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委政策研究室新近出爐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坐擁3589萬公頃優質淡水水域、有300多年錦鯉養殖史和“中國錦鯉之鄉”稱號優勢的江門,其觀賞魚產業的養殖技術、研發水平和規模集聚卻仍處于較低水平。為此,業界發出了希望制定江門觀賞魚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的聲音。 何為觀賞魚?觀賞魚主要分為錦鯉、金魚、熱帶魚、觀賞龜、觀賞植物,由于江門的錦鯉產業在珠三角擁有比較優勢,因此江門市委政研室對該市的這一產業進行深挖和探究,調研結果令人深思。 1 產業前景 世界排名第三寵物產業 許多人也許并沒有意識到,這些花花綠綠的觀賞魚背后蘊藏著驚人的財富,一旦形成規模,構成產業鏈,觀賞魚產業甚至可以影響一個地方產業結構,成為農村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 “觀賞魚產業已經深入到家庭裝飾、環境美化、修身養性、魚療健身、專業競技、科普文化等社會經濟生活各個領域,是世界范圍內僅次于貓、狗的第三寵物產業,每年產值超過50億美元,且每年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長。”參與這次調研的鄭文江說。鄭文江是市委政研室主任,也是這次調研的牽頭人之一。 發展觀賞魚產業一個非常直觀的原動力和可行性就是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據悉,觀賞魚產業發展投資小、占地少、收益大、生產周期短,具有低收入、高回報的特點。浙江省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該省有觀賞魚養殖品種300種,產值超過2億元。由于不同于傳統水產養殖業,觀賞魚產業還是融生物技術和工廠化精細管理為一體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的利器。 另外從就業層面來看,觀賞魚產業還具有廣泛的產業關聯性,除了內部高度關聯的種苗、飼料及魚藥等產業外,還與水族器材、家居裝修、娛樂競技、文化鑒賞、休閑養身等外部產業密切相關。已經有研究表明,觀賞魚養殖業直接帶動10個大類、100多個相關產業的發展;1名從事觀賞魚養殖的農民可創造5個相關產業的就業崗位;1萬元觀賞魚養殖產值直接衍生出4萬元相關產業產值。 2 江門現狀 有優勢但未能充分挖掘潛力 前景雖然廣闊,但要真正壯大一個產業,還需要看當地的實際資源。那么我市發展觀賞魚的條件如何呢? 記者了解到,我市淡水資源豐富且水質優良,擁有淡水水域面積3589萬公頃,可供養殖開發的山塘、水庫、江河水面約25.9萬公頃,氣候條件也十分適合;同時,江門擁有300多年的錦鯉養殖歷史,而且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錦鯉進行培育,如今更是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錦鯉生產基地之一。 縱然有如此好的前景和基礎條件,但我市觀賞魚產業在產業水平、研究能力和經營方式上都還缺乏競爭力。 記者走訪發現,我市還未能充分挖掘觀賞魚產業的前景和潛力,對其認識還停留在食用魚養殖管理的傳統層面,養殖完全依靠經驗,缺少科學育種、先進飼料配方、有效藥防病和水質管理技術,而低技術含量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產量不穩定。 這是一個全國的普遍現象,調研報告指出,由于正規水產科研部門沒有對錦鯉科研工作給予應有重視,我國錦鯉大部分產品檔次一般,銷售價格和食用魚接近,只高20%。 另據了解,從全國到我市,錦鯉產業的經營都未能形成發展合力,競爭處于拼價錢、拼數量的低級階段,各企業在信息上相互保密,價格上競相壓價,市場上各自壟斷,有的公司只有微利或無利可圖,而具體到我市,總體還未能跳出“養殖+銷售”的小農經濟模式,雖已有錦鯉養殖面積10800畝,錦鯉養殖企業25家,但25家企業分布分散,未能形成具有規模和影響力的產業集聚地,也不利于開發集中銷售、旅游觀光等新的經營模式。 此外,我市錦鯉產業鏈也非常不完整,尤其是上游產業很難實現自給。調研報告稱,由于對優質魚苗的需求旺盛,我市不少養殖場都是從外地購進種苗的,有大型錦鯉場表示,僅種苗一項,每年支出都在100萬元以上。錦鯉養殖產業鏈上的另一個部分——飼料,我市養殖戶也是以從外地購入為主,尤其是高級飼料。一位錦鯉場老板告訴記者,他每月都要花費5—6萬元購買高級飼料。據江門市觀賞魚協會估計,每年我市的養殖戶至少要花費500萬元從外地購進錦鯉高級飼料。 3 專家建議 制定專項規劃不可或缺 既擁有優厚條件,又已了解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所在,那么我市發展觀賞魚產業下一步該怎么走?調研報告建議,制定觀賞魚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探索完善觀賞魚產業管理模式是當前首要問題。 建議指出,漁業主管部門必須及時和有針對性地編制錦鯉專項發展規劃,科學規劃錦鯉養殖區和錦鯉觀賞園,并通過招商引資等手段吸引外資民資從事觀賞魚養殖業及其相關行業集聚我市。第一步就是先重點建設蓬江區及江海區的錦鯉養殖基地,進一步擴大新會區、鶴山市現有養殖企業的養殖規模,逐步組建具有江門優勢的觀賞魚產業經濟鏈。 此外,要盡早著手創建“江門觀賞魚”品牌,建議市政府每年投入一定資金用于支持舉辦江門觀賞魚大賽、鼓勵地方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專業比賽、充分發揮“中國錦鯉之鄉”名氣,開發集養殖、銷售、旅游觀光于一體的錦鯉產業。 事實上,去年我市獲得“中國錦鯉之鄉”榮譽稱號時,國內外不少錦鯉專家和企業家就為我市發展觀賞魚產業提供很多好的建議:上海海洋大學校長潘迎捷認為,首要任務是要使江門錦鯉這個品牌做強做大,不僅要做成江門、廣東的品牌,還要把它做成中國、世界的品牌;其次,江門錦鯉業應該走高端市場路線。因為在中國消費市場中,高端市場的開拓具有很廣闊前景,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對于高品質錦鯉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4 業內聲音 建全國性錦鯉批發市場 “中國錦鯉之鄉”牌子的作用有多大?市觀賞魚協會會長、同時也是一名錦鯉養殖大戶鄭敏學對此有切身體會,他告訴記者,在我市拿到“中國錦鯉之鄉”的牌子后,北方沿海很多省份如遼寧、河北以及江浙一帶的許多客戶都慕名前來我市購買錦鯉,部分優質魚的價格甚至可以和日本持平,每只錦鯉賣到幾千元。正是看到錦鯉的價格優勢后,在臺山、開平,已有不少傳統四大家魚的養殖戶轉行到錦鯉養殖中來。 鄭敏學認為,當前我市發展觀賞魚產業遭遇一些瓶頸,比如由于養殖錦鯉的投資成本大、技術要求高、市場信息不暢,許多農民還處于觀望狀態,沒有大規模參與到錦鯉養殖中來。“我們手里拿著‘中國錦鯉之鄉’這么一塊金字招牌,要是不好好利用,擴大規模、提升影響力、搶占市場,將來會吃大虧的。”鄭敏學不無擔憂地說。 鄭敏學還從營造文化氛圍的角度出發,來思索江門觀賞魚產業未來發展之路。他希望有關部門能規劃出一個規模較大的區域養殖錦鯉,比如取名“錦鯉園”,推廣成一個旅游景點,讓江門人、外面的人了解和認識江門作為“中國錦鯉之鄉”的風采。此外,需規劃一個全國性的錦鯉零售批發市場,而且這個批發市場的每一間商鋪需按照“前有門店,后有幾畝魚塘”的規格設計,給來自全國各地的養殖場一個暫養錦鯉的存貨場所。“這樣一來,全國各地的錦鯉都經過江門流通出去,對發展延長錦鯉產業鏈有著重要推動作用。”鄭敏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