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畜牧人
標題:
保育階段控制死亡率日糧設計成功案例
[打印本頁]
作者:
上善水
時間:
2009-12-12 23:22
標題:
保育階段控制死亡率日糧設計成功案例
最近我們應廣東東莞謝崗豬場邀請,做了一項課題,就是進一步改善保育豬生長性能。我們采用“非精英營養設計”,考慮對健康的控制,內容已在幾屆配方師會議交流過。我把它定義為:100+1方案,就是100頭豬,增加100元成本,少死1頭。主要措施是酵母培養物(善元素、海洋紅酵母)、有機微量(Fe、Zn、Se、 Cr)、乳化劑(脂肪伴侶A)、發酵誘食劑(誘食A)。結果在保育階段以180-190頭為試驗豬,博善營養組0死亡,均勻度佳;其它兩家日糧分別死亡4頭和6頭。
作者:
實在人
時間:
2009-12-12 23:42
真好。有實驗數據能說明一切,,,,,,,
作者:
亨利胡
時間:
2009-12-12 23:48
恭喜,不過讓我們了解多一點,那就更好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09-12-13 02:41
這種全局的財務計算,只有用心的老板,才可以體會得到---可惜現實中不很多
作者:
東方之子
時間:
2009-12-13 07:20
一次的試驗還不具備十足的說服力,重復做,再重復做,可能就能研究出些真東西。
作者:
qinbiseng
時間:
2009-12-13 10:03
請教各位,如何提高冬天保育舍的溫度?
冬天保育舍的溫度,一定要有加溫措施的。但問題是用什么樣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能做到既節能,又十分可靠呢?
地暖是當前大家的共同選擇,但光用地暖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保育舍的地暖如何設計,也是一個應該反復討論的問題。保育舍地暖設計肯定與家庭地暖、公用場所地暖等,在要求上有許多差異。在設計上,也會有許多不同之處。
另外,設計理論是基礎,設計是實踐才是最為寶貴的源泉。
作者:
bonderic
時間:
2009-12-14 10:37
很好的試驗結果,恭喜。希望能有更多相關的試驗數據
作者:
追夢人追夢
時間:
2009-12-14 11:01
多做幾次試驗數據,能重復的才能說明問題!
作者:
千年以后
時間:
2009-12-14 11:41
在不同的場多做幾場試驗吧
作者:
xqcgy
時間:
2009-12-14 17:10
新的配方要多幾個實驗案例做比較,結論才更加準確。
作者:
donghaijun2009
時間:
2009-12-14 17:35
相信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作者:
siliaoluyang
時間:
2009-12-14 18:29
樓主能說得具體一點嗎
作者:
renming9028
時間:
2009-12-14 20:17
要能重復。
作者:
majj2006
時間:
2009-12-15 07:09
期待更具體的解釋。
作者:
fypfm
時間:
2009-12-18 11:27
聽了潘博士的報告,勝讀十年書!
長沙母豬高檔料會議有幸與您一面之緣!
盼望有機會再向您請教??!
作者:
any_wyb
時間:
2009-12-22 08:46
還要博士大力的推廣了
作者:
yidx
時間:
2009-12-22 09:34
100頭豬增加100元的成本,很是劃算哦
作者:
jiafei860802
時間:
2009-12-24 08:11
使用科技才是生產力!!!
作者:
yihaiqiu520
時間:
2009-12-24 08:54
王博說得對.只有用心的老板,才可以體會.
作者:
春節
時間:
2009-12-24 13:42
恭喜,恭喜,不過有細節上的東西讓我們看會更好
作者:
yxzbhdq
時間:
2009-12-24 14:39
貌似在做廣告。。。
不知道重復性如何
作者:
msrz
時間:
2009-12-24 18:41
:sleepy:
作者:
亙谷科技
時間:
2009-12-26 04:20
和樓主往常的文章一脈相承呢
作者:
上善水
時間:
2009-12-27 00:43
三年團隊潛心,躬身攜手實踐抗病營養,已有柴扉頓開之悅。安徽鴨料用富鉻酵母培養物,死亡率下降;東北農大張教授凌晨打來電話,告我們奶牛圍產期使用富硒、富鉻酵母培養物無論從生理生化指標和生產成績都有明顯效果;西南某大企業篩選乳豬有機微量,博善富硒、富鉻酵母培養物、富鐵、銅、錳、鋅善元肽組合采食量與日增重名列第一;中原教槽料生后7-25天斷奶,平均每日46克采食,25-35天平均360克攝入量都是小小的進步。雖有廣告之嫌,但聽過我在第二屆配方師會議講座(亞健康狀況下的營養設計-北京)或看過此ppt的同仁應該會更理解我們的用意。死亡威脅今年已經成為長江以北養豬養禽戶的心病,客戶所求,不能視而不見,是到了營養設計師有所作為的時候了~
作者:
luohuaping
時間:
2009-12-27 10:46
首先恭喜專家先生,這種技術在飼料界來說是前列的,如果能把試驗數據共享那是更好不過的了
作者:
葛德軍
時間:
2010-1-18 19:52
恭喜專家
作者:
liamou
時間:
2010-1-19 11:52
博士你別說效果啦,你解釋下為什么,看我信服不?
作者:
steve98
時間:
2010-1-19 12:09
中小型的養殖場,100+1,要是萬頭豬場,飼養密度高的很多,能保證么?
希望通過你的方法把抗生素替換掉,放眼將來
作者:
小生有禮
時間:
2010-1-19 12:18
豬只死亡的原因很多,飼料因素最多只占五分之一。
作者:
tanhao121811
時間:
2010-1-19 12:32
是哦,大家需要改善的還是環境??!
作者:
songjs2101
時間:
2010-2-4 19:19
本帖最后由 songjs2101 于 2010-2-4 19:20 編輯
試驗組和對照組似乎差別不大。
作者:
ckq79312
時間:
2010-2-5 11:13
回復
6#
qinbiseng
看來你說的是很北方了,我的意見是地暖的溫度不能太高,因為那樣小豬會感冒,尤其是晚上溫度要嚴格控制。另舍內空氣的溫度不能太低,用室內散熱片保證舍內溫度達到仔豬的要求。設計上是做兩條供熱管道,地暖與室內片暖分別有閥門控制供氣的流量。
不知我說的正確否?
作者:
小馬哥
時間:
2010-2-5 17:32
同樣的飼養條件下,這樣的改善,投入產出比非常有吸引力了。
作者:
qiuxd2100
時間:
2010-2-5 18:00
相信潘博士的幾個產品應該是好產品,如果能有更多的重復來說明產品的應用功效,那起不是更好嗎!
作者:
虛竹
時間:
2010-2-12 19:57
看來只要豬場用上博善的產品,豬就不會死了
養殖管理應該綜合性考慮,不是那家公司的產品就能解決問題的
廣告之嫌
作者:
上善水
時間:
2010-2-14 22:45
目前提高養殖場成活率主要有以下幾點:1)硬件條件過硬,控制畜舍環境。做好保暖或降溫;2)清潔養殖,降低病原菌濃度。例如保育高床、進場隔離、植樹綠化、舍內外消毒;3)適度疫苗與藥物預防;4)營養調控,增強抵抗力。上面三點都已成熟,唯有第四點研究多、思考多、實踐少。我們就是要緊緊盯住第四點,以益生腸道為中心,做好我們的實際工作。“腸道是機體對外開放表面積最大的系統,是機體最大的免疫體,70%以上的免疫細胞在這里”
作者:
上善水
時間:
2010-2-14 22:52
實際上營養方案是否有效提高抵抗力,可以統計一下豬群頭數就可以了,短期可以通過觀察群體均勻度和皮毛光亮得知。采食量、增重、料肉比以外,是否需要將成活率納入配方設計考慮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作者:
drj
時間:
2010-2-14 23:32
說的容易做的難。。。。。。。
作者:
上善水
時間:
2010-2-16 20:30
正在增加豬場重復數,有進一步的結果后,會向大家匯報。
作者:
mute0616
時間:
2010-2-17 20:34
期待最新的結果
作者:
gewuking
時間:
2011-4-1 00:06
看博士帖子,很有收獲。
作者:
gewuking
時間:
2011-4-1 00:07
本帖最后由 gewuking 于 2011-4-1 00:09 編輯
虛竹 發表于 2010-2-12 19:57
看來只要豬場用上博善的產品,豬就不會死了
養殖管理應該綜合性考慮,不是那家公司的產品就能解決問題的
廣 ...
這個一看就是來搗蛋的。
故意歪解博士的帖子。
作者:
jszw
時間:
2011-4-6 18:56
實驗數據,可重復性?數據好得有點驚人,180頭保育豬零死亡我不信。但銷售總是要進行修飾的。
作者:
hnxiaox
時間:
2011-5-28 10:45
試驗豬群數量有多少,在幾個豬場重復做過。
作者:
yixuewu
時間:
2011-5-28 12:37
學習一下
作者:
hwf912667
時間:
2011-5-31 00:50
通過營養調控提升豬的免疫力,降低死亡率,10年前就做過不少的試驗,理論上是完全通的。
但營養是大概念,大營養還是微量成分?通過什么方式添加?預混料、添加劑還是飲水?跟效果都很大關系。
期待能詳細說明,讓我們學習博士的新技術,以便更好的應用,謝謝!
作者:
狗王面包
時間:
2011-5-31 09:32
只要技術好,應該有效的
作者:
hwf912667
時間:
2011-5-31 15:51
回復
luohuaping
的帖子
通過營養來提升免疫力,降低保育和小豬階段的死亡率,類似這樣的產品,廣東幾年前就幾家公司做出來了。
只是成本偏高,而且很多人觀念根本上,推廣不開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gzdxslyo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