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希望集團公司的當家人,劉永好非常關注中央一號文件。他表示,一號文件出臺對資本市場農業板塊是一個極大的利好。作為農業上市企業,新希望在努力推進產業化進程的同時,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服務“三農”上。 農業發展空間很大,農企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步伐,打造一個新農業。 記者:農業一直是新希望的主業,占資金總投入的50%,但就利潤貢獻而言,占20%資金投入的金融業務卻長期充當企業的“利潤奶牛”,甚至反哺農業。盡管如此,2005年,企業還是明確提出戰略回歸,在5年內不再追加其它領域的投資,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打造世界級農牧企業”上。這樣布局您是怎么考慮的。 劉永好:我國農業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期,正在由傳統的一頭牛幾畝田幾頭豬的小農生產向適度規模轉變。過去60%的養殖是為了自己用,而現在90%以上商品化。伴隨城市化進程,農產品的生產者正越來越多地變成消費者,這必然會造成小農養殖方式讓位于規模養殖方式,市場需求還會繼續增加。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的基礎比較薄弱,這就決定了農業的天花板很高,也就是說發展空間還很大,農業企業應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步伐。規模化的產業鏈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形式,也是向現代農業轉型的必由之路。農業企業必須在規模化的產業鏈條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生存發展,服務“三農”。我們將利用多元經營積累的資金打造一個新農業。 2005年,新希望開始奔向目標的產業大布局。先后收購了國內第三大飼料企業山東六和集團、北京千喜鶴公司、石羊集團的部分股權,新年開局又一舉拿下白帝乳業41%的股份。 新希望一路“拿來”,補足短板。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鍛造了養豬、家禽、奶業三大產業鏈。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企業如期實現五年規劃目標,銷售收入突破510億元,跨過世界級農牧企業的初級門檻。下一個五年,新希望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成為中等規模的世界級農牧企業。 發揮龍頭企業規模化養殖的帶動作用,服務“三農”,推進新農村建設。 記者:剛剛出臺的一號文件指出,要支持龍頭企業提高輻射帶動力。作為農業龍頭企業,新希望在服務“三農”方面如何作為。 劉永好:我國傳統農業多是一家一戶的分散養殖,成本很高,糧食的轉化率太低。原來傳統養殖用原糧養豬雞,很不科學,3斤—5斤糧食才能換1斤肉。科學養殖后,不足3斤飼料出1斤肉,而飼料中糧食只占60%—80%,而且,糧油加工的副產品得到充分利用,這樣一來,節約了20%—40%的糧食,極大地減少了糧食的消耗。 就拿養豬來說,我國現在每年養5億—6億頭豬,每頭豬約100公斤,每斤節約0.5公斤糧食,一頭豬節約近50公斤糧食,6億頭豬每年節約近300億公斤糧食,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糧食。 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另一大好處是減少用地。新希望養殖戶的養殖場都是在公司指導下建設的,一頭豬平均用地1.1平方米,而過去占地是現在的兩倍,這樣一來,大量節約了土地,就拿全國每年養殖6億頭豬來算,起碼節約上百萬畝土地。 好處三,過去豬都是散養的,到處是糞便,即使圈養,糞便也不好處理,農村環境污染很嚴重。遠看是青山綠水,近看豬糞滿地。集中飼養后,糞便回收變成沼氣,既節能又減少污染。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環境保證。 新希望現在服務的養豬戶有數十萬家,夫婦二人年養殖300頭屬中等規模。實行規模化養殖后,成本大大降低,按每頭豬純利潤150元計算,光養豬一項年純收入就有4.5萬元,很大程度上幫助農戶實現增收。 擔保公司破解貸款難題,農戶擴大養殖規模有了資金保證。 記者:我在采訪養雞農戶李汪洋時,他告訴我說,今年開春想擴大養殖規模。擴大規模需要資金,農民沒有合適的抵押物,怎么解決資金難題? 劉永好:貸款難一直是困擾農民擴大規模的一道跨不過去的坎。從2006年開始,新希望先后成立了16家擔保公司,企業出資60%,政府出資40%,每家注冊資本金一千萬元,按照相關規定,銀行放貸可以比注冊資本金的總量放大5至10倍,也就是說銀行可以放貸8億至16億元,劉永好告訴記者,僅去年一年,銀行一共給新希望擔保的養殖戶放貸超過10億元,為農戶擴大養殖規模提供了資金保證。 記者: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求政府扶持的貸款擔保公司要把合作社納入服務范圍。新希望在這方面是怎么做的。 劉永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以來,新希望聯手農戶組建新興合作社。20%是企業股,養殖戶入股80%。合作社下設農技中心,有完善的擔保體系。這兩者缺一不可,沒有擔保公司,農戶沒法實現規模化養殖,沒有技術服務體系支撐,養殖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證,銀行自然不愿意放貸了。合作社極大地帶動上萬農戶參與到新希望體系,也帶動了農業畜牧業的發展。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各種資本要素要向“三農”傾斜。 記者:作為資本市場中農業板塊的重要成員,您對資本市場和當前的金融體系有什么期待? 劉永好:國家對“三農”問題非常重視,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到中央一號文件,利好政策不斷出臺。作為農業企業,我們希望國家相關部門在農業信貸、上市、增發、配股等方面給予更大支持,希望各種資本要素向“三農”傾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出力。 記者:新年開局,作為上市公司董事長,您想對投資人傳遞怎樣的信息。 劉永好:新時期,農業正處在轉型期,國家又把農業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此,發展空間巨大,我們一定要堅信,我國的農業大有作為。 記者:農牧產業規模龐大,門類繁多,新希望在具體項目投資上如何實現資金的高效運轉。 劉永好:世界級的農企決勝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掌控上。新希望的戰略是,上通過與優勢企業進行股權合作,下與各類農業合作社達成利益共同體,同時打通資本市場通道;而在布局整合上,將采用優勢企業的優勢資源相互結合。如一直在西南市場深耕的美好食品通過與北方千喜鶴的融合進入北方市場,形成產業和市場優勢互補,在采購和物流上形成集中。而通過組建集團財務公司統一運營資金的方式使資金達到“一日通”的快速流轉,對外擴大市場占有率,對內提升各個環節的效率。實現市場擴大1%,成本降低1%,資金周轉速度提升10%。 |