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2009年武漢年會的一些說明,一個陳年公案,由于不了解,所以沒發言,倒是跟帖中一些朋友因為某某某企業靠營銷起家,就毫不掩飾地予以鄙視和嘲諷,令我有些驚訝。
幾乎在所有的飼料企業,技術和營銷都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冤家。
技術人員容易孤芳自賞、居高自傲,常常因為自己的作品銷售不好而倍感生不逢時、知音難覓;而銷售人員,則總認為自己企業技不如人,讓自己在江湖上英雄氣短。
相比營銷人員而言,技術人員更有自閉傾向,看壇子里吵架的,似乎也以技術人員居多,而李向陽就因為有借機炒作、售賣產品的嫌疑,也被懷疑居心不良;倒是大多數營銷人員,都對技術人員,心懷崇敬。
試問商業社會,任何技術不經過營銷,如何創造社會價值?
前不久和王博士喝咖啡時,還談到了這個問題,他坦言自己的產品不錯,但賣的不理想,為什么?因為,營銷不僅僅是科學,還是一門藝術,獸醫博士、營養專家,也未必能賣好產品,還有比博士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產品的人嗎?所謂隔行如隔山是也!
以我看來,很多企業真正不重視技術的人,恰恰是老板,因為技術創新投入不一定大,但時間肯定比較長,和立竿見影的銷售相比,很難滿足老板急功近利的心理要求。有幾個企業老板能像雷文勇那樣,為馮光德建實驗室呢?這也正說明了雷文勇的遠見,現在馮光德實驗室,已經成為鐵騎力士的一個金字招牌。
真希望我們的飼料界多一些實驗室,能產生一個貝爾更好!
話又說回來,既然技術和營銷唇齒相依,彼此就該多些理解與尊重,否則唇亡齒寒,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我希望我們的企業,技術研發和服務的費用,能和傳統意義上的銷售費用持平。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