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羅非魚市場因世界經濟不景氣及低價的底棲魚類泛濫而受影響。美國仍為主要羅非魚進口國,中國及埃及則為主要羅非魚消費國。2008年美國羅非魚進口量繼續成長,冷凍魚片仍為進口大宗,其它種類產品進口量則減少。盡管底棲魚類價格仍在低檔,貿易商及生產商仍希望2010年羅非魚價格可上升。 在艱困的2008年后,2009年中國羅非魚生產狀況強勁復蘇,預估產量將達100萬噸,主要出口到美國及墨西哥市場,出口到歐盟之數量仍有限。不過倘歐盟經濟危機結束,其對羅非魚之消費量應會增加。2009年元月到9月,中國共出口176,500噸羅非魚產品,較2008年同期出口量成長10%,出口值4億9,000萬美元,較2008年同期出口值差不多,主要出口市場美國之出口量91,600噸,較2008年同期出口量成長15%,次為墨西哥25,300噸,較2008年同期出口量減少10%,減少的原因可能為墨國經濟危機尚未解除。不過由于俄羅斯交易商不再購買越南鯰魚轉而購買中國羅非魚,致2009年元月到9月對俄羅斯出口量增至19,000噸。 就整體而言,平均每公斤羅非魚產品價格系下跌的,2009年元月到9月間,每公斤羅非魚產品價格2.7美元,較2008年同期平均價格3美元減少10%。自2009年年底開始的低溫天氣可能對2010年羅非魚生產狀況造成沖擊,因當氣溫下降到某一程度時并不利于羅非魚之生存及成長,倘低溫持續下去,將影響羅非魚產量,進而可能造成價格之上揚。
作者:林育蓉 摘自:摘譯自GLOBEF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