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發酵床養豬的由來 [打印本頁]
作者: 生態養殖技術 時間: 2013-7-3 16:42
標題: 發酵床養豬的由來
養豬古代就有,養豬的豬舍是根據社會發展來變化的,遠的不說,上世紀80年代以前,都是以家庭形式養豬,豬圈的建造很簡單,豬圈里面都是用稻草,秸稈,土來墊的,里面臟了就再清理出來,同時在自然界中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對豬糞自然分解,原來的豬舍也不是很臭。等豬舍的秸稈或者稻草腐爛的時候,換上新鮮的稻草,秸稈和土。這樣來保持豬圈的干凈衛生。
到90年代,水泥的大量應用,大家開始用水泥地坪作為豬舍,這樣就不需要再往里面墊土和稻草,用水沖洗,但是這樣的養殖都是規模化養殖,豬的糞便很多,每天都要沖洗,造成大量的人力,環境也很糟糕。
今天的生態養豬,原理上是回到遠古,把豬舍的墊料組成換了下,換成不容易腐爛的鋸末,和稻糠等,此外這些墊料也很容易吸水。把人工合成的有益菌混合進去,就完成了現在的發酵床養豬的技術。
這樣做,墊料里面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添加了發酵床專用菌粉,能夠迅速的分解糞便,消除臭味,改善豬舍的環境,同時也能給豬一個好的微生物包圍的環境,在墊料中也有大量的有機物,豬再拱食的時候也能采用有益菌,增進豬的健康。
綜上所述,微生態發酵床就是一種模式的改變,不是一種新技術,新方法,在具體操作上可以靈活的掌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原則是怎樣實用怎樣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在豬圈的建造上,也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只要考慮到填料怎樣填進去為原則。長期利用為原則,通風好,夏季降溫好,冬季采光好這些基本的建圈常識。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 下載次數: 0)
該貼已經同步到 生態養殖技術的微博
作者: 森林狼0001 時間: 2013-7-7 20:51
不敢恭維,成本、人工、載畜量、疫病防控、都值得考慮。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gzdxslyo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