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布時間: 2014-7-1 20:29
正文摘要:前言: 某領域系統理論的誕生,是在思考總結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之后,才形成的,之后這個理論雛形反過來指導各類實驗驗證活動,然后再總結發展完善,成為最新的理論系統。 昨天在沈陽與李學偉老師吃飯,席間 ... |
自從4年前在青島舉辦配方師研習班,聽了王洪燕老師的演講,提到晶體氨基酸利用不是同步進行的,印象尤其深刻。 后來,機緣巧合,我的朋友們多年努力,內蒙古金河藥業成功推出微囊金霉素和緩釋喹乙醇,用量減少的基礎上,效果超級好。福建深納推出了緩釋復合微量元素和緩釋氧化鋅,也做到了用量減少,效果提高。 最近血壓升高,吃的降壓藥:倍它樂克、波依定、海捷亞,只需要24小時口服一片即可。有一次感冒了,上呼吸道感染,用了可樂必妥(鹽酸左氧氟沙星),效果極好,也是24小時只吃一片。深感醫藥的進步。 后來,見到了微信中法國人的緩釋賴氨酸實驗,用量減少2倍,生長速度沒有受到抑制,氮排出量減少20.4%。 慢慢的清晰起來了,我要做的:用藥物代謝動力學的思維,重新思考并驗證營養學,把營養學由傳統的黑箱理論推進到透明時代,發現并制定在新思維下的更加精確的營養需要模型(時間軸上的木桶原理和木桶模式),進一步降低微量營養元素(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藥物)的使用,提高效果,并且根據不同動物不同生理階段的消化生理,選用最適合的原料組合,進一步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 |
現在營養已經朝向小肽方向發展了,進來學習了 |
這個論壇的人好少啊,基本看不到實時有用的行業動態,求助 |
這是個好話題,應該繼續下去。那就還要涉及到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時長,吸收先后及各自的比例是多少,一大堆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