種委員會主任、吉林省畜禽繁殖改良協會理事長、吉林省動物學會理事兼長春市動物學會 副理事長、吉林省農科院客座研究員、延邊大學兼職教授。《黑龍江動物繁殖》、《吉林畜牧獸醫》編委。
工作簡歷
1986.08-1987.08獸醫大學畜牧教研室 助教
1987.09-1990.07北京農業大學動物繁殖學專業 博士研究生
1990.09—1992.11獸醫大學畜牧系動物繁育教研室 講師
1992.12—1997.08獸醫大學畜牧水產系動物繁育教研室 副教授
1991.07、1997.11赴日本進行學術考察與交流
1994.12—1995.03日本全農畜產飼料中央研究所 合作研究
1997.09—1999.08農牧大學畜牧水產系 教授
1999.09— 軍需大學動物科技系、軍事獸醫系動物繁育教研室 教授
1995—2002連續7次到西藏高原部隊從事科研與技術服務
2002.06— 軍需大學軍事獸醫系動物科學教研室 主任
2002.11— 軍需大學基礎獸醫學專業 博士生導師
2004.9-吉林大學教授
2005.3-實驗動物中心主任
多年來,一直從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的教學、科研與生產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軍隊)的16項研究課題,獲軍隊(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三等獎5項。主持完成的“家畜冷凍精子體外獲能的研究”課題,在馬、驢凍精體外獲能及比較豬鮮精與凍精受精能力方面有較大創新,填補了學科空白;“母豬不 孕機制及提高繁殖力的研究”課題,使母豬受胎率提高20%,平均窩產仔數提高1-2頭,居國內先進水平;在“舍飼條件下熊的人工繁殖”與“公熊生殖生理與 精子生物學研究”課題中,首次發現了熊精子的“假死”現象,并建立了精子體外獲能與檢測方法,對保護和利用熊類資源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利用體外受精技術 生產試管犢牛”的研究,通過人工誘發黃牛一胎產雙犢屬國內首例,《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和美國《世界日報》等國內、外多家新聞單位作了報道。在國 內同類院校中率先開展了豬繁殖免疫研究,為解決母豬繁殖障礙,從免疫學角度探索出了新的途徑。在軍(警)犬精子冷凍與超微結構、小鼠胚胎培養與冷凍等研究 領域也取得了良好結果。主持完成的“西藏高原豬繁育與優化生產模式”課題,從繁育、營養、飼料與環境調控、疾病防治等諸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使母豬年產 仔2窩,仔豬成活率達到的85%,編制了《西藏常用飼料作物營養成分表》,填補了西藏養豬歷史上的空白。參與培育了我國第1個獺兔新品種-吉戎兔,獲國家 新品種證書。
獲得榮譽情況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第四屆中國青年科技創新獎,吉林省第三屆青年科技獎,長春市跨世紀杰出青年人才-“十大科教明星”,解放軍總后勤部 “文明服務十佳個人”, 解放軍總后勤部“科技新星”,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收入《中國當代學者大辭典》、《中國農業專家名人錄》、《青春方陣》、《奉獻之歌》等。
獲獎成果
“家畜冷凍精子體外獲能的研究”、“母豬不孕機制與提高繁殖力的研究”、“舍飼條件下熊的人工繁殖”等3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妊娠母豬細胞免疫 水平與類固醇激素的相關性研究”、“公熊生殖生理與精子生物學研究”、“德國牧羊犬冷凍精子頂體形態與超微結構的研究”、“小鼠體外受精、胚胎培養與快速 冷凍的研究”、“西藏高原豬繁育與優化生產模式研究”等5項獲年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參與培育的皮用兔新品種-“吉戎兔”,2004年獲國家畜禽新品種證 書,Vc-I系、II系、III系獺兔獲吉林省畜禽新品系證書。
現主持國家“863”之課題-“草原紅牛、延邊黃牛肉用性狀基因標記與高效快繁”項目,任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項目-“草原紅牛胚胎工程高技術示范”、“延邊黃牛良種選育與高效快繁”等項目的首席專家。
專著與教材
主編與參編《畜禽繁殖改良》、吉林省優質肉牛產業化生產技術與發展戰略》等專著,主編與參編《動物繁殖學》、《現代動物免疫學》、《動物繁殖生物技術》、《動物生理學前沿》,、《實用動物繁殖學》等教材。
發表論文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與會議發表論文90余篇,其中國外刊物與學術會議17篇,有15篇獲國內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