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的情況 | 臨床所見 | 原因 | 進一步鑒別 |
母豬呈現病態,體溫升高,沉郁,厭食 | 胸臥,乳腺紅、腫、熱、痛 | 由大腸桿菌,克雷伯氏桿菌,鏈球菌引起的乳房炎 | 乳汁培養,加利福尼亞乳房炎試驗 |
充血,發紺,厭食,喘,呼吸因難 | 豬應激綜合征,中暑虛脫 | 體格檢查,環境溫度,DNA檢測 | |
產仔前1~2周可見乳腺腫大,水腫,痛 | 維生素E/硒缺乏,常有由繼發性細菌性感染引起的乳房炎 | 日糧分析,對產仔前的4~6周注射硒制劑有反應 | |
惡臭的膿性或血樣的陰道排出物,厭食 | 由大腸桿菌,鏈球菌桿菌引起的子宮炎 | 子宮培養 | |
厭食,貧血,乳房和外陰或能水腫 | 急性附紅細胞體病 | 證明血中有病原體,血清學 | |
鼻盤、口、蹄部有水皰 | 水皰性口炎或別的水皰性疾病 | 補體結合或病毒中和試驗 | |
母豬正常,有生氣,機警,體溫正常 | 乳房構造正常 | 瞎乳頭,乳頭內翻或損傷 | 體格檢查 |
乳房構造正常,但乳腺組織發育不好 | 母豬發育不良,激素協調障礙(17-β雌二醇過多)。與飼料有關的:麥角、玉米赤霉烯酮或能量、水、維生素E、硒、泛酸、核黃素缺乏 | 日糧分析和飼喂實踐觀察真菌毒素分析 | |
乳房構造正常,乳腺組織過硬(硬乳房) | 日糧中鹽分過多,產仔前或產后幾天內過飼,任何妨礙仔豬吮乳能力的因素(八字腿,未撥出尖齒、豬弱小)產房電壓失常 | 日糧分析。觀察飼喂,體格檢查,圈舍內金屬和地面間電壓值 |
促成不發情的因素 | 評價 | |
后備母豬 | 斷奶后的母豬 | |
年齡 | 初情常出現于5~8月齡的后備母豬。養在露天圈后備母豬比養在舍內的先進入初情期 | |
品種 | 初情期的年齡在品種上有很大差異,雜種豬比純種豬早達到初情期。在一般品種,8.5月齡時后備母豬表現出發情的百分比為:大白86%,長白78%,杜洛克71%,漢普夏71% | 斷奶早(如10天)不同品系的母豬在10天時或小于10天斷奶后,再發情的百分率有很大差異 |
解剖異常 | 雌雄同體,假雌雄同體,雌雄間性 | |
與公豬接觸 | 飼養中經常與公豬接觸的后備母豬達到初情期比隔離飼喂的早20~40天 | 斷奶的母豬進入曾接觸過公豬的地方會較早出現比較強烈的發情表現 |
光照 | 每天接受至少150勒克斯14h光照的后備母豬比處于暗環境中的早達到初情期 | 產仔區每天不少于14h的光照與斷奶5天內的母豬較高的再發情率有關 |
季節 | 在8月齡時,秋季出生的后備母豬比春季出生的達到初情期的多 | 7月份和9月份(北半球斷奶后7天以內再發情的母豬的數目減小,初產母豬特別受影響 |
泌乳期長短 | 泌乳期18天前斷奶的母豬在7天以內進入發情期的比例少 | |
營養 | 營養不良的動物表現階段情的可能性小 | 進入產仔區前瘦的或因大量泌乳而減重超過20kg的動物在斷后7天以內表現發情的可能性小 |
管理 | 許多關于不發情或“安靜發情”的抱怨是由于種群管理人員沒對發情做足夠的檢查。公母豬應放在一個圈中以檢測發情,盡管公豬的出現有助于豬群管理人員確定處于發情期的母畜,但不應依賴公豬來確認發情的母豬。發情檢查應當在沒有誘惑因素(如飼喂)時進行,飼喂后半小時比較適宜 | |
懷孕 | 現場與差的記錄和不能認定動物有關 | |
假孕 | 可能與早期妊娠消失有關,黃體維持妊娠狀態,甚至子宮中胎兒消失了也是一樣,玉米赤霉烯酮可引起假孕 | |
卵巢囊腫 | 豬有卵泡囊腫和黃體囊腫,囊腫性卵巢結構在母豬比在后備母豬常見 |
可能的原因 | 診斷 | ||
有規律的間隔(配種后18~24天) | 玉米赤霉烯酮 | 檢查發情期前的后備母豬的外陰是否發紅和腫大,檢查飼料樣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 |
季節性不育 | 7~9月份(北半球)。在后備母豬和初產母豬更為明顯 | ||
卵巢囊腫 | 屠宰時對生殖道進行評價 | ||
未妊娠 | |||
雌畜解剖學異常 | 體格檢查和屠宰時對生殖道進行評價 | ||
伴隨人工授精的醫源性問題 | 使用人工授精時精液處理或授精技術不當 | ||
公豬失能 | |||
公豬使用過度 | 查閱公豬使用記錄,公豬使用一周不應超過4次 | ||
不能本交配種 | 對公豬進行體格檢查,檢查生殖道有無解剖學缺陷和其站立和爬胯的能力,觀察其交配行為檢查其性欲和經驗,有近期發熱的產磁現或用皮質類固醇治療的病史 | ||
交配的時間安排不合適 | 回顧群中的交配程序,證實每一母畜在發情期至少交配兩次 | ||
不規則的間隔(配種后超過25天) | 感染:早期流產吸收 | ||
各種疾病:豬細小病毒,偽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氏桿菌病,附紅細胞體病,日本乙型腦炎,巨細胞病毒和其它細菌、真菌 | 血清學顯示群內存在病原體,證明群內有易感動物存在 | ||
任何與發熱有關的疾病 | 查看豬群的病史 | ||
非傳染性:早期流產吸收 | |||
環境溫度過高 | 母豬交配時環境溫度高 | ||
創傷 | 母豬間有大量爭斗的歷史,一大群不同大小的母豬養在一起 | ||
季節 | 7~9月份(在北半球)。在后備母豬和初產母豬更明顯 | ||
飼喂過度 | 在交配后一個時期大量進食與胚胎死亡有關 |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gzdxslyo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