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牛、羊、豬肉等農副產品的需求猛增,我國擴大農副產品進口是必然趨勢。加上國內飼料、人工成本的上漲,有業內人士提出與其進口糧食滿足養殖業的需求,不如直接進口肉類的觀點。
過去在老百姓的印象里,進口商品都是價格昂貴的“高端貨”,除了一少部分高消費人群之外,大多數消費者還是傾向于買性價比更高的“土產品”。而像澳大利亞等國最初也的確是定位于國內高端市場,雖占去一定份額,但對本土養殖企業的影響并不大。
但如今,由于國內養殖原料、人力成本高企,加上牛羊等由于生長周期原因,存欄量不足,無法滿足日益增大的消費市場,因而價格連年飆升。而國外的養殖企業,也不僅僅是盯住高端市場,而是憑借其集約化生產和規模化養殖,達到降低生產成本,使價格更加“平民化”的目的。由于國外進口牛羊肉的生產流程都有嚴格的統一規定,生產標準化,且政府對飼料和獸藥的使用嚴格監管,因而當安全系數更高的進口牛羊肉以親民的價格流入國內市場,對于充斥著大量散戶、存在流程操作不規范現象的國內養殖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接下來,我國的養殖業如何“固本強基”,如何在進口肉類的包圍中爭得一席之地,是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與其抱怨市場被“搶占”,不如采取有效手段,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進入養殖業,向歐美等養殖強國學習,同時加強科技研發的投入,降低養殖成本,提升肉質安全,從而提高本國牛羊豬等肉類的供應保障水平。
來源:國際商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