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不怕巷子深”,我們一般理解為“好產品不用做廣告”,可這僅僅是這句話的一部分,更本質的意思應該是,酒好不怕賣不出去! 換句話說:是金子總有發光的時候!<br>“好酒不怕巷子深”,不單單是指的產品,更本質的是指制造產品的人而言的,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產品代表人品。<br>我們今天知道徽商曾經在中國輝煌了三、四百年,但對于徽商經營的產品,我們卻很少提及,正如滿大街都有賣豆漿的,我們會選擇永和等知名店鋪一樣。<br>春秋末年的大商人范蠡之所以成為富甲天下的大商人,就是因為他早就注意到了商品質量問題的重要性。他強調貯藏貨物要完好,并具體提出不易保存、容易腐敗的食物不要久留。同時,他還注意到選擇從產品質量好的生產者那里去進貨,以保證所經銷商品的質量。<br>徽商更是秉承了這種經營理念,據史書記載:<br>“明清時期經營食鹽極易獲利,如果商人再在食鹽中摻假的話,其獲利更是不可限量了。當時有些鹽商為了牟取暴利,往往在食鹽里摻假,而許多徽州鹽商則不與之同流合污。當時在兩淮的徽州鹽商,絕大多數都能保持食鹽的質量,因此老百姓都愛吃淮鹽。<br>糧食是明清時期商業流通中的大宗商品,徽商經營糧食的人數也很多。然而,徽州糧商也大多能注重質量,從而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br>如明代歙縣人胡仁之經營糧食,某年大饑,斗米千錢。與他合伙的人想在米中摻假以牟取暴利,但他堅持不肯,表示自己決不能昧著良心賺這違背天理的黑心錢,損壞信譽。 <br>明代歙縣人黃玄賜在經營糧食過程中決不干短斤少兩的事。他因講究質量而贏得了百姓的信任,結果富比王侯。”<br>今天的我們談到經營企業時,總忘不了廣告與策劃,而忘了所有的經營都應該建立在高品質的基礎之上,否則只能是“舍本逐末”、“勞而無功”!<br>對于經營企業與產品的人而言,人品更是基石,因為我們選擇產品,是通過經營產品的人而加以評判的!<br>正如徽商們所總結的:一個沒有“商品”的人,自然不會有好的人品。<br>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