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畜牧人
標題:
怎樣看病才是真正的高手?
[打印本頁]
作者:
群馬三立
時間:
2014-8-13 17:50
標題:
怎樣看病才是真正的高手?
本帖最后由 群馬三立 于 2014-8-13 17:56 編輯
一直對于養殖、對于飼料,了解的都太少。對外界的信息接收,大部分也是畜牧人和豬場群等網絡媒體,以及各位業內導師、好友。
同樣的病,癥狀不是完全一樣;同樣的癥狀,可能代表很多種不同的病。前陣子,仔豬上吐下瀉。有的業內人士,首先想到的是偽狂犬,嚇得我一身冷汗。最后確診,可能是母豬產后炎癥,導致仔豬發病。感謝王博士百忙中幫我出謀劃策,感謝同行河南宋美青提供了相關母仔豬同治的組方,非常感謝。連續6天的治療,母豬有好轉,仔豬也漸漸的恢復健康。
我在想,豬病到底怎么看,有什么好的思路,可以逐漸縮小懷疑的范圍。而不是靠廣譜抗菌+黃芪多糖這種不管啥病都一樣的組合。也不是見到黃痢就慶大霉素+止痢。到底看病有怎樣的一個比較科學合理,而且普通養殖場能夠具備的看病思路。比如第一步:看表現。第二步:測體溫。第三步:...。做完幾步后至少知道是細菌病還是病毒病,還是飼料問題,還是其他問題。
我現在真的是沒有思路,不知哪位高手指點一二。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14-8-13 22:47
一般想弄明白的人,都很糊涂
作者:
yihaiqiu520
時間:
2014-8-13 23:10
目前養豬場覺得豬很難養,往往關注點重點放在防病治病上,很少整體考慮營養、環境和疾病之間的聯系,如母豬產子后幾天內加料過快,易導致仔豬腹瀉。
作者:
陳明輝
時間:
2014-8-14 06:38
看病按照那個步驟是沒問題的,之后要做就是科學合理的縮小范圍去思考有過因素。其實做為人醫也是這樣,不然他為什么做那么多檢查,也就是因為有異病同癥,一病多癥的問題。我們作為養豬生產者當然對獸醫知識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因為是經濟動物,由它的價值決定它不可能像人一樣得到那么多的檢查,所以作為獸醫就需要更多的思考,去慢慢的排查,同時也需要更多的經驗以縮小這個范圍。我覺得你想的是正確的。但有的時候沒必要什么都弄清楚,要學會找重點。
作者:
jianlao2008
時間:
2014-8-14 07:56
博士說得很對,我以前也是想著怎么成為看病高手,其實高手是扁鵲的大哥,聽過這個故事的人都懂的!
作者:
dongbaihua2000
時間:
2014-8-14 09:31
多練,多看、多聽、多思
作者:
藍火
時間:
2014-8-14 10:15
學習,學習,再學習
作者:
lzshi
時間:
2014-8-14 10:49
這個問題其實很大,接觸這個行業越久,就會感到豬病的學問越深。一直都在不斷 的學習中。
作者:
火星baby
時間:
2014-8-14 12:22
是啊現在的病牽扯的面廣,很多病用單一的藥物很難達到效果,現在雖然硬件條件上去了,人的防病控病的思維也上去了,可是病情缺越來越復雜了
作者:
湘陳新建
時間:
2014-8-14 14:35
這個問題交給專業的獸醫去干,或者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獸醫師
作者:
奧迪爾生物
時間:
2014-8-14 14:43
還是老專家
作者:
牛莫王
時間:
2014-8-14 18:27
欲練此功,必先自宮!!
作者:
天蓬元帥
時間:
2014-8-14 22:44
用一句古詩概況豬病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想識得豬病真面目,唯有深入此山中。”對豬病的判定主要分為四步:1、流行病學,2臨床癥狀,3解剖學,4實驗室分析;運用排除法逐一進行,一般有經驗獸醫只要走完前三步就基本能找出原發與繼發病癥,得出解決方案,第四步只是進一步確認(稍顯滯后)。看豬病沒有捷徑,只有扎實掌握豬營養、管理、疾病等多方便知識才能系統全面分析出現的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
作者:
強哥
時間:
2014-8-15 05:14
我是路過的
作者:
基層工作者
時間:
2014-8-15 06:38
能打到野生的發病率,就很好了!為什么野生的發病率低?密度、溫度、氧氣、生長速度。
作者:
綠蘿花開
時間:
2014-8-15 09:30
zan
作者:
只有失去的執著
時間:
2014-8-15 10:35
看癥狀
作者:
泗淼泉涌
時間:
2014-8-15 11:52
學習了
作者:
心隨烏托邦
時間:
2014-8-15 13:18
因為現在豬病引起的原因很多,想一眼確診的確很難,我們學習的大多是理論知識,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往往有不是那么一回事,理論聯系實際更難。所以想要成為獸醫高手這是一條很難的路。只有慢慢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看病才可能做到游刃有余。
作者:
畜牧刀客
時間:
2014-8-15 13:40
病越治越多,心越做越涼。換位思考細致觀測。
作者:
7566470
時間:
2014-8-15 19:07
根據流行病學 臨床癥狀 剖檢變化 準確判斷病原 搞清楚原發 和 繼發 最后解決方案是疫苗加藥物 還是改善環境 改善飼料 做出最后的解決方案 當然整個過程是很難的 需要一定的實力
作者:
成/調皮仔
時間:
2014-8-15 23:55
歡迎交流,歡迎大家分享經驗!
作者:
河北奧立舒
時間:
2014-8-16 11:00
養殖戶應該努力提高動物抵抗力和抗病能力。
作者:
水淼水淼
時間:
2014-8-16 11:27
謝謝
作者:
明月幾時有zcj
時間:
2014-8-16 14:46
不同發病癥狀 應該不同對待 而且見得多了 自然就有譜了 就跟人看病是一個道理
作者:
ab6982358
時間:
2014-8-16 14:54
呵呵,只能多實踐,多思考!
作者:
1458116333
時間:
2014-8-16 16:05
有 奶牛牧草需求的 可以找我 自己家 承包草原 直接發貨 質量保證、 價
格低、電話 15244621502
作者:
zhugeliang
時間:
2014-8-16 22:41
飼料引起的豬病不久的將來的主力軍,將專家整糊涂、將教授整暈、將豬場老板整窮、將豬場技術人員整瘋、將豬整死。
作者:
唐朝2009
時間:
2014-8-17 11:15
真正的高手就是能把事情做“簡單”的人。如果有這樣的人愿意指點你,你又有可以實踐的地方,應不是難事。但多數人更愿意把疫病復雜化,或者本就搞不明白,你要是遇到這樣的師傅,就難了
作者:
xxch
時間:
2014-8-19 10:48
規模豬場疫病的診斷是要看全局的,而不是簡單的哪個階段豬發病了就看哪個階段,疾病的發生是有它的前提因素的,我們到一個豬場,很多時候,看到的只是疾病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斷面,所以要盡可能的多了解其前階段的豬只,以及后階段豬只的表現情況,縱觀全局,理清思路,逐步排除,最終確診,不要動不動就是混感等。再根據情況做出現發病豬只的治療,以及未發病豬只的預防措施,及相應環境及營養做出怎么樣的調整等,以減少豬只的發病。
作者:
lyl
時間:
2014-8-19 21:35
獸醫不好干。
作者:
泥奴
時間:
2014-8-21 14:42
久病成醫,也許養殖業的通病,中國不缺養豬人,但缺的是養殖技巧,缺乏基本養殖培訓.走了一圈的彎路.還是回到原點.所以王博士要經常指點迷津,多發揮些正能量,謝謝王博士了
作者:
晗暉
時間:
2014-8-23 01:30
天蓬元帥 發表于 2014-8-14 22:44
用一句古詩概況豬病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想識得豬病真面目,唯有深入此山中。”對豬病 ...
給你贊個。單從外表看,很多病同癥狀
作者:
晗暉
時間:
2014-8-23 01:35
天蓬元帥 發表于 2014-8-14 22:44
用一句古詩概況豬病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要想識得豬病真面目,唯有深入此山中。”對豬病 ...
rrffcccvgcvv好孩子子子孫孫子子孫孫娶媳婦bvbb
作者:
黑哥哥
時間:
2014-8-31 10:52
你的問題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現在很多的豬病很復雜,最后把疾病給控制住了,但是對導致疾病暴發的元兇囿于個人能力和見識,沒有經過實驗室確診,只有自己在摸索中前進。我認識的獸醫水平較高的,能人,都是能見微知著的臨床專家。舉個例子:死亡鴨子肝臟的病變,他們能通過解剖幾只,判斷出來鴨子死亡的大概時間,甚至是鴨子死亡的體位來首先排除一些非致病因素導致的鴨子肝臟特征;同時,能夠通過多解剖判斷出鴨子肝臟受感染的具體進程,和事實完全吻合!
所以說,想做一名實力強的獸醫,需要自己多思考,多注意一些細節的東西。如果有高人指點一二,進步自然更迅速!與你共勉
作者:
ajian526
時間:
2014-9-4 09:57
專家復雜化,行家簡單化
作者:
yong8216
時間:
2014-9-6 16:59
邪氣所至,如疾風勁雨,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最后治五臟。病至五臟生死半矣!養豬的要學的是怎么管理,如何做保健,如果你真成為獸醫了那你悲催了!
作者:
森林狼0001
時間:
2014-9-8 13:08
多學、多問、多剖、多想、多總結,投入多多精力,究其小小環節。
作者:
xxch
時間:
2014-9-11 09:38
看病高手有的是,但真正的管理高手確很少,如果養豬總關注,防病,治病,說明將被這個行業淘汰了!看病只能是“亡羊補牢”,但大家要知道,雖然叫為時未晚,但羊是已經亡了的,養殖要想有好的效益,要堅決杜絕這一現象,做到未雨綢繆可是養殖的根本。
作者:
hp1420
時間:
2015-1-28 10:55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gzdxslyo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