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批次生產 | 豬場如何由周批生產轉型為三周批次生產(2) [打印本頁]
作者: 29625248 時間: 2017-11-3 10:01
標題: 批次生產 | 豬場如何由周批生產轉型為三周批次生產(2)
作者:尹訓強(譯)
轉自:養豬職業經理人
微信ID:YZZYJLR2016
導讀
在英國,對于那些不超過350頭母豬的家庭農場來說,采用三周批次生產的飼養策略,可以減少勞動力成本。農場需要采取全進/全出生產方式,來獲取利潤,并通過精確的豬只流動最大化地增加農場產量。三周批次生產,可以為家庭農場提供更多的創利機會。
種公豬
三周批生產系統不適合有關歐盟關于公豬福利的一些建議。擁有人工授精(AI)站使三周批次生產變得相對簡單。目前的人工授精站提供的專業化服務比較好(甚至比許多農場自養公豬更好)。農場可以選擇優質精液進行人工授精。250頭母豬的農場理論上每周有10頭母豬參配,實施三周批生產,則為30頭母豬為一個批次,農場采精公豬上只需要3-4頭。公母比為每一頭采精公豬對應62-83頭母豬。可以想像,一頭AI公豬一次采精可以稀釋到16至20份精液。如果從外購買AI精液,保留下來的成年公豬可以用于場內誘情。
分娩和哺乳母豬
三周批分娩(4周斷奶)只需要2組分娩幢舍。 房間占用情況如圖1所示。
該系統允許有一周的清潔時間,母豬可以提前一周上產床。 這提供了更好的疾病隔離控制條件,豬舍也有充分的準備時間。然而,如果是周批次生產的話,一個單元空欄一周的情況在英國并不常見。因為從基于5個分娩單元的周批次的傳統生產中,農場的生產會非常緊張。
A)為了保持高產量,需要一周左右充足的分娩空間 - 把它改造成“6個分娩單元”,然后可以分成兩個相等的批次,
B)減少投入并將當前分娩區域直接劃分為兩個相等的批次。
這兩個選項中的每一個都有優點,并且可以增加利潤,這取決于整個農場成本計算和空間配置。多數農場,當分娩設施必須分為5個相同的單元,全進全出更容易實現,農場分為2批而不是每周批次。
此外一個特殊情況,隨著現代品種產仔數增多,可以通過在哺乳10天后使用4頭寄養母豬進行重新分配來調節仔豬哺乳。這取決于兩個條件,一個是利用分娩舍原有的空床,一個是必須裝有液體飼喂系統,當然,轉群和清潔的工作負荷會增加。
每批有較多母豬分娩使得在前3天仔豬的寄養和哺乳工作更為容易。 例如,100頭母豬場每周只有4頭母豬分娩,他們都帶仔14至16頭 ,可能出現下一周4頭母豬每個只帶仔8頭,但由于是不同周次,就不利于寄養并且管理上顯得凌亂。使用三周批生產后,這些極端的情況就不太可能出現。
分娩是在相對緊張的時間段完成的工作,現在是每三周才發生一次,其余的家庭成員可以幫助分娩,并在幾個人之間實行班次管理。如果分娩時間很緊張,有必要使用喜娩康做同期分娩。當某一個工作負荷開始加大,家庭成員一般都會幫忙,這個理論適用于家庭農場或至少合作精神強的團隊。
仔豬斷奶時間也能被調整,因為它每三周發生一次,這就保留有充分清潔的時間。仔豬也可以在分娩舍中多呆5天,農場仍然有時間來清潔分娩區域。這會讓斷奶豬更好地了解食物和水,合格的斷奶仔豬移入下一階段。
保育豬
斷奶仔豬轉保育有兩種安排的可能性。由于豬4周齡時斷奶(在7公斤),保育目標是使它們在10周齡時達到30公斤,這意味著需要2個哺乳批次時間。這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供:
a)斷奶仔豬在保溫的欄舍從7公斤飼養到18公斤,大約3個星期(注意需要清洗時間),然后豬再移到相對冷一點的保育欄住剩下的三周。
b)斷奶仔豬在保育欄中從7公斤一直飼養到30kg時(6周時間)才移出。這就要求所有的欄舍都提供加熱設施(減少了清潔和移動時間)。
由于在斷奶區域和生長/育肥區域的房間較少,溫度相對更容易控制。
生長和育肥豬
30kg的仔豬放入育肥舍中飼養,大約10-12周后,即4批左右的時間即可上市。或者使用生長舍將豬養到45kg,即一個三周批次。
使用什么理論利用好4批生長育肥舍。如果22個星期的生長達不到出售體重,那就需要提供額外的育肥舍。注意,必須保證合乎歐盟放養條例,這迫使豬的轉移約在30公斤或50公斤,但絕對不是65公斤。
理想的斷奶仔豬-育肥生長系統為30 kg至95 kg,這意味著豬只在屠宰前需轉移兩次。這減少了豬的應激頻率,減少了清潔時間和移動豬只工作量。在美國和西班牙的調查中,甚至有農場可能直接從斷奶到育肥一條龍飼養。
感謝作者對此文的付出,畜牧人網站已獲授權轉載,若需轉載的朋友,請聯系作者!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gzdxslyo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