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關于發酵床養豬零排放的一些問題,需要討論。 [打印本頁]
作者: 張煒 時間: 2008-6-15 23:27
標題: 關于發酵床養豬零排放的一些問題,需要討論。
半年了這篇帖子《 酵床養豬?零排放?看上去很美?》,謝謝還有不少關注的同仁。
我經營一家動物保健品公司,對此項新技術的興趣源于對我公司發展和為豬場創造效益的驅使,我認為豬場效益的最大化就是我的效益最大化,畢竟我們都是在這個產業鏈上,榮辱與共。所以在接觸xx公司后,我在四川x市和福建省福州市都去參觀和學習,為了避免其它問題所有費用都是自費,時間也是隨機。
從理論上講這個技術可行,看上去的確很美,但是在四川成都的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問題還需要研討。所討論的問題不牽涉具體某個公司和個人,作為一個有潛能為豬場和社會創造價值的新技術,希望它在實際生產中真正能為我所用。我在成都地區做了2家豬場,規模都在300頭母豬以上,保育上使用這個新技術。
需要討論的問題:
1、在操作中,發現墊料費用不低。木屑在少量需要的時候不值錢,但是大量需求時價格貴,在成都地區送到豬場估計每立方費用60-80RMB。在初次發酵過程中,每立方需要菌素0.3kg,費用36RMB。谷殼不值錢200RMB/T,但包裝+運費+人工,每次也不能拉多少費用也高,綜合計算每立方材料費用估計超過120RMB。
2、也麻煩,不是想象和宣傳中那么簡單。墊料的發酵需要大量的人工,使用過程中墊料保養和維護也需要大量的人工,糞便最好要均勻散開,最好2天就使用工具對墊料松動防止板結,要注意墊料水分,防止干燥起灰。每50天重新堆積發酵,耗人工能否通過7天的發酵完全解決墊料中上批豬遺留衛生安全問題?
3、對墊料的質量沒有具體的指標,比如單位含量的活菌數量、墊料的水分含量、有害菌及其它病原的檢測等等。理論上講有益菌建立其強勢生物圈,大大降低有害病原微生物生存空間減少數量,但沒有具體的量化指標,只能從飼養員對墊料和豬群的觀察作為依據,是否不嚴謹?在我試驗的2家豬場都在第一次發酵并上豬后出現問題,包括XX公司親自指導的,墊料出現強烈氨味后才發覺,全部墊料重新發酵耗人工重新花錢添加菌種和洗米糠。
4、四川盆地潮濕炎熱無風,墊料在有氧發酵過程中肯定會產熱,仔豬明顯不愿意呆在墊料上。為了解決墊料帶來的熱應激問題,減少單位面積飼養量、投資高價格高運行費用的降溫設備合算嗎?為了降低墊料溫度增加滴水,墊料濕度變大對豬只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墊料熱傳導低,豬只待在高濕度的墊料上會感覺熱和不舒服,所產生的熱應激能否通過降溫設備完全解決?
5、疾病是最關心的也是最需要面對的問題,如果這項技術不能完全解決發病,大面積出現問題時在墊料上使用抗生素就是必須的,你不可能也沒精力做到把發病的豬只全部剔除下來單獨治療。抗生素對墊料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降低益生菌的活性和數量也降低了它對排泄物的分解能力。那么現在它的強勢生物圈還存在嗎,如果沒有了所謂有益菌的強勢生物圈的存在它會不會變成有害病原微生物的溫床??我在這2家豬場發現,在墊料床上鏈球菌、傳染性胸膜肺炎這2種細菌性疾病的發生率比在地面和保育高床的發生率高的多,急性死亡也高很多。在使用抗生素后發病和死亡明顯降低,但是一旦停藥情況會繼續,而將發病豬及同圈豬只從墊料上轉到地面后會很快恢復。
6、霉菌問題,所有的墊料原料能否保證沒有霉菌的污染?四川夏天炎熱潮濕和多雨,適合霉菌生長,鋸末和谷殼作為下腳料,根本談不上什么妥善保管。在少量需求的時候我們能做到精益求精,但是原料急缺和需要量大的時候呢?在墊料中存在的霉菌會不會對豬群健康造成影響?
7、驅蟲問題,在進發酵床之前驅蟲一次,行嗎?
8、前段時間有網友說在發酵床豬只皮膚病會比較嚴重,這個我沒有發現。
9、這個技術最先是日本發明及應用,日本國內對環保的要求非常嚴格,是否為此催生此項技術的誕生。見過日本發酵床養豬的一些照片,感覺他們的豬很幸福,有恒溫裝置。有時候在想是否這個技術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溫度和通風保證。日本的肉價貴嗎??
以上是我個人處在四川地理環境條件下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個人看法,不免偏激和錯誤,不能代表使用此項技術的所有朋友。4月份在武漢參加全國豬傳染病會議,會上俞傳洲教授曾說過在湖北也有不少家豬場在做試驗,失敗和成功各占50%。在做這個試驗前我個人認為,只要這項技術能在四川夏天炎熱潮濕的環境中平安度過就算成功。
不能否認的是這項技術在解決養豬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污染問題是先進的,從理論上講比較徹底的實現零排放,對規模養豬業的發展起到積極和巨大的作用。在冬季豬的保溫問題上也能顯示出優越的一面,怎樣將這項新技術完全適應我們現在的養殖環境、養殖水平,也許還要走比較長的路。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08-6-15 23:47
支持張煒的嚴謹探索探索心態和做法,科學就是科學,感謝你的一線數據
作者: daiwei0216 時間: 2008-6-19 16:17
勇敢站出來說話的人,第一個。
以前見到的都是說好的人,象傳銷一樣
作者: yxf295024848 時間: 2008-6-22 19:14
:tiaotiao: 這幾天在學校有個這方面的研修班,聽了不少
作者: 張安弟 時間: 2008-6-22 20:04
支持樓主,繼續.
作者: 西風瘦馬 時間: 2008-6-24 23:53
非常好的研究,得給我的老師發過去,他正需要這方面的資料呢。
謝謝!
作者: dongbaihua2000 時間: 2008-6-26 16:08
張老師的研究方向和考慮的問題比在下早了很多。雖然同樣在實驗,雖然在不同的地區,但還是要向張老師學習,致敬!!!
作者: ysg0069 時間: 2008-6-29 15:20
張老師看問題到底有他的過人之處,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沒有最完美的方案.只要不斷的完善!謝謝張老師!對我們籌辦豬場的人很有參考價值!
作者: 勁松 時間: 2008-7-5 11:56
日本和韓國以及我國北方推廣這種技術有其氣候上的因素,而南方濕熱地區是否適合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現在畜牧部門正在各地大力推廣,真的令人擔憂。密切關注中!
作者: lgylwj 時間: 2008-7-15 13:31
在北方農村農戶養豬推廣還是有前途的!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08-7-15 16:51
據我的了解,很早在吉林推廣過,現在已經消失很久了
作者: 勁松 時間: 2008-7-17 16:32
那么看來在北方推廣也有問題,說明這種方法的系統性值得商榷哦
作者: senlqd 時間: 2008-7-30 13:33
現在吉林還有很多地方在用,而且大有推廣之勢。看過這個帖子后,我覺得應該告訴大家不要盲目的跟風了,農民掙點錢是不容易的。做為搞畜牧的工作者來說,農民才是根本嘛。
作者: liping 時間: 2008-8-1 23:48
i agree with you, and this is a truth
作者: haofire 時間: 2008-8-2 18:45
發酵床生態養豬就目前了解到的較有影響的大概有這些家:
福建 洛東; 大連 翔大; 山東 明發;北京 綠達源;長春 惠農; 河北 神眾;
就是這些個公司的菌種和使用方法那也是有很大區別,雖然都叫發酵床,可是用起來就完全不同的東西,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及要求。所以,這不能說誰好,也不能說誰不好, 有很多的問題其實都是沒選對廠家,造成的,還是對比試驗才知道,可是養殖場真正能找到這幾家來做對比呢,別說都還上電視了~~~包括CCTV都上了,可是那節目主持人又那能知道這其中的差別。 所有,在國內推廣一個新的東西,開始市場反應很熱烈,可技術不成熟,良莠不齊,剛剛培育起的市場馬上被搞砸了。 養殖戶用到一個技術不成熟的廠家的產品,好,完了,你這發酵床(別的廠家)在那一片就很難推廣了。所以,很需要有關部門出來 在全國范圍 選廠家 對照試驗, 然后推薦,呵呵 可是我們國家有關部門反應都是比較緩慢的 各個地方部門有地方的利益~~~
作者: zhxli 時間: 2008-8-3 20:37
雖然我尚沒有機會去考察一下這項技術,不過我個人感覺,它的應用存在許多問題,也許它不適用于目前中國的情況。中國很大,各地的情況不一樣,養殖場的情況也不一樣,市場的情況也不一樣。
其實,引入一項技術,原來就不是一個很簡單的過程,有一個消化適應的過程太正常,而且這個過程往往費時費力。
說一點感覺,這一技術也許適用于生產高品質的豬肉。
作者: voliok 時間: 2008-8-5 16:21
標題: 談一點個人看法
從07年底我開始搞發酵養豬這塊,目前在山東省內指導的豬場在11家,目前在這些豬場的使用上效果還是比較理想。該法養豬最早是在吉林延邊地區,原來叫自然養豬法,就是盡可能的利用自然的,包括墊料、菌種、通風、棚舍建設都推薦因地制宜,但是吉林推廣的方法,包括后面在遼陽推廣的,墊料里面加上土和鹽,推廣還是有一定成效的。目前我在山東,主要以稻殼、鋸末、米糠、玉米面、發酵菌為主要材料,推廣還是比較順利。根據半年的走訪和實際操作,該法對于長江以北的省份是非常適合的,當然了,這個要依據地下水位和實際的濕度來確定。思路比較亂,只是一點想法,大家如果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多溝通。我的電話是13737293228.
作者: sherier 時間: 2008-8-7 17:17
個人觀點怎么保持好有益微生物環境是個問題
作者: zhangmc 時間: 2008-8-7 17:41
關鍵是解決好問題,問題比較愚昧一些,一次用過的墊料下次如何處理?長期一直使用這些墊料嗎?
作者: 富臨農業 時間: 2008-8-7 18:32
期待問題的進一步解決
作者: 南京郁氏 時間: 2008-8-10 21:38
標題: 回帖
小日本為什么不用啊,人家就是搞了玩的,在中國被一些人拿過來賺錢和搞政績了。運費是養殖行業一個重要的開支,難道飼料還沒有扛夠???又來搞什么木削,養殖場需要考慮勞動力的成本,別不拿工人不當人,我想減少體力工作對養殖場來說也是很有好處的。
作者: 富臨農業 時間: 2008-8-10 21:44
這資料很及時;因為我就是四川的;看了之后;我又有新的考慮了
作者: lys0402 時間: 2008-8-11 15:36
現在山東地區正推廣此類方法,有部分人試用,效果不明顯。
作者: hnjhhh 時間: 2008-8-12 09:39
看上去確實很美!鄙人認為飼養密度有很大關系!過大,光發酵就不行;小了,不能形成規模化!有很多的誤導作祟!
作者: 安迪蜜andymix 時間: 2008-8-13 14:19
標題: 安迪蜜andymix
頂一下吧
作者: ananben 時間: 2008-8-13 15:06
看了,很有啟發,感謝
作者: wfzcdyt 時間: 2008-8-13 18:27
樓住的經驗很寶貴我們應該借鑒對一個問題的認識不能太片面,科學就是科學,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吧
作者: dzyj1999 時間: 2008-8-17 14:39
任何事物的出現必須有很好的論證過程,好的東西都有適應的范圍和方法,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對這項技術我們應該客觀對待,我感覺問題最大的是病毒的侵擾,如何防范病毒的發生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國外的豬只飼養已經基本消除了病毒的危害,中國應該針對我們國內的問題來參考到底能不能使用。
作者: 巫宗鍵 時間: 2008-8-17 18:58
很專業的分析,我正在推廣發酵床,學習了,謝謝!!
作者: 失憶的風 時間: 2008-8-19 16:03
最近一直關注浙江幾個試用發酵床的豬場,完全認同的還沒有
作者: zhxy888772 時間: 2008-8-26 15:43
自從聽說有自然養豬法,我最疑惑的就是發酵場的豬場如何做防疫
作者: zyiwu 時間: 2008-8-26 16:08
標題: 技術的真偽才是關鍵
關于發酵床養豬這個技術最近這兩年尤其是今年以來推廣力度越來越大,除了這個是滿足產業發展的要求之外和養殖環境自身的要求。我想更多的是一些魚目混珠的單位或者個人在模仿或者瞎搞零排放養豬這個技術。
當然任何一個新的事物總是會有一些缺陷,生物發酵舍零排放養豬技術也是如此,按照我這6個多月在浙江的親身實踐表明這個技術還是可行的,無非是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從豬舍設計、設施的配備、墊料的選擇、墊料的發酵以及后續管理等等這些細節來完善發酵舍養豬。準確的來言,這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要求推廣和使用單位要全方位考慮因地制宜的考慮這些細節和完善這些細節。
作者: 閑人養豬 時間: 2008-9-4 13:04
標題: 發酵床
今天看了,長了不少知識。我這幾天正在研究改造卷舍。搞發酵床技術。是下查找。問誰。誰說好,但是我有很多疑問沒能揭開。今天看了張煒老師這反話,正是我想問的。是你真正的回答了我。謝謝您。
作者: “加加”豬業 時間: 2008-9-4 18:49
有道理啊,學習了。不過本人沒有看中生態養豬。我們農村
條件不行。差的太遠了。
作者: haojiubujian 時間: 2008-9-4 22:06
目前齊齊哈爾還有很多發酵床!!!
作者: 誠信為本 時間: 2008-9-5 11:03
個人感覺發酵床養豬對管理和硬件條件要求太高,目前條件感覺并不看好
作者: 誠信為本 時間: 2008-9-5 11:04
不過肯定是有前景的,本人也會繼續關注!
作者: 誠信為本 時間: 2008-9-5 11:06
還有,也想問下大家,使用發酵床養豬,使用的菌液是每次墊料發酵時用一次呢,還是每次撒墊料時都要撒里面?還是菌液是添加到飼料中使用的?具體不是太明白,請大家詳細的介紹下,謝謝!
作者: zabalone 時間: 2008-9-5 11:24
是不是主持推廣的大多都是各地農業部門。聽說很多農業部門都是以此立項,贏得多少政府雪花銀就不得而知了。。。。。。
作者: 獅子王 時間: 2008-9-5 11:32
本人對此項技術表示高度關注。
作者: 高山流水 時間: 2008-9-9 10:17
很感興趣,理論上很不錯,但要很好用于實際中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作者: franky1188 時間: 2008-9-14 22:58
敢于說真話的人確實值得人佩服
作者: 雨不碎 時間: 2008-9-20 14:44
一樣,在吉林有過,現在又抄的很熱。各個制菌公司都說在推廣,聽說現在已經推廣到好多地方,不知道效果到底雜樣?
作者: 小馬哥 時間: 2008-9-26 13:54
很好的思辨,分析討論優缺點!
作者: 鸞玉 時間: 2008-9-26 14:17
看了大家的討論,確實值得思考。本人也是近期剛剛關注發酵床養豬法,效果怎么樣?眾說紛紜。其中有幾個問題:1.是否按照發酵床養豬法建立的豬舍?2.發酵床是否復合要求?3.菌種,也就是發酵劑,是否是正規廠家生產?現在沒有國家統一標準,魚龍混雜,用戶難以辨別好壞。4.霉菌的問題.......急需并繼續關注大家提供一線信息
作者: miaozhongsheng 時間: 2008-9-27 10:29
張老師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每一項新的技術都要一定的應用過成,關鍵在于是利大還是弊大.現在是中養豬關鍵的是講環保,節能. 謝謝了.
作者: miaozhongsheng 時間: 2008-9-27 10:33
現在中國養豬關鍵是環保,節能.
作者: miaozhongsheng 時間: 2008-9-27 10:34
張老師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每一項新的技術都要一定的應用過成,關鍵在于是利大還是弊大.現在中國養豬關鍵的是講環保,節能. 謝謝了.
作者: 豬能 時間: 2008-9-27 11:34
樓主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也正準備搞發酵床養殖!后續工作期待中@!
作者: skscwd 時間: 2008-10-1 00:00
好帖 痛擊要害 喜歡
W@!!!
作者: darklspp 時間: 2008-10-8 07:30
我在工作中也見過幾個這樣的豬場,都是現在政府補貼的,使用效果據我看是一般,尤其是勞動力使用上更是超過普通養殖,豬的生長速度略慢。其他的還沒發現什么問題。以后接著追蹤看看吧。
作者: 學農愛農 時間: 2008-10-8 23:22
發酵床養豬,很好的思路,迎合動物福利要求和環境保護政策,值得業界高度關注。
毋庸諱言,現在的養豬環境對于這項技術有很多影響因素,特別是樓主張老師思考提出的一些問題,需要以嚴謹的態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完善,全盤否定不行,盲目跟風政府作秀企業炒賣等也不足取,養殖場畢竟不是試驗場,一不小心,最終受損的還是養殖戶。
集思廣益,有利于此項技術的推進,學習中。
作者: 行者說飼 時間: 2008-10-10 13:23
標題: 回復 樓主 張煒 的帖子
剛剛引起我的注意,
有的叫原生態養豬法,
有的叫自然養豬法,
我也覺得實際操作是一個問題,
不如建沼氣池的更科學。
作者: xyy169 時間: 2008-10-16 09:47
敬佩樓主,這是真正用心做事的人
其實不僅是在四川,在南方有缺點,北方用這方法也有缺點。
宣傳的跟實際的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應該是由很多方面引起的,環境、氣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另外實質性的東西如:疾病,其實還是沒有解決,甚至在用的不妥的情況下反而會增大疾病,正如樓主所說,工作量其實比現在普通的養豬法可能還要大,投資也高許多。不過這是一個方向,是一個趨勢,但若想達到非常好的效果也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期待大家更多的一起交流這些方面的知識,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一起討論涉及微生物等方面的問題,QQ:8276549
作者: xyy169 時間: 2008-10-16 09:47
敬佩樓主,這是真正用心做事的人
其實不僅是在四川,在南方有缺點,北方用這方法也有缺點。
宣傳的跟實際的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應該是由很多方面引起的,環境、氣候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另外實質性的東西如:疾病,其實還是沒有解決,甚至在用的不妥的情況下反而會增大疾病,正如樓主所說,工作量其實比現在普通的養豬法可能還要大,投資也高許多。不過這是一個方向,是一個趨勢,但若想達到非常好的效果也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期待大家更多的一起交流這些方面的知識,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能一起討論涉及微生物等方面的問題,QQ:8276549
作者: 東方龍 時間: 2008-10-19 00:24
聽的多,間的少呀@@002:
作者: songkaide 時間: 2008-10-20 21:25
我也看了相關的資料,搞得像形象工程一樣,可能世界上的某個地點適合,放之四海而皆準,未必!
作者: jdlzzm 時間: 2008-10-20 21:39
我們這里畜牧部門正在大力推廣,真的令人擔憂。
作者: supervet 時間: 2008-10-25 18:05
看了諸位的帖子,很受益。自然養殖,大方向是很有前景,潛力很大的。符合養豬產業發展、改善動物福利、國家環保政策的要求。但作為一個新的事物,都有新事物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受內因和外應雙重影響。不是一帆風順的,都需要經過曲折前進、螺旋上升的事物發展規律。其中既有本身不完善的地方,待改善和修整,又有對它適宜存在的條件的摸索過程。具體說,單獨菌種自然發酵工程,應考慮我國南北方環境的氣候、溫濕度等,既涉及到菌種原始采集、實驗室菌種定向篩選培養,又作好實驗室培養到生產試驗的應用技術。在目前整個養殖大環境中來說,必須充分分析考慮好目前動物疫病的特點、本場疫病控制凈化的程度與這種方法的針對性是否協調。另外,國家應盡快出臺這方面的標準來,給條件好、實力強的菌種供應廠家的政策扶持和保護。因此,現在就下定論,為時尚早。分析利弊關系再做決定。恐怕得經歷一段不冷不熱的過程,菌種公司得坐得住冷板凳,有耐心啊,篩選好菌種。其他畜牧獸醫部門為疫病控制作不懈努力。最終取得自然養殖法的繁榮發展。以上為本人的心得體會。
作者: senlinxue 時間: 2008-10-29 22:22
標題: 森林雪的話
告訴你們一個事情,有個地方政府建議一個養豬戶搞這樣的試驗,表面很好,政府給了部分科研費,后來那個做試驗的人說,這個方法根本就不行,墊料要天天翻動,增加人力和管理難度,還要在墊料里添加環丙胺嗪(抗蠅藥)否則蒼蠅會吃人,這技術就是不成熟,或就是某些專家的偽成果-----------------。我的親身經歷
作者: 雞鴨司令 時間: 2008-11-2 12:00
政府部門推廣一項技術確實要有實踐作指導,否則最終又是基層人民吃虧,政府部門不能盲目追求政績,要對人民負責。
作者: zhbq17 時間: 2008-11-3 11:30
不錯。看到不少發酵床的負面原因。
作者: 147212248 時間: 2008-11-8 14:19
標題: 四川應該可以
發酵床的維護是很重要的,天氣熱、潮濕是適合發酵菌的生長的,你們可以走訪不同的養殖戶,勤快的飼養員跟懶惰的效果絕對不一樣
作者: 多多11 時間: 2008-11-9 17:45
說的有道理,安徽現在商家宣傳的也多,
作者: 小馬哥 時間: 2008-11-9 17:58
肯定利弊皆有的,但也不要全盤否定。
作者: 小馬哥 時間: 2008-11-9 17:59
我是不輕置可否的,最好大家都仔細分析、全面衡量之后再表態。
作者: xumuyangzhi 時間: 2008-11-16 21:00
分析的非常好,發展還是應該繼續研究啊
作者: 一縷生機 時間: 2008-11-17 23:48
大規模發病后的治療應該是最大的問題吧!至于南方,如果豬舍設計合理,發酵床維護得當,成功應該不是問題。
作者: 顧愛民 時間: 2008-11-19 18:36
謝謝樓主的精辟的評價。對于發酵床養豬技術我一直持懷疑的態度,現在我們公司也要在搞這個實驗,我所擔心的問題也是張老師所說的弊端,希望張老師能將更多的試驗情況公布。
作者: ylktian 時間: 2008-12-4 13:13
標題: 回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自然養豬法在西北剛開始,吹的很美,效果一般。
作者: 奔跑918 時間: 2008-12-9 19:36
感謝張老師精辟的分析
作者: 雨不碎 時間: 2008-12-9 20:47
哎!有的說好,有的說弊,把人都搞暈了!
作者: bingdian 時間: 2008-12-12 20:42
支持 說的有理有據 非常好 @@003:
作者: zhao0108 時間: 2008-12-17 21:17
說是保證三年,我們這里也很推廣,感覺很難,費用也很高,倒是把賣這個的掙發了
作者: huangdy2006 時間: 2008-12-18 15:03
政府部門在這項技術還沒成熟前就大吹特吹,補這個補那個,在揮霍國家的銀子,又禍害老百姓,真是可惡,充分反映了政府部門當前執政的無知和浮躁,哎,沒話說了,擦亮自己的眼吧 ,別指望那些坐辦公室混飯吃的了
作者: huangdy2006 時間: 2008-12-18 15:07
依我看,就是某幾個領導到日本去“考察”一下,看看人家的豬挺美的啊,也不比較一下自己的國情,中國的豬疫病情況,中國的畜禽疫病控制能力,中國的環保要求,哪能跟日本比?不是我自卑,人家就是比我們做的好,要求高
作者: huangdy2006 時間: 2008-12-18 15:10
最要命的是:中國的最大的國情:一把手說了算。
馬屁精又多而且得勢,真正懂得做事的人沒有說話的一席之地啊
還是兩個字:21世紀的中國人 浮躁
作者: sunjunqing 時間: 2008-12-18 20:14
標題: 談自己看法
關于發酵床養豬法,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條件而論不可盲目的照抄照搬。當地的氣溫影響很大。
作者: 王學寶 時間: 2008-12-18 21:38
發酵床養豬,沒有那么簡單吧?
豬的祖先可是從來沒有在這樣的環境生活過,違背自然的就會有麻煩!豬糞便用沼氣池處理也很好,政府也推廣過,也給豬場補貼建沼氣池,但是并沒有推廣開來,因為除了豬場沒有其他人能從中獲利。但是發酵床養豬為什么那么多人努力推廣,因為可以賣菌種賺錢,飼料和墊料中都要添加,是一個一勞永逸的好買賣!
過去農村的農民家家養豬,堆肥進農田,豬肉又好吃豬糞尿又不污染,可惜現在年輕一代的農民都不愿意這么做了!就像中醫雖然好,還是讓西醫基本給消滅了。其實大多數的工業化都以破壞自然為代價,無非是為了滿足人永無止境的貪婪欲望!佛家講“貪、嗔、癡、慢”讓人類迷失了本性!努力去找回自己的本性吧!
我認為養殖業首先要考慮你養殖的動物的本性,它在人類馴化之前和之后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及其適應能力如何。盲目按照人類頭腦中想出來的方法并不一定適合動物本身。例如:人類的新鮮糞便自己都會覺得臭,難聞,但是豬卻非常喜歡!懷孕母豬你非要給它只喂精料又要限飼,結果經常會便秘。人們天真的以為發酵床養豬就可以把豬養好,其實真的沒有那么簡單。人類對于事物的認識以至于形成的理論總是局部的和片面的。理論在沒有形成系統之前,使用局部的和片面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就很難完美。
其實我甚至認為規模養殖并不一定就需要大力推廣,目前規模豬場的生產效率和效益如何其實大家都很清楚,年出欄20頭以上的少之又少,新建豬場還湊合,四五年以上的豬場更是問題多多!其實目前市場上的豬肉,大多數還是來自散養。倒是死豬肉和假冒醬牛肉大多數來自于規模豬場。
不知道是否有使用發酵床養豬兩年以上的?
一個眾說紛紜褒貶不一的養豬新方法為什么會在全國各地都在推廣?動動腦子!
作者: xxw0423 時間: 2008-12-18 22:58
一些養殖方式需要經過不斷論證才能進行推廣的。
而一些廠家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不得不做違背市場法則的事情。
本著對廣大農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政府應該承擔話語權的責任。
作者: st6563 時間: 2008-12-27 21:51
我們場就是那東西,前期太廢人了 ,擱一星期還得反一次.平時引水也得加菌液 麻煩
作者: paradise2003 時間: 2008-12-29 10:56
呵呵,很多東西還有待改進才能應用啊。。
作者: 小咪渣 時間: 2008-12-31 10:19
樓主辛苦,我估計也會存在這些問題
作者: cht5616 時間: 2009-1-3 18:48
密切關注中!!!
作者: 神話 時間: 2009-1-3 19:03
是的,在山東準廣的也比較多,但失敗的也很多。成功的較少。很擔心這種技術的可行性。
作者: 147212248 時間: 2009-1-15 15:55
http://bbs.evetcn.com/bbs/forumdisplay.php?fid=49
自然養豬法論壇
作者: 147212248 時間: 2009-1-19 09:01
我想問大家 誰能找出一種比發酵床養豬更能減少污染的飼養模式!!!!!!!!!
作者: xxc1963 時間: 2009-1-19 09:26
您考慮非常嚴謹。說實在,當我知道這個項目時,第一反應就是疑慮。因為這個項目宣傳的要求之一就是飼料中不能添加抗生素。而目前我國的養殖實踐中,完全去掉藥物保健(包括抗生素和中藥)是不可能順利出欄的。況且要求飼料廠家在預混料中不加抗生素也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項目在我國的發展,就目前或近期情況看,前景黯淡。
作者: qdcl 時間: 2009-1-19 09:29
說了半天,就是樓主用發酵床養了豬.其他的都是跟著感嘆.
我用發酵床養了11個育肥豬,前期還好,最近出大麻煩了.......
全群豬拉稀,幾天后有的豬開始便秘,不喝水,不吃料,趴那里不動.剛開始腹瀉時全群飼料給藥不管用.
現在打針.
關鍵我在擔心,拉出來的病毒,經發酵床培養再讓豬吃了.會不會豬越來越厲害.
我這里是山東,發酵床30個平方,現在板結的厲害,床面還結冰..
反正.....現在有點頭大...........
作者: qdcl 時間: 2009-1-19 09:30
本帖最后由 qdcl 于 2009-1-19 09:34 編輯
現在100天,小豬有120斤左右.
關鍵是,發酵床沒法消毒...
你在床面上噴上消毒水,那床還發酵不?
這個問題不解決....發酵床真是很難.
病豬出欄后...發酵床怎么消毒處理?
我相信,任何人用發酵床養豬,豬多少都要得點病把..病后怎么用藥? 出欄后床怎么處理?
我只見到說發酵床好處的.沒有看到怎么解決得病后怎么處理的.
作者: 常青 時間: 2009-1-19 10:23
此方法的好處已不言而喻了,多談談不足實在是太好了,免得后來者走彎路。
作者: soslxlsos 時間: 2009-3-2 21:42
我是廣西的 我現在使用發酵床 是用活力99制作的發酵床效果很好 你們可以去這里看看還能網上回答問題http://www.hl99cn.com/gustbook/gustbook.asp?gustbook_id=1 呵呵 我個人感覺發酵床好不好用 最關鍵的還是看你使用的是什么菌種 我使用的菌種 21快錢能制作20平方 加上木屑和玉米粉大概也是8.5元一個平方 而且豬的生長非常好 皮紅毛亮 說了沒用自己去看看吧 你們也可以在網上找找 活力99生酵劑 粗飼料降級劑 你們了解后可能是你們這輩子的養豬人生重要轉折點 林小龍留
作者: xiaoshiyileng 時間: 2009-3-3 21:35
勇敢站出來說話的人,第一個。以前見到的都是說好的人,象傳銷一樣
作者: liukai721026 時間: 2009-3-4 17:11
生態農業:開啟抗旱增產的秘密之門
2009-02-27 10:55:48 來源: 網易探索(廣州) 跟帖 21 條
2008年入冬以來的北方大旱將我國糧食安全的問題提到了眼前。生態農業能增強農作物對極端天氣的抵御,在保證產量的同時,形成一個良好的自我修復和循環系統,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網易探索2月27日訊 2008年入冬以來的北方大旱將我國糧食安全的問題提到了眼前。在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這樣的極端天氣或將愈發頻繁地出現。綠色和平與科學家合作的研究報告指出,生態農業能增強農作物對極端天氣的抵御,在保證產量的同時,形成一個良好的自我修復和循環系統,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綠色和平希望國家能從資金上加大對生態農業技術推廣的投入,從政策上加大對生態農業的扶持。重視生態農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生態環境以及提高農民生計方面的積極作用。
大旱之下,河北衡水的農民安大哥卻安心地享受著生態農業種植給他帶來的良好回報。他種植的小麥在極端天氣的無情之下依然茁壯成長,村里其他人施了農藥化肥的田里作物無精打采、成活率降低的時候,安家的地卻在蕭條的背景中顯得生機勃勃,麥苗翠綠,連各路動物也都愿意來多做停留。
安家的麥苗(左)跟同村其他農民家的麥苗對比。(綠色和平,2月27日拍攝)
2月26日,安在接受采訪時介紹說:“我家這個麥子都沒澆過水,用不著呢。剛種的時候下過雨,上個禮拜又剛下過雪,估計這一茬就夠了,不用再另澆水了。” 而同村的老鄉卻說:“我家種麥子種得不多,但是上過兩遍水了還是不好。三個多月沒下雨,旱得太嚴重了,收成肯定受影響。”
這種差異是源于種法的不同。安家不用任何化學合成肥料和農藥,把不同的作物套種,以控制病蟲害,用牲畜糞便制成的有機肥來養護土地。安家的農田已經形成了一個健康有活力的系統,土壤一直保持著很好的肥力和含水量。
由于實踐生態農業已經多年,安家的地,即便在大旱時期,深挖20-30公分,土都是濕的。(綠色和平,2月27日拍攝)
這種通過多種生物的和諧共生,形成良性循環的生物鏈來保持作物成長的模式叫生態農業。由于良好的自我調控能力,農田對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的依賴降到最低,自然的調控能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將外部投入減到最少,又能夠保證產量和質量,生態環境、消費者的健康、農民收入都將獲得很好的保障。
氣候變化已帶來高溫、干旱、雨雪冰凍等極端天氣、病蟲害規律變化等一系列威脅農業生產的問題。而生態農業可以調節旱作農田的溫度和水分變化、顯著減少水田甲烷排放和增加土壤碳儲量、防止風蝕水蝕和防御沙塵暴,還可以通過物理和生物方式有效控制病蟲害,這種種優點都可以提高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安大哥對這一點安也深有體會。在2004年的大面積枯黃萎病中,不少棉農絕收,可安家的棉花卻保持了最適宜的含水量,畝產達到400斤。
除此之外,生態農業還可以避免由于嚴重依賴農藥、化肥造成的土壤侵蝕和土地質量下降,水污染,能源消耗、生物多樣性降低等問題。同時,生態農業技術和模式能夠生產出充足的農產品,這些避免了農藥殘留、化肥污染的農產品也更有利于消費者的健康,并且有助于提高農民收入。
傳統的耕作方式種得密(下),安介紹說,那樣分蘗的數量就不一樣了。原本麥子可以分出四枝的,種得密了就只有一枝或者一枝半。周圍的老鄉都說,安家的莊稼和糧食質量好。(綠色和平,2月27日拍攝)
2008年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發布了全球第一份農業評估報告,報告匯集了全球400多位農業方面專家的意見,建議淘汰現在普遍的破壞環境的化學農業耕作方式;號召用與自然環境和諧的農耕方式替代對抗自然環境的農業生產方式。而生態農業正是這種“與自然和諧”的農耕方式。
作者: 黃權 時間: 2009-3-4 17:25
你說得很對,有成功和失敗,成功地現在運行很好!
個人體會:
1--這項技術不容懷疑
2--技術環節還有很多不完善地方,需要摸索和改進
3--安全問題還需大量研究
4--南北,地域,季節變化,應摸索經驗
5--原有技術上創新,不僅育肥,種豬也可以
6--在中國此技術推廣還有好多空白點
作者: xiedahai 時間: 2009-3-4 17:33
98# qdcl 這與你的墊料和發酵劑有關系,正因為墊料發酵不好,不能及時消化糞便,也不能產熱,問題就出來了
作者: liukai721026 時間: 2009-3-5 09:54
綠色生態農業、養殖業,是大勢所趨,人們終究會走出自己給自己制造的怪圈,無論何時生命和健康都是第一位的,美國及其它國家出現的“超級細菌”已經為人類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們還一味的濫用抗生素,那么不久的將來,我們都會死在自己制造的超級細菌手里——也就是自殺;不要因為我們的自私而貽害我們的后人,大家應該警醒了。
作者: 豬友 時間: 2009-3-5 10:19
在實際生產中我一直質疑墊料中的霉菌,是否真正的被有效的抑制了!我曾要求推廣這一技術的某位專家來現場取樣,結果專家遲遲不不肯來現場指教!發酵床的弊端太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養豬生產的難度!
作者: 東北虎 時間: 2009-3-5 20:23
發酵床看起來很好!
但國內環境太復雜,管理不好寄生蟲、呼吸道————
作者: tanzg 時間: 2009-3-5 20:30
小規模還可以試試,大規模問題比較多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gzdxslyo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