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豬打架(咬尾、咬耳)癥發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艾麗曼 時間: 2016-12-23 08:31 標題: 豬打架(咬尾、咬耳)癥發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品種和自身因素
① 品種和個體差異
a、不同品種:某些豬本身的遺傳基因,易產生應激反應,造成豬好斗而打架;
b、同一品種但個體差異大:以大欺小;
c、豬群體過大,強弱不均,為爭出群序,會發生打架。
② 不同生長階段:超過30Kg的豬易發生。
③ 性別因素:公豬嚴重。
2、飼料營養
① 高蛋白日糧,很容易造成豬肝腎負擔過重,肝氣郁結不散而引起豬上火,狂躁不安,最后導致豬打架;
② 高能量低纖維飼料,會引起豬咬尾;
③ 微量元素亞鐵、銅缺乏或不平衡,會引起豬咬尾;
④ 礦物質鈣、食鹽缺乏,會引起豬打斗;
⑤ 維生素缺乏時,會引起代謝機能紊亂,從而發生打架;
⑥ 預混料或濃縮料與玉米等原料混合不均勻,造成營養不平衡,也會引起豬打架。
4、飼養管理
① 飼養密度大,擁擠,空間小,秩序混亂,容易引起沖突而打架。
一般以每圈飼養10—12頭為宜。冬季密一些,夏季稀一些,一頭豬所占面積夏季以1.5-2.0平方米為宜,冬季以1.2-1.5平方米為宜 。
② 食槽或飲水器不足,地面喂,爭食;
③ 缺水或供水不足;
④ 饑餓或沒吃飽;
⑤ 衛生狀況不良;
⑥ 轉群、并欄飼養,豬整齊度差;
⑦ 豬群中混入陌生豬:
由于混入陌生豬只,豬身上的氣味與其它豬不一樣,而豬的嗅覺又比較靈敏,所以很容易造成豬群打架。
⑧ 未剪犬牙。
⑨ 育肥豬未去勢或太晚去勢:
育肥仔豬提早去勢不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體品質,而且還有利于避免因公母豬在相互爬跨而引發咬尾癥。一般規?;i場在仔豬5-10日齡之間就去勢 。
5、疾病
① 偽狂犬病、腹瀉等,會誘發豬咬尾;
② 體外傷口流血或有生理性疾病
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外傷出血,或者患有某種生理性疾病造成的氣味改變(如血液的腥味、豬由于某種生理性疾病造成的身體氣味和尿液氣味等),很容易被其它豬識別出來(豬嗅覺靈敏),從而造成群體攻擊。
③ 霉菌毒素中毒: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而造成霉菌毒素中毒。
④ 有體外寄生蟲(虱子、疥螨等),引起豬皮膚發癢,造成豬在舍內磨擦出血,對其它豬產生吸引作用而誘發咬尾;
⑤ 有體內寄生蟲(蛔蟲),刺激患豬攻擊其它豬而發生咬尾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