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低溫&高濕”環境對豬生長的影響及防控思路 [打印本頁]
作者: 29625248 時間: 2017-11-24 10:39
標題: “低溫&高濕”環境對豬生長的影響及防控思路
在寒冷的冬春季節,特別是在規模小、硬件設施差的豬場,舍內溫度低或者不合理的保溫措施導致的舍內濕度增大。直接影響著豬的生長性能,筆者在服務豬場的過程中針對冬春季節的低溫、高濕環境對豬生長的影響做簡要的分享:
01、低溫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豬的正常體溫是38.3℃-39.5℃,主要是通過豬體自身的產熱與散熱來保持的。豬和其它動物一樣,有一個代謝溫度適中區,在這個區域內,豬體能借助自身調節,維持體溫的平衡,且有較高的生產性能,為最佳生長溫度范圍。當環境溫度變化超過臨界溫度的上下限時,豬體自身體溫調節機制出現紊亂,飼料轉化率降低,從而影響豬的生長性能。
1.1 低溫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
a、哺乳期的仔豬,低于臨界值溫度下限1℃時,則要提高的代謝能2%-5%。
b、斷奶仔豬在臨界值下限溫度降低1℃時,每天的生長減少5g。斷奶仔豬在寒冷環境中想取得和在最適宜溫度下相似的生長速度,每下降1℃,每日須要額外的增加飼料13g。
c、保育豬,從氣溫20℃開始,每下降1℃,每日的增重減少15g,在臨界溫度18-25℃的下限溫度下,每降低1℃,豬每1kg體重每日就需要增加3g飼料的代謝能來維持豬的正常體溫,1頭20kg的豬要多耗料60g。
1.2 低溫引起豬的臨床表現
a、出現明顯的扎堆;
b、被毛粗亂;
c、咬尾現象的頻發;
d、發生脫肛的現象增加;
e、隨處排便;
f、疾病的發生率增加。
1.3、如何緩減低溫應激
a、產床上放電熱板;
b、斷奶后保育舍放木板;
c、斷奶后加保溫燈與保溫箱;
d、仔豬進入保育舍前保證保育舍溫度達到26-28℃。
02、高濕對豬生產性能的影響
不合理的保溫措施或通風不佳導致舍內的濕度增加,當豬所處的環境濕度是在最佳的范圍值之內時,周圍環境空氣的濕度對豬的生產性能幾乎無影響。Patrick指出育成豬舍內的空氣相對濕度在45%-75%范圍內時,對豬舍內的CO2、NH3及空氣中的細菌沒有影響,但當相對濕度增大到90%時,各項數值將急劇增長。研究表明:育成豬的日增重隨著豬舍環境內的空氣相對濕度的增大成線性下降變化。
2.1 豬舍濕度的來源
a、室外空氣濕度;
b、動物呼吸;
c、飲水器漏水;
d、糞尿;
e、建筑物表面凝結水;
f、通槽剩水。
2.2、改善環境濕度的建議
a、濕度過高時通風換氣來調整濕度;
b、低濕度時引起灰塵和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嚴重干燥時舍內外灑水。
利用通風系統減少豬舍內的濕氣是很重要的。
03、正確的處理好(低溫)保溫與(濕度高)通風的關系?
保溫與通風是一對矛盾共同體,正確的處理保溫與通風的關系,亦可減少冬春季節豬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小仔豬因為體溫調節機能較差,重點是防寒保溫;而育肥豬的飼養密度大,且抗寒能力較強,就需要多通風。既要做好保溫又要減少豬舍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塵埃和微生物對豬的不利影響。
筆者建議是“大環境做好通風、小環境做好保溫,通風比保溫更為重要”的原則。因為通風的目的不單是為了降低舍內的濕度,同時還可以改善舍內的空氣質量及有效的減少病原的濃度。
來源:PSY應用研究院 作者:杜華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gzdxslyou.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